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广东好医生 | 惠州市中医医院林惠京:做中医人,扬中医情

广东健康头条
+ 订阅

“医生,我不想活了!”接到患糖尿病、肾病多年的患者张姨的电话,惠州市中医医院内三科(内分泌科)主任林惠京的心提了起来。长期病痛的困扰加上丈夫的背叛,深深打击了张姨生存下去的信心。

此时,林惠京因为劳累多天后出现胸闷、心悸,在医院急诊科打针。她拔掉手上的针水冲回科室,一边向张姨发去安慰的短信,一边着急地和张姨的女儿讨论她可能去的地方。经过一番努力找寻,张姨终于被找到了,满脸泪水地哭倒在她的怀中,“谢谢,谢谢你,林医生!”

林惠京

“作为一名中医人,要勇敢面对、敢于担当。”这是林惠京常说的话,也是她践行的诺言。近日,林惠京获第四届“广东好医生”提名奖。

仁心善心,从医生到“代理妈妈”

在内分泌科,有一个特殊的小病人怡乐,她漂亮、调皮、爱玩闹,一双美丽的眼睛总会笑嘻嘻地迎着你。她是一名I型糖尿病患儿。

林惠京初见怡乐时,她只有4岁。正当一家人全力付出救治她时,怡乐的父亲遭遇抢劫被杀害,这给原本就苦不堪言的家庭以致命的一击。

没有工作的怡乐母亲只得忍泪外出打工,靠微薄的收入来维系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并抚养另外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I型糖尿病治疗起来比较复杂,怡乐常常因酮症酸中毒而住院治疗,一住就是半个月、一个月,身边却没有亲人的陪伴。另外,这个家庭还面临两个难题:庞大的医药费用从哪里来?缺乏陪伴独自面对病痛和治疗,怡乐还能不能健康成长?

这让林惠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毫不犹豫地担起了医生和母亲的责任。学校里有不会做的作业,她耐心的手把手教。雷雨夜,怡乐不敢一个人睡觉,她就在病房给怡乐讲故事。而怡乐也从最初的不肯开口说话,到渐渐会叫林医生、林阿姨,最后叫她“林妈妈”。

在林惠京的影响下,全科人员也一起照顾怡乐。住院费用不够了,从工资里出,学费不够了,大家一起凑,饿了累了,大家带东西给怡乐吃......寒来暑往,他们经历了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相伴。如今,小怡乐9岁了,没有因长年病痛而异于常人,依然乐观成长。

林惠京在查房

林惠京在查房

术业有专攻,她和糖尿病“杠上”了

多年来,林惠京她致力于糖尿病及并发症等疾病研究。她在总结古今名老中医消渴病医话医案及经方、古方、验方的基础上,创新发挥中医药在预防及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优势,独创糖尿病足病症及消渴痹症内治及外治专方,建立了一套消渴病治疗的特色专方,即7证7方。其治疗糖尿病的水平在惠州市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双C”法精细控糖技术,更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据了解,林惠京带领的内分泌科团队,是惠州市中医医院的金字招牌。该团队具备较强的解决本学科疑难、复杂和危重病症能力,在省内外创下了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知名度。

2014年初,位处新开发区的惠州市中医医院新院区启用。但当时新院所在地人群密度低,周边公共配套设施不足,交通不便利,信息系统功能也不完善。功能科室、检验科甚至都未搬迁,水、电、空调、物业、饭堂等后勤保障均无法到位。作为科室负责人,林惠京临危请命,带领全科人员当起了排头兵。

林惠京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为了更加详细地掌握患者病情,确保治疗的有效和安全,她几乎整天整夜待在病房陪着病人。“有时候回到家休息,我心里也放不下,没办法,习惯了。”她说。

3年来,林惠京倾注了大量心血,使科室在搬迁后病人数成倍增长,病床使用率达百分之一百以上。科室的服务范围辐射香港、深圳、东莞、河源等周边城市,很多糖尿病患者慕名前来就诊,糖尿病门诊挂号常“一号难求”。

“医术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带来生机;医德似陈年佳酿,深巷飘香沁人心脾”,这是患者对林惠京的评价。整整29年,她始终坚守自己医者仁心的理念,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同仁的赞誉,体现了“大医精诚”风范。

【记者】关喜如意 朱晓枫

编者按

12月15日,第四届寻找“广东好医生”活动举办了颁奖仪式。该活动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健康委、省文明办、省中医药局、南方日报社等单位联合开展。经过组织审核、活动组委会评选,最终确定“广东好医生”和“广东好医生”提名奖人选各20名。 在获奖者中,既有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奋战一线的医生,也有用爱心和细心守护生命的护士;既有用信息化手段助力疾病智慧防控的疾控专家,也有坚持健康帮扶的基层“健康守门人”;既有用好中医药优势治疗患者的中医师,也有驰援海外彰显中国大爱的援外医生。

从即日起,南方+客户端将连续推出获奖者的报道,敬请垂注。

阅读更多好医生报道,请点击这里

编辑 邓素凡
校对 蓝淑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