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7周年纪念日。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至1961年,毛泽东同志曾经八次视察广州。“党史精读”通过多方查找资料,撷取了毛泽东同志在广州的几个精彩片断。
“一定要坐中国人的飞机”
1956年初苏共“二十大”破除斯大林个人崇拜、暴露苏联模式部分弊端后,毛泽东更加强调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当年5月他到广州视察时充分表达了这种豪情壮志。
这次毛泽东决定乘飞机去广州。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坐飞机,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原来考虑让他乘坐苏联顾问团的飞机,但毛泽东不同意。“我们有自己的飞行员,为什么要坐外国人的飞机?外国人的飞机我不坐,我一定要坐中国人自己驾驶的飞机。”原来,毛泽东是在以自己的行动支持年轻的中国空军。
毛泽东在专机上。
5月3日,晴空万里。7点30分,毛泽东到了机场。机长胡萍代表机组敬礼:“飞机已经准备好,请主席上飞机。”毛泽东微笑着和机组成员一一握手,并询问了每个人的名字和年龄,慈祥地说:“你们都很年轻啊!”接着,刘亚楼向毛泽东报告飞机、航线及天气情况,然后和公安部长罗瑞卿陪毛泽东登机。飞行了将近8个小时后,飞机抵达广州。毛泽东毫无疲态,走下飞机,颇有感触地慨叹说:“还是飞机这东西好,飞得快,当天就到了广州。我们就是要有自己的飞机才行。”
5月29日上午,毛泽东身穿米黄色衬衣,灰色长裤,脚踏一双黑色布鞋,手拿一把广东葵扇,乘船来到了广州造纸厂码头。在厂长封贯之的引导下,他首先走进了磨木车间。当他知道全车间8台磨木机中有6台是国产的,而且国产磨木机的性能比进口的还要好时,非常高兴,连声赞好,对广州能制造出优于外国的机械表示了极大的欣慰。
1956年,毛泽东在广州造纸厂视察。
离开广州造纸厂后,毛泽东乘坐一辆黑色“吉姆”牌小轿车,到广州通用机器厂视察。当他了解到该厂工人和技术人员正在研制日榨2000吨糖蔗的榨糖机,这种榨糖机的日榨量可超过解放前进口榨糖机的一倍时,毛泽东豪迈地说:“中国人应当有这样的志气,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要搞;外国人不能搞的,中国人也要搞,要为国争光。”
“海外的游资这么多,可以利用嘛”
广州毗邻港澳,历史上省、港、澳三地的关系十分密切。1956年来广州,毛泽东听取了时任省委书记陶铸的全面汇报之后,提出要找负责港澳方面工作的负责人谈一谈。
此时,广东刚刚成立了华侨投资公司,吸收华侨资金情况并不是很理想,而香港充斥着大量游资,陶铸正想着要实行更积极的政策吸引侨资,适逢毛泽东提出要听取港澳方面的工作汇报,真是千载难逢的良机。陶铸指示港澳工委迅速做好了准备,并指定负责港澳具体工作的黄施民向毛泽东作口头汇报。
在小岛旁的一艘船上,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听取黄施民的汇报,不时作些记录。当他了解到由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侨居东南亚的华侨富商巨贾纷纷将资金转移到相对安全的香港,香港各银行游资充斥,存款利息急剧下降,甚至到了存款者要倒贴利息给银行的地步时,眼睛一亮,指示说:“海外的游资这么多,可以利用嘛。”
结束此次广州之行前夕,毛泽东再次叮嘱陶铸:“敞开大门,引进外资,这个想法很好。你们赶快写个报告,我们到北京进一步研究。”
农业社里笑声洋溢
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村有深厚的感情。1958年4月30日下午,在陶铸、朱光等时任省、市领导人的陪同下,毛泽东来到位于广州市郊的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
毛泽东在广州棠下生产合作社接见广州第七中学学生。
下午3时45分,晴空万里,阳光普照。毛泽东身穿银灰色的中山装,神采奕奕地跨出小轿车的车门,微笑着向聚集在村口的群众招手致意,并和社干部一一握手。他先跨进供销社大门,与售货员亲切地握手,还仔细地看了供销社里陈设摆卖的商品,频频点头。然后信步走到农业社办公室,亲切地让梁富、钟叙本等社干部坐在他身旁,他逐一询问社干部的姓名、年龄,听取社员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意见和当年早稻生长的情况、农民的副业收入及生活情况汇报。
随后毛泽东站起来,朝门口走去。办公室门口、村街上,早已站满了人。毛泽东迈出门槛,一边向围观的群众挥手致意,一边顺着社员让出的石砌小道向村外走去。毛泽东走到试验田旁边,仔细观察了水稻,并详细询问亩产多少、是否会倒伏。此时的广州,已是穿单衣短裤的季节了。在阳光下,人们的脸上都热得渗出了汗珠,身着中山装的毛泽东也微微出汗,东圃乡党委书记潘湛将一顶竹帽递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接过竹帽,戴在头上,双手拉着带子,笑吟吟地说:“我也像个农民了。”
穿过水稻试验田,毛泽东发现了一块多种作物间种、套种的菜田,很感兴趣地看了又看。这块菜田菜坜上都搭起了竹篱,竹篱上瓜蔓豆藤左盘右旋,篱笆下种有几种作物,像一簇族矮树丛枝叶交错。社干部向毛泽东介绍:“竹篱上的那是豆角,这是黄瓜,竹篱下面的是芋头、生姜和藿香。”毛泽东赞赏地说:“这样土地利用率就高了,多搞些这样的试验田好!”
这时,正在附近田里劳动的广州第七中学的一群学生,看见了毛泽东,跨过水渠围拢过来。毛泽东热情地问他们从哪里来,来这里干什么?学生回答。毛泽东十分高兴地指着这群学生,问旁边的农业社干部:“你们欢迎他们吗?”“我们欢迎同学们来这里劳动,把知识同实践相结合。”钟叙本回答。在场的社员、干部、学生都笑了,田头一片欢声笑语。
毛泽东八次视察广州时间线
1954年11月3日至26日,到广州主持中央工作会议,修改和审定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参观了广州三元里抗英烈士纪念碑、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等;
1955年12月,到广州编审《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并为该书写了序言和按语;
1956年5月3日至30日,先后在广州听取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等五省区领导人的工作汇报,并参观广东水产展览馆、广州造纸厂、广州通用机器厂,实现了畅游珠江的愿望;
1958年1月23日至24日,到广州接见奉调回国的印度驻华大使尼赫鲁及其夫人,次日到中山纪念堂接见驻广州部队、广东和广州市的干部;
1958年4月,到广州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全国工业建设问题,并视察广州市郊的棠下农业社;
1958年12月13日至26日,在广州写下《对所作诗词的注解》并度过65岁寿辰;
1960年1月27日至3月8日,在广州读完《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主持编审《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并多次召开会议;
1961年2月13日至3月29日,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制定《农业六十条》,并大力提倡调查研究。
【资料来源】
1.黄穗生、李悦华:《建国后毛泽东八次视察广州》。
2.逄先知、金冲及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栏目指导】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整理】王聪
【党史精读栏目主持人】王聪 张丽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