前言:
即将收官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处于市场第一线的企业、产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国家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部署中,各行各业、众多企业审时度势、创新求变,借助数字经济新引擎,化危为机,危中寻机,新模式、新服务、新业态层出不穷,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的同时,也为整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回首这一年,超出预期的经济表现,正是中国加大培育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升发展活力的直接证明,而各个行业在转型中稳健发展,产业数据忠实记录了这样的历史进程。南方日报、南方+推出“逆风破浪2020”年度产业观察,产业视角,数据说话,带你回看2020年那些不平凡的印记。
《南方日报》报纸版面报道
点击通读全文○逆风破浪这一年 危中有机开新篇
▌消费篇
2020年是如此不同寻常。《牛津词典》首次无法选出词汇概括2020年度,称2020年是“无法用一个词巧妙概括的一年”。
2020年,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每一次下单、每一次点击又造就了什么?这些疑问背后,隐藏了无数的生活颗粒,有新业态的生长,也有商业新秩序的重塑。在数字化的滚滚洪流中,每个人、每个产品、每个品牌、每种业态,都像一幅无限的拼图,以一块碎片的姿态开始,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作为这一年的观察者和记录者,2020年我们的关键词是——坚持。
◎来自最末端的新变革
因为疫情的出现,2020年注定成为数字经济划时代发展的年份。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1—11月中国网上零售额为105374亿元,同比增长11.5%,比1—10月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在1—11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和用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2.9%和17.1%,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而且在“双11”购物节等线上活动和新品上市等因素带动下,与网购有关的商品零售增速明显加快。
就在一个月之前,“双11”再次创造了历史纪录,其中过百个产业带成交额破亿,在疫情的影响以及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产业带的爆发对于中国制造有了更深一层的意义。以往隐身幕后的中国工厂正走向台前,制造端、消费端的“时差”逐渐消失,当供应链在身边时,也决定了品牌的创新能力技高一筹。
C2M模式在今年“双11”中真正成为了链接器。
“双11”从打折促销演变为新品爆发的主场,并且与往年单点涌现不同,今年新品牌是“现象级爆发”,从2015年就已经开始被广泛讨论的C2M模式在今年“双11”中真正成为了链接器。400多万的中小品牌、中小商家,还有20万的品牌商以及超过2000个产业带组团出击,天猫“双11”中诞生了102个成交额破亿的产业带,浙江、广东、江苏、福建数字化标杆产业带示范效应显著,成交额领跑全国,经过数字化改造后的中国厂货,正在被更快推向消费者。数据背后,那些原本在实体经济中犹如毛细血管涌动的产业带,正上演着一场新变革。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带工厂融入数字化洪流,厂货被快速推向消费者,“厂牌”正变身“品牌”。这一年,我们以脚丈量产业带与互联网之间的距离,目睹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新一代国货的诞生,正演变成一场品牌、平台、消费者的共创。
年轻人喜欢的手办。
◎破局“最后一公里”
2020年,也是社区团购最火爆的一年,这生鲜链条上的“最后一公里”似乎真的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在小区封闭管理的情况下,社区团购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购物,社区团购在环境催化和资本的推动下快速崛起,仅上半年,头部五大企业中,兴盛优选、十荟团、食享会、美家买菜和同程生活中3个获得了巨额美元融资,其他两个也在进行良性的产业升级。《2020社区团购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20年社区团购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90亿元,到2021年,这一市场规模将飙升至1210亿元。滴滴、美团、拼多多三家巨头下的社区团购平台,今年12月件单量峰值均已突破1000万。
社区团购在环境催化和资本的推动下快速崛起。
但当巨头们带着巨额补贴、数据优势、流量优势进军社区团购,问题也随之浮现。互联网的力量强势渗透社区,以优惠和折扣为卖点,以平台流量为优势,通过红包补贴、流量倾斜等手段想在百姓的“菜篮子”中占据一席之地,而在互联网裹挟下,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菜贩走向何方?
