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9座城市
27份智库报告、产品发布
今天,南都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12月26日,以“新政务,新服务,新商务”为主题的2020南都智库产品发布周主论坛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
数字经济时代,媒体融合发展迎来新机遇和新路径,围绕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的新要求,已构建“优质原创+创意传播+智媒服务”三大核心能力的南都,“十四五”开局之年打算怎么干?
活动现场,多位重磅专家学者、业界同行共话大数据时代的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更有“南朋友们”的暖心对话。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经理相贤古致辞。
近年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大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在服务全省中心工作,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舆论新生态上展现集团担当,加快建设高水平新型主流媒体。其中,南方都市报已构建起“优质原创+创意传播+智媒服务”三大核心能力,形成了“原创报道、新媒体、视频影像、智库数据、视觉设计、线下活动、技术服务”七大核心内容、近百项新产品和新项目,探索实践了一条高度符合中央要求同时又充分具备南都特色的媒体转型发展路径。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经理相贤古受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集团党委书记崔朝阳委托,代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致辞。
中宣部舆情信息局原副局长孙瑜为活动致辞。
首先,媒体融合发展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战疫一线,包括南方都市报在内的一大批新闻战疫力量奋战在最前线,讴歌战疫英雄,致敬战疫精神,在关键时刻凝聚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优质内容在重大事件和重要关头中展现强大引导力的成功案例,是值得总结和推广的优质内容建设经验。
第二,媒体融合发展要注重话语形态创新。南方都市报近年来在创意传播、视频内容生产、可视化设计方面不断创新,运用丰富多元的产品形态和生动鲜活的话语形态增强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第三,媒体融合发展要积极融入社会治理。媒体作为社会的连接器可以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的协同促进作用。南方都市报推进智库媒体建设以来,不断拓展治理参与维度,搭建治理平台,汇聚治理共识,推动治理进步,推出的“广州城市治理榜”、“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治理”、“周一见”、“马上办”、“地区营商环境评测报告”等代表课题和特色栏目,展现出智库媒体独特的研究力和服务力。
第四,媒体融合发展要善于运用新技术。大数据的资源属性决定了未来的产业变革将由数据来驱动。南都内容生产从新闻报道到研究报告,从动态信息到深度观察,从内容传播到辅助决策,实现了用新技术构建新能力,用新技术激发新价值的重要突破。
——中宣部舆情信息局原副局长孙瑜在活动致辞时为南都的媒体融合点赞。
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为活动致辞。
每天早上翻阅南方都市报呈现的精彩“早餐”,这已成为一种习惯。感谢南都在冬日温暖的花城,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一个主题,共同感受智慧的力量。
南方都市报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先行者。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南都为大家奉献了“最美逆行”等精彩传播作品。南方都市报也是媒体融合的创新者,南都每周、每月、每年都在创新,积极参与到城市治理当中。我们需要更多像南都一样有情怀、有高度、有温度的智库平台,继续引领、继续支撑、继续共建,为城市治理提供信息和智慧。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媒体融合工作?首先要有“必融”的决心。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每一位媒体实践者和受众都有感受,千军万马、百舸争流,只有勇者胜。 第二,要有“善融”的人才。年轻是朝气和创新的象征,南方都市报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有一批充满朝气的年轻面孔,有不停止创新的思维,这是媒体融合需要的力量。第三,要有“真融”的产品。如何适应受众的需求,提供受众内心享受和真正融合的媒体产品,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教授,进行《全媒体传播体系视角下的智能媒体》的主题分享。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所有的媒体想要有未来就必须实现智慧化,转变为一个基于大数据和算法应用的智慧媒体。我们对于智慧媒体的探索有两个方面,一是智能媒体,例如播报机器人、智能问答、智能写作机器人;二是智库媒体,南方都市报利用新的转型方式,把智库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去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整个行业是很大的鼓舞。无论是智能还是智库,都需要掌握大数据。如何将自己转变为一个社会的数据中枢,是转型中的一个关键和核心问题。真正的智库转型一定是在大数据库的基础上,需要大数据进行驱动。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教授分享。
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戎明昌:
“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是南都智媒转型的推进器
