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广东省功能配位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启动

暨南大学
+ 订阅

12月24日上午,由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李丹牵头的广东省功能配位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正式启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同步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陈小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教授李玉良,暨南大学副校长洪岸,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实验室主任李丹出席启动仪式并共同为该重点实验室揭牌。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支志明,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任詠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方维海等10多位学术委员会成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一同参加会议,回顾实验室获批近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并为实验室未来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审议通过2020年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立项资助名单。

洪岸介绍了学校以及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并为各位委员颁发了聘书。她说,暨南大学化学学科历史悠久,学科积淀深厚,化学与材料学院自2016年4月建院以来发展迅速,在博士点建设、科学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科建设实现显著突破。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积极推进重点实验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各位学术委员会委员能够为暨大的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传经送宝。

(重点实验室揭牌)

李丹从实验室定位与工作方向、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管理及开放运行三个方面作了实验室情况汇报。他说,省重点实验室从国家战略规划出发,针对能源、健康、材料化工的重点产业,以配位超分子功能材料为研究主题,发展清洁能源、精准医疗、绿色化工的更高效、清洁的产业技术,坚持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两条腿走路”,相互促进。他希望在各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将实验室建设成配位超分子研究与功能材料开发的技术原创地、广东省超分子功能材料的产业孵化地、广东省分子工程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地,为国家与广东省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培育高水平创新成果,支撑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的相关高新科技产业。

化学与材料学院青年学术骨干吴涛、陈填烽、高庆生分别围绕配位合成化学、无机药物化学、表界面配位化学三个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特色工作汇报。学术委员会委员听取报告后,对实验室建设目标、课题研究情况和进展进行了讨论。

支志明对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成果表示充分肯定,并建议进一步凝炼研究方向和科学问题,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特色优势,夯实研究基础,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人才培养和海外人才引进力度,研究并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推动实验室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陈小明充分肯定了实验室未来发展的潜力。他指出,实验室拥有一批优秀的青年学者,未来需要进一步凝练方向形成特色,产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他希望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继续加大投入,助力实验室发展成为领域内顶尖的科研平台。

学术委员会其他委员也纷纷对实验室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希望实验室能够攻克更多关键技术问题,为国内外功能配位超分子材料相关科研工作创造出新的辉煌。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2020年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立项资助名单。

2020年2月24日,广东省科技厅发布了《关于2020年度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拟立项项目的公示》,由李丹牵头申报的“广东省功能配位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被正式认定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获批资助经费300万元。

该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以超分子设计合成及配位组装行为规律与相关材料功能性质为研究主体,设置超分子配位设计与合成、表界面配位机制、功能纳米生物材料三个主要科研方向,在解决分子作用机制、组装行为、构效关系及生物学机制等基本科学问题的同时,针对清洁能源、先进材料、纳米医用材料三个重要示范产业领域,推进抗肿瘤新药、疾病快速诊断、太阳能收集、 金属离子电池、高效催化合成等的技术进步,不仅能助力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工作,而且将作为支撑新化学新材料的基础原创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开发的重要平台,为地方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贡献。

暨南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汤敏慧、化学与材料学院党委书记邵桂珍、副院长陈填烽、周小平、省重点实验室成员等出席会议。汤敏慧、陈小明分别主持揭牌仪式、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化学与材料学院 文/郭迪 图/李逸凡)

责编:李伟苗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