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柏油到泥土,公安民警脚下的路由城市延伸到了最基层的普通村庄,他们像邻居一样聆听唠叨,像矛盾化解员一样解决纠纷,像安全员一样维护治安,成为行走在山村里的守护者。
2019年4月,惠州市公安局大力推动警力下沉,在全市范围内推开“一村(居)一警”工作。博罗公安将625名村警派驻到378个村(居)一线,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时间,小小的一村(居)一警警务室遍地开花,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一道独特风景。管好小事
屋里塞着上下铺,几块木板搭成的小床,一个挨着一个,紧贴墙和窗户,过道只够一人通过。房间外摆放着一个办公文件柜、一台办公电脑。9年前,石剑光从公庄镇来到观音阁就钻进了这间警务室,这个不到60平方米的房间,是他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与警务室相隔几十米,是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学。215县道横贯十字路村,大型运输车都会途经这里,一到放学时间,石剑光就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口,疏导交通,护送学生过马路。
十字路村村民王某富仍记得当时见到石剑光的情形,石剑光身穿藏青色警服,皮鞋和裤脚沾了一层灰。他眉毛浓密,总是面带微笑,手提工作包,穿戴整齐,给人亲和、正气的印象。今年8月,天空中下着蒙蒙小雨,王某富显得有些狼狈,他正背着抽水泵到一口老井抽水,家里的抽水机一到雨天就抽不上水。当初村里统一安装自来水时,王某富家离着村里主干道有数百米,不在自来水厂送水的范围内。如果要接自来水,500多元的水管费用要自己支付。
王某富家本来生活就困难,加上年初因为车祸摔断了左腿,行动不便的他只能在家种些菜和水果,生活更显捉襟见肘,已经无力承担自来水管费用。
石剑光了解情况后,主动去协调自来水厂,将王某富的情况跟水厂领导反映,并得到水厂领导的支持,免除了加长的水管费用。他还帮王某富提前垫付135元的安装费。就这样,一条全长50米的自来水管就通到王某富家里,装上自来水后,王某富被石剑光的真诚所打动,他表示愿意协调此前因不满政府旧房改造补助事宜,停访息诉。随后,石剑光又积极协调村委干部和相关政府部门,最终协调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这起长达9年的信访积案得到成功化解。
十字路村共有村民727户,驻村9年来,石剑光每天活跃在村里的各个地方,向村民发放自己的警民联系卡,宣传走访、调处纠纷、为群众排忧解难,半个月一个周期,循环往复。送村民去过医院,安过煤气瓶,解决过家庭纠纷,帮老人找回过衣服;村子的一砖一瓦,一街一巷,石剑光闭着眼都能走个遍。
石剑光说:“虽然自己不是本地人,但是十字路村村民都对我很热情,他们有婚庆、升学、乔迁之类的喜事都会邀请我,一年下来份子钱都要花掉2000多元。”
“有事就叫石警长,随叫随到”,这句话在近十年的相处中成了许多村民心照不宣的共识。9年来,石剑光共走访十字村民600余户,为群众办好事实事5件,调解群众间的小矛盾小纠纷10余次,帮扶困难群众15人次。
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在融入群众的3000多个日夜中,驻村辅警石剑光始终把人民记在心里、责任扛在肩上。“我始终是一名驻村辅警,我想当好群众的守护员,因为被群众‘使唤’是一种信任。”
是民警也是心理咨询师
惠州市博罗县福田镇,尽管严冬的寒风凛冽刺骨,但驻村民警徐洁珊已经早早来到东湖实验学校。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人生大拍卖’的游戏。”在九年级一班的课堂上,徐洁珊正组织全班学生模拟拍卖会“竞拍”人生,开展一场“特殊”的课程——中学生价值观心理团体辅导课。
课堂上,徐洁珊列出了亲情、友情、健康、大学文凭等15项生活中的要素,供同学们竞拍,起价以200元为单位。“拍卖会”现场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为了拍得自己所喜爱的项目,不惜“血本”。有的学生用2500元拍得亲情,用2100元拍得健康,用1700元拍得创造力……灵活的教学模式、热烈的课堂气氛,这节心理辅导课意外地赢得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这是徐洁珊首次开设的学校心理辅导课,通过有趣的拍卖会的形式,并在课堂中加入青少年常见的违法犯罪现象课题,引导学生开启关于个人价值观的思考。“每个人的选择都会给其他人带来新的启示和反思,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当前年龄段学生的价值观。”徐洁珊是一名驻居民警,也是一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今年6月,她来到福田镇福田居委,在与学校开展座谈会后,发现在这里学生烧毁共享单车等类似事件时有发生,学生的学业压力以及青春期的情绪状态也应该得到重视。
毕业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又有社工工作经验的徐洁珊很快萌生了一个新想法:何不试试将心理辅导知识融入公安工作中,这样既有趣生动,又浅显易懂。
说干就干。徐洁珊在内的驻居民警不定期地组织禁毒、反诈、防溺水等宣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辅导课,引导学生释放压力,缓解负面情绪,为村民们送上一份份安全“锦囊”和办事“指南”。
前几月,怀孕6个月的芳芳(化名)因感情问题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得知情况的徐洁珊赶了过来,她发挥以前在教学中积累的心理辅导经验,“对症下药”,耐心地劝说芳芳。最终,芳芳在徐洁珊的劝说下,心情逐渐好转,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不同于传统的团体心理辅导服务,自今年起,博罗公安把心理辅导工作触角延伸到了基层工作,首创“心理服务+”的模式,将“心理服务+”工作模式贯穿到公安工作的各个领域。
在博罗,每个村都有一个像石剑光、徐洁珊这样的“村警”。每天,他们活跃在巡逻防控、纠纷调处、便民服务等基层一线,为村民排忧解难,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来源:澎湃新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