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戎明昌分享智媒南都的2020和2021。
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戎明昌现场分享智媒南都的2020和2021。他强调内容建设始终是南都智媒转型的根本,而“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则是南都智媒转型的推进器。
他总结道,在2020年南方都市报克服各种不利因素,锐意创新,砥砺奔跑,经营利润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自2017年以来的四连涨。成绩的取得,源于“五个创新”:内容建设创新升级、传播平台创新打造、智媒服务创新场景、技术基建自主创新、管理机制改革创新。
展望2021,戎明昌介绍南方都市报将全力推进“三优”建设。首先,全力推进优质内容生产。对热点新闻保持敏锐度,坚守舆论监督公共价值,形成调查新闻新范式;聚合内外部资源,推动南都向数据公司转型;拓展南都朋友圈,助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文化升级;计划建设大湾区文化和岭南文化展示基地。
第二、全力推进优越平台打造。N视频APP,要加快产品升级,完善内容生态,加深受众连接,推进与头部公司和科技企业的合作;南都新闻APP,要紧跟公共热点,聚焦产业运营,连接商业平台,展示智媒成果,目标是建成华南领先的市场化新闻客户端;奥一网,要立足广深,目标是建成广东第一主流社区新闻网站;走自主可控的研发路径,推动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
第三,全力推进优秀人才培养。加大基层员工内部轮岗力度,完善五大岗位序列、七个能力层级的设计;重点引进视频、创意、数据、技术等人才,着力打造年轻化人才队伍;同时完善员工福利保障体系,让每一位员工共享南都的发展成果。
南朋友看南都“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探索
在如今媒体融合发展迎来新机遇和新路径阶段,围绕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南都是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呢?来听南都与“南朋友们”的暖心对话。
“新闻+场景对话”篇
今天, 三位广东援鄂医生护士 “南朋友”来到论坛现场,和我们两位奔赴抗疫前线的记者一起现场分享抗疫故事。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南方都市报社珠中江新闻部内容总监刘军。
“我肯定怕过,尤其在非常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南方都市报社珠中江新闻部内容总监刘军回忆道,“大家说我很‘猛’很‘勇’,但这不是我的个人特质,而是我们整个南方都市报、南方报业的精神特质,这些是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慢慢积累、代代传承下来的。”
荣获“广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钟锐钧。
今年从广州开启的“为最美逆行者亮灯”致敬行动,影响到全省,21地市陆续参加到该行动中来。从刷屏到刷楼再到刷城,这组广东援鄂医疗队“最美逆行者”组图拍摄者之一、荣获“广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钟锐钧认为“我只是把最熟悉的工作带到武汉。”
中山二院呼吸内科医生陈茗。
中山二院呼吸内科医生陈茗分享说道,与南都记者团在武汉的相处时间里,他们更像是与我们一起共同战疫的战友,他们冲在一线,记录病人的故事、把人间真情、真爱传递到全国各地,让大家一起来支持我们、支持武汉。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ICU二科护师杜杨。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ICU二科护师杜杨提到南都摄影记者钟锐钧为她拍的一张从隔离病房出来的照片,“当时我们是广东省第一批医疗队,我们已经在武汉战斗了半个月,不断有后援支持武汉,物资不断涌来,那一刻,我们感受到对胜利有了把握,有了希望。”
分享"战地婚纱"的故事。
在南都与广东省博物馆联合举行的 “众志成城”致敬抗疫者专题展中,有一件特别的展品,就是用防护服制作的“战地婚纱”。活动现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汉医疗队队员唐杏杏分享了"战地婚纱"的故事。她回忆道,婚纱是用平时练习、不能用于病房的材料缝制而成的,“大家工作很辛苦的,平时也是处于紧张的状态,还惦记着我,这个团队太友爱了,我真的很感动。”唐杏杏说道。
“新闻+政务”篇
场景对话第二部分“新闻+政务”。
2020年,疫情让全国心系湖北。在共同“并肩作战”过的湖北,南都做了一件特别的小事,在4月份发起“粤过千里 吃援鄂货 ”行动。派往湖北报道疫情的南都采访团深入湖北的田间地头进行带货,帮潜江卖小龙虾,帮枝江卖大米。
湖北省枝江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姚迎九回忆道,“我们当时正处于疫情中心,面临封城,如果农产品销售不出去,我非常焦急。”在此情况下,南都和枝江联线,搭建线上营销平台,获得了200多万人围观,几万人下单的效果。“这个活动让我们见识到了南都的活力、魅力和能力。”姚迎九说道。活动现场,姚迎九带来了一份厚重的礼物、湖北省枝江市人民政府赠送给南方都市报的一幅字画——“玛瑙米香飘南国 粤枝情意深似海”。
湖北省枝江市人民政府赠送给南方都市报的一幅字画——“玛瑙米香飘南国 粤枝情意深似海”。
在南都推出的《广州城市治理榜》中,越秀区连续三年获得人类发展指数的第一名。广州市越秀区政府办公室主任邹卫红认为,南都推出这个城市治理榜是一个创举,很好利用第三方评估发挥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参考作用,“我们拿到分析报告都爱不释手,政府利用分析这些报告,对我们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工作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让我们知道优势和短板、扬长避短,越秀区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南都的报告,南都有很大的功劳。”
广州市越秀区政府办公室主任邹卫红。
“新闻+服务”篇
南都“记者帮”诞生以来,通过协同共治服务市民群众的优秀案例及与政府部门良性互动创建了基层治理新模式。2020年南都记者帮收获很多锦旗,这一年他们做了什么?
