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流浪”公交
深圳大学物流研究所所长,经济学院副教授王江表示,公交场站的建设必须要以人为本,必须要以公交优先需求为准,必须要与综合交通捆绑起来进行综合规划。他认为,高容积率建筑可以最大程度地解决公交场站紧缺的难题,最大程度发挥综合交通互相衔接的作用,最终使得深圳“人便于行,车畅其流”。
387路公交车从小梅沙公交总站发车,沿着盐梅路,经过沙头角、莲塘、黄贝岭,抵达罗湖火车站。这条路李师傅已经开了12年。这一平静随着城市更新的到来而打破。
2019年,小梅沙片区更新项目提上议程,齐头山以东,盐坝高速公路以南,背仔角以西,小梅沙湾海域以北所围合的区域被列入城市更新范围。李师傅的387车队所在场站位于其中。387路公交车队队长王建睿介绍,小梅沙总站拆除后,周边找不到合适场站用地。387线路只能撤销,剩余车辆和人员将分流到公司其余车队。
“这份工作挺好的,我也舍不得。”乘务员廖晓梅在387路工作10年。她和丈夫、孩子租住在一旁的小梅沙村。考虑到小孩还在上学,周边没有东部公交的其他线路,她唯有选择离开。“这条线路营运了10多年,很多都是老顾客,就像自己的老朋友。”她告诉记者,在这段时间,她会一遍遍提醒每位老乘客线路即将撤销的消息。
龙华樟坑径场站司乘人员在简陋的洗手盆前清洗餐具
“年轻人说这条线路我从小坐到大,老年人说你们服务怎么怎么好......他们都说不舍得我们走。”说到动情处,廖晓梅流下了眼泪。“我对他们说387取消了,但以后我还在,我们还能见面。”
与387路公交相似情况不在少数。樟坑径场站位于龙华区观澜街道樟坑径上围村美奇工业园内。12月7日,车队被告知“因城市更新改造”,要求12月31日前将场站内设施设备、车辆及人员全部撤离。目前,车队在距离5公里的君子布片区找到相应用地,由于用地未做路面硬化、未有充电桩、后勤设施,无法投入运转。车队希望能将搬迁时间后延1个月。
在樟坑径场站出入口,记者看到,道路一侧堆放着柏油沥青碎块,通道仅可一车出入。宝业车队副队长刘年春表示,这是土地持有方在月初放下的建筑垃圾,“先堵上一半的路,15号后不开始搬离,就要封堵场站。”12月16日,上午10点,一辆银灰色小汽车横向停放在场站出入口处。两辆公交被堵在门口,无法正常发班。经双方协商后,对方才把车开走。
10月16日,龙华樟坑径场站出入口被一辆银灰色小汽车阻挡
道路一侧堆放着柏油沥青碎块,通道仅可一车出入。
深圳土地资源稀缺,而公交场站“用地难”问题更为频发。这一问题已成为公交行业营运服务“卡脖子”环节。记者了解到,公交行业场地主要有三类,社会租赁场站、政府配建及公交改革移交场站资源、由政府协调的国有储备用地。以东部公交为例,该公司社会租赁场站占比7成,其余两类不到3成。
无固定用地愈发成为制约公交行业发展的掣肘。由于大部分场站属于短期租赁土地,当地块需要发展商住建筑时,便不予续约。“没地方租、没地方去”成为现实问题。
类似租赁合约到期,租赁方不再续租;涉及城市更新需要搬迁、压缩的公交场站还有很多。据东部公交提供的数据,仅2020年上半年,东部公交就有5.6万平方米场站遭遇搬迁、拆建问题,近500辆公交车营运服务受到影响。包括桃源居场站、仙田场站、小梅沙场站、牛角龙场站、下李朗场站均面临搬迁困境。
相关资料显示,深圳铺设地铁全长已超400公里。地铁成为最为方便、最多人选择的城市交通方式。如果说地铁是公共交通运输的“主动脉”,那么公交是打通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毛细血管”。但与地铁一路“高歌猛进”不同,深圳的公交行业却在夹缝中求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深圳先后有过多轮公交场站规划,但受制于土地性质、规划调整、临时储备、城市开发等问题,对公交场站建设投入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公交场站建设严重滞后、规模不足、服务效率低下、综合利用率不高,成为制约深圳公交的最重要原因。
深圳大学物流研究所所长,经济学院副教授王江长期研究深圳的公共交通行业问题。他介绍,深圳目前共有330多个公交场站,其中政府配建管理的只占20%,只有66个。“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来,政府在公交场站建设保障方面很多时候是无能为力的。”
“刨除办公楼、绿化用地、后勤维修用地,实际停车面积很小。”王江介绍,深圳建设规划的首末站一般占地3000到5000平方米。但公交场站设施设备相对原始,缺乏立体化停车设施,导致可容纳的公交车数量十分有限。记者在东部公交坂田象角塘场站、观澜樟坑径场站、小梅沙场站以及龙岗信息学校场站4个场站看到,现场设施设备十分简陋。“货柜屋+铁皮挡雨棚”成为公交场站的“标配”。
龙华樟坑径场站的办公室、食堂仅为简陋的铁皮房
“公交场站使用的土地权属五花八门,有租赁、公司自有、国有储备等多种土地性质。”王江指出,土地性质问题是影响公交场站无法规模化、集约化建设的直接原因。由于临时场站不稳定性极高,导致企业对该类场站规划与建设投入有限,场站建设水平不高、土地利用率低,无法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东部公交信息学校总站该场站位于大运会馆、深圳信息学院附近,是保障大运会场大型演出、运动赛事,高校师生、周边居民出行的重要场站。目前因临近小学家长投诉,土地监察部门限期拆除。场站运营近9年,员工办公休息场所为临时铁皮房,基础设施设备相对落后。
“充电桩拆除费用是2万,建设费用是10万,龙岗信息学院场站38个充电桩一建一拆就要花销450万。”东部公交公司一位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频繁搬迁导致公交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此外,搬迁公交场站的员工生活、子女读书、夫妻就业成为伴生问题。
东部公交万国场站为标准化建设场地,建成于2016年,总面积达2万㎡,内有员工食堂、宿舍、洗车场、停车场、办公区。现有车辆160余台,80余充电桩。因政府规划高速公路,需征用1.1万㎡土地,占万国场站近半面积。该场站同样面临公交车辆无地安置、员工举家搬迁、场站面积缩减等困境。