很快,社区团购“九不得”新规出台。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会议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九不得”,包括不得通过低价倾销、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方式滥用自主定价权。不得违法达成、实施固定价格、限制商品生产或销售数量、分割市场等任何形式的垄断协议。不得实施没有正当理由的掠夺性定价、拒绝交易、搭售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等。
通过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田间地头的农货通过互联网走入更多城市家庭,消费者也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买到价优质美的产品。这一年,我们的餐桌悄然改变,在新业态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既关注潮水流向,也关注人文话题,在资本发展和烟火气中寻找经济韧性背后的力量,这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反映。
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走进直播间,走上千万户的餐桌。
◎互联网生态的破坏性和自愈力
或许谁也没有想到,区区几平方米的直播间会成为2020年大众消费欲望的“出海口”。一众的电商人凌晨12点依旧在镜头前,高亢地喊出“5、4、3、2、1”上架声,对于消费者来说,睡前看一场直播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根据艾媒数据显示,国内直播电商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90亿元迅速增长至2019年的4338亿元,预计2020年规模将达9610亿元,同比增长122%。根据天眼查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2020年前10个月共新增直播相关企业超过2.8万家,为2019年全年新增数量的5倍;截至11月,国内共有超过3.9万家直播相关企业。
沈阳万象城商场内的化妆品商户在做网络直播销售。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风口之上,无数参与者争先恐后地登上了这趟时代的列车,在疾驰一年之后,直播带货的列车尚未减速,但已经有不少人中途“翻车”。
在2020年末,打假人入局,国家出手,在监管利刃之下,直播带货吹出的泡沫逐渐被戳破。在“燕窝糖水”事件中,快手辛巴从最初的硬刚,到后来声泪俱下发布道歉声明,最近表示接受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燕窝事件”的行政处罚决定,并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履行责任并作相关整改;罗永浩为售卖假羊毛衫道歉,团队宣布成立“质控实验室”;李佳琦被消协点名后表示已对顾客退款,承诺会负责售后到底……从跑马圈地到设立边界,从追捧到内省,更加健康的线上销售模式正在形成。
这一年,我们坐在高速行驶的直播电商的列车上,目睹了互联网生态的破坏性和自愈力,在资本、流量的加速下,尚未建立规则,直播带货就被推到聚光灯下,但随着法规制订和理性消费的回归,这一脚刹车已经踩下。
迷茫、跌宕、魔幻、希望……属于你的2020年关键词是什么?作为这一年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对我们来说是“坚持”。坚持从来不是一往无前,无所畏惧,而是在一步三回头,在磕磕绊绊中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正如直播带货,正如社区团购,新商业秩序正在重塑经济。在数字化的滚滚洪流中,每个人,每个产品,每个品牌,每种业态,都像一幅无限的拼图,以一块碎片的姿态开始,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我们如何描述即将到来的2021年?或许可以用一种色彩。权威色彩机构潘通(PANTONE)公布了2021年度双流行色——极致灰和亮丽黄。这是继2016年水晶粉和宁静蓝之后,潘通第二次推出组合年度色,寓意光明,传递力量与希望。正如其行政总监所说,持久耐看的极致灰与生动活泼的亮丽黄联手表达出坚韧的正向态度,这个色彩组合实用又稳固,同时也是温暖和乐观,为我们带来韧性与希望,我们需要感受到鼓舞与振奋,这是人类心灵的基本要素。在2020年的岁末,我们祝福每一位读者,在时代洪流中充满温暖的力量。
▌年度热词
在2020年的答卷中,每个行业都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答案。在最贴近大众生活的消费领域,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通过几个关键词展示这一年的部分肌理和切面,它们风华正茂,同时也常常引发讨论。风物长宜放眼看,2021年,我们拭目以待。