场景对话第三部分“新闻+服务”。
今年1月初,记者帮走访广州老城区街道、报道广州旧小区的消防通道仍有被占用的问题,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广州消防安全委员会印发了打通消防通道的行动方案,各级消防机构已经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一起共同整治和疏通一些消防通道。
7月开始,与黄埔检察联合发布了“盲道征集令”,实地调查问题盲道,并共同牵头组织了全省首次盲道检察公益诉讼圆桌直播会议。黄埔检察院共审查涉盲道检察公益诉讼案件25件,相关职能部门共完成区内620条市政道路的检查,发现问题盲道221处,目前基本上已全部整改到位。
12月,记者帮在广州最高海拔1200米与检察机关耗时3个多小时爬山,沿途调查垃圾污染。在南都的调查下,从化检察院主导圆桌会议,各方表态将对垃圾污染的问题进行治理。
南都“记者帮”记者魏志鑫分享一年来的成果。
广州市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广州市委会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副主任黄洁薇说道:“我们和南都记者帮的记者们一起向政府建言献策,共同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这是新媒体融合社会治理的一个很好模式。”
“新闻+商务”篇
当前新商业风起云涌,南都的深度融合,南都正在重塑新闻+商务的能力与服务。南都是如何与商界“南朋友们”搭起共建数智时代商业新价值的桥梁?
南朋友们一起聊聊新闻+商务。
“湾姐”朋友圈是南都“新闻+商务”的一大创新尝试。“湾姐”朋友圈主要面向垂直用户群体,“在‘湾姐’朋友圈里,我们会做一些政策解读和分享,随着会员体系越来越多,它成为了一个商务交流平台。”南都首席研究员黄海珊分享道。
今年,“湾姐”朋友圈还策划了线下活动“跟着湾姐调研”人气火爆,吸引几百人报名去实地调研。无论圈里、圈外,大家都认为这种“朋友圈”搭建了沟通平台,能够促进共治共享共融。
京东大数据研究院首席数据官刘晖认为,“南方都市报已经从观察者、信息发掘者、传播者的角色走到商业实践、运营和创新者的角色,希望和南都一起帮助更多产业带找到未来的成长路径。”
南都首席研究员黄海珊进行分享。
六位专家受聘南方都市报媒体深度融合顾问
论坛的最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委员、南方新闻网总编辑、南方都市报党委书记、总裁梅志清为新受聘的媒体深度融合顾问颁发聘书。
南方都市报媒体深度融合顾问(从左到右):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深圳市湾区数字经济与科技研究院院长曹和平
中宣部舆情信息局原副局长孙瑜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
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孙宽平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保卫
中南财经数字研究院院长盘和林
新政务 新服务 新商务
2021年
南方都市报将继续砥砺前行
做中国一流智库媒体
更多报道,请点击专题《2020南都智库产品发布周》。
采写:南都记者 冯芸清 代国辉 魏凯 吴璇 陈燕 蒋臻 李鑫 李宛真 钟丽婷 莫郅骅 许晓蕾 吴广宇 王美苏 实习生:蒋模婷 梁思华 陈卓睿 江铭欣 钟梓悦
摄影:南都记者 马强 冯宙锋 李孟麟
编辑:林嘉柳,李湘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