10月16日,樟坑径场站已有工人拆卸铁皮房
“市民出行需求大的地方没有场地,有场地的地方往往处于偏远位置。”王江表示,因城市更新等原因,公交场站逐步向城市边缘地带转移,导致市内公交需求较大的区域内的公交场站越来越少。这种公交场站边缘化的情况,其根源在于城市更新单一追求高回报,缺乏整体规划思维,迫使企业增加空驶里程满足原有场站区域的乘车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运营负担,也影响市民交通出行效率。
而公交场站的逐步边缘化,造成场站位置与公交需求的不匹配,进一步影响企业公交线网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而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据了解,东部公交场站呈现不均衡分布情况。6成场站分布在龙岗区,场站规模达50.42万㎡,但主要集中于坪地、宝龙片区,而人口密集的布吉片区场站资源短缺。
为解决公交车停靠难和充电难的问题,原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和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提出了“立体车场+配建首末站”的新建设模式,全市共规划26处综合车场。2013年深圳市政府召开的《加强交通管理专项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今后新建公交场站必须与上盖物业统一规划建设。
2015年深圳市政府明确首批开展13个综合车场建设。目前月亮湾立体综合车场已投入使用。其余12处综合车场也开展了相关工作。据了解,公交综合车场是产权归政府所有的立体停车场所,为常规公交车辆结束运营后提供停车、充电等必要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还要满足公交车辆清洗、保养、维修和充电等功能。
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政府主导建设的大型立体综合车场,其综合使用率仍然较低。月亮湾立体综合车场月亮湾公交车位数约654个,存在公交停车位供给过于集中的情况。
东部公交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由于其高车位配比与配套宿舍用房缺失的反差、早高峰车辆调度时间与空间的高度重叠等原因,使得场站规模效应的实现对站内停车位置、发车时间与形式路径的规划组织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综合车场的使用主体大多不是公交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交企业综合调度的困难,进一步降低了车场的使用效率。
387车队小梅沙总站一辆公交车正在出站,明年1月1日车队将撤离。
除政府建设的综合车场各项制度措施有待完善外,政府规定的配建场站同样存在空间使用率低、实际启用难的问题。据了解,为加强公交场站设施用地落实,深圳先后出台了《大型建筑公交场站配建指引》和《深圳市民用建筑配建公交场站设计导则》。
“出于噪音、安全隐患的担忧,配建场站充电桩建设及车辆入驻非常容易受到业主阻挠,导致场站启用困难。”东部公交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配建公交场站建成后多为无偿移交,开发商缺乏建设积极性,同时为了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通常选用项目边角地、零畸地实施配建,导致配建场站出现交通功能和使用功能不足的情况。
2019年,东部公交E33路公交总站由原“坑梓公交总站”变更为“龙园大观总站”,场站位于龙园大观花园一期的负一楼停车场,由此引来业主的强烈反对,最终导致龙园大观配建场站启用计划破产。
王江认为,公交场站的建设要遵循三个“必须”原则。一是必须要以人为本,二是必须要以公交优先需求为准,三是必须要与综合交通捆绑起来进行综合规划。
他建议,作为城市公益性、便民性的公交车,应列入城市总体规划,列入城市公益设施,可以是半公益化半企业化,而不应单靠企业去设法管理。他表示,深圳公交站场的现状问题,需要市交通运输局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协调,加大公交站场的建设,长期固定公交站场,避免因站场不稳定,影响公交车正常运行。同时,建设公交站场时将城市规划、商业规划和公交站场相结合,合理设置。
387路小梅沙场站的地面年久失修,破烂不堪
随着城市土地愈发紧张,综合一体化建设将成为公交场站建设的主流。王江认为,高容积率建筑最大程度解决公交场站紧缺的难题,最大程度发挥综合交通互相衔接的作用,最终可以极大地使得深圳“人便于行,车畅其流”。“公交首末站建进地铁中去,把公交的场站建设、公交的运送困扰和地铁的接驳问题全部都解决了。”
“近年来,深圳越来越重视城市交通枢纽的集约化建设。深圳各大高铁站、火车站就是最好的例子。”王江介绍,如罗湖火车站是深圳通往香港及亚太地区的重要门户,经过近20年发展,原有交通设施已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为此,深圳市政府对罗湖火车站进行综合交通规划建设。经改造后,罗湖火车站集合公交、地铁、高铁动车、小汽车接驳于一体,成为深圳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典范。
对于政府建设的立体综合车场存在的不足,王江认为,公交场站建设不能“为建而建”,要充分发挥公交场站的作用,依照“公交优先”“场站发展先行”原则,合理规划综合车场。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起到监督管理作用,保证综合车场发挥作用。
【撰文】丰雷 邓子良
【摄影/视频】谢昊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