◎新国潮
2018—2019年间国货回潮趋势明显,关注度和销售额双双骤增,其中以一线城市年轻消费者为主要消费群体。在2020年,新国潮趋势更加明显,其中年轻人扮演了重要角色,前有泡泡玛特上市掀开潮玩文化的一角,后有厂牌“爆款”的出现,从制造端风起的新国潮挖掘了更广阔的未消费市场。国潮已来,国潮正从中国元素演变为中国旋律,有韧劲、有底气、有空间的国货引来新机遇,也肩负弘扬民族文化的新使命。在国潮底色下,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加速转变。
◎定制化
从2005年兴起的C2M(消费者直连生产制造)概念,终于在2020年有所成效。据京东数据显示,今年以C2M命名的商品单品破亿的就达50余款,11月1日—2日,C2M产品的销量同比增长超2倍,大量C2M商品成为预售和开门红中“最明亮的星”。
定制化的实现让“即产即销即买”成为可能,制造端和消费端的“时差”逐渐消失。比如服装产业是广东省的九大支柱产业之一,服装产量占到全国的1/4,高库存可以说是服装行业最大的难题,而C2M数字化定制的模式有可能从病根上解决这一行业难题,如今数字化新路径正在助力传统制造业“跑起来”。定制化,或者说柔性生产,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试验田中,播下了一粒经过基因改造的种子,传统制造业一定不会消失,而如何把传统行业带入新时代,是当下需要回答的。
◎直播带货
像是深夜的一个消费出口,直播带货在2020年火了。在电商增长乏力的困局中,直播电商以其兼具价格优势和陪伴服务的特点,在2020年的伊始,在逐渐定型的电商销售中撕开了一个口子。直播带货的销售数据不断刷新,卖车、卖房、卖火箭……直播带货的货价格越来越高,正如《大空头》中的经典台词:“整个世界都在虚假狂欢,少数的局外人和怪才却独具慧眼”,野蛮生长的直播带货滋生出越来越多的泡沫,刷单、虚假宣传、售假。幸好,《网络直播营销活动行为规范》已经出台,我们期盼着戴上紧箍咒的直播带货能真正为消费者带来好货。
◎健康化
今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令消费者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健康风潮席卷而来,大健康产业逆势上扬,“健康化”无疑是2020年消费行业的一个关键词。“健康化”概念也随之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健康需求为出发点研发和制造产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技术创新理念,诸如无糖或低糖、零卡路里、无添加等标签正受到消费者的极力追捧。“健康消费”这个已经热了好几年的词,在2020年疫情的催化下,再一次回到我们的视野里。
◎消费券
2020年以来,全国多地密集出台多项促消费措施,“招数”不断翻新,而消费券始终保持着高“曝光率”。发放消费券不仅激发了各地市民的消费热情,同时也提升了商家的信心。与直接发钱相比,发放消费券更能用于消费而不是储蓄起来,刺激效果更明显,为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在大手笔“派券”等各项促销举措的加持下,很多地区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消费市场稳步回暖,为后续促消费、扩内需的长期政策落地打下好基础。
▌趋势展望
1.消费领域将继续呈现线上化的发展趋势,未来我国线上消费、无人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将快速发展。
2.线上线下融合的态势将在消费领域不断显现,新消费也将蓬勃发展。相较于传统以产品为主的消费模式,新消费更加以消费者为中心,注重掌握、了解和预测用户的需求,继而系统性创造产品、场景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真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3.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将进一步被挖掘,消费多样化、个性化、小众化发展趋势也将日益显著,让消费决定生产正成为一种新潮流。
4.我国消费者的收入预期仍将相对保守,消费者消费理念回归理性,更加倾向于有计划地减少超前消费、冲动性消费和奢侈消费,继续增加家庭储蓄。在高性价比消费趋势下,供给端需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5.在新的一年,绿色健康消费也将继续备受关注。
《南方日报》报纸版面报道
【策划】陈韩晖 程鹏
【主笔】彭颖 赵兵辉
【前言】郜小平
【统筹】程鹏 欧旭江
【新媒体统筹】马华 欧旭江 邵玉梅 刘静
【报纸版式统筹】张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