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
总投资2.1亿多元的
小东江流域彭村湖生态修复总体工程
(彭村湖二期人工湿地项目)
已完成总工程量96%
即将进入运行调试阶段
计划于本月底建成投入使用
该项目建成后,出水氨氮、总磷等部分指标达到地表水III类,对于进一步改善小东江水质,助力茂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彭村湖位于市郊西南方向约3公里的茂南区高山镇与镇盛镇交界处,属典型的天然湖泊湿地,湖水面积约700亩,排水量每天约15万立方米,距离国家考核石碧断面近,对小东江水质达标影响较大。
为有效减少彭村湖的污染,改善小东江特别是石碧断面的水质,市委、市政府决定按照“截污、清淤、修路、造景”的总体思路,在茂南区黄竹河旁建造人工湿地工程,将黄竹河及彭村湖周边部分区域未纳入污水管网的污水进行收集处理。
2015年2月
我市投资1300万元在黄竹河旁建设首期人工湿地工程,总占地38206.79平方米,设计处理水量为每天1万立方米,处理黄竹河河道的水体,已于2018年建成投入运营。
彭村湖人工湿地首期工程
2019年10月
我市又启动二期人工湿地工程建设,总投资19921.31万元、总占地面积约136亩,涉及茂南区镇盛和高山两个镇,收集黄竹河上游(茂名市第一水质净化厂排水口以上)及蔡屋村与龙门口、龙舟坡之间的无名小河的受污染河水进行治理,以削减进入彭村湖的污染物。
彭村湖人工湿地二期污水处理系统调试运行
彭村湖二期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构筑物包括粗格栅、提升泵房、接触氧化池、平流沉淀池、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工艺采用“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即采用好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加上湿地植物的根系吸收过滤作用进行水质净化,日处理水量达4万立方米。两期项目建成后形成约6万多平方米的湿地区域,远期目标是打造成国家生态湿地公园。
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推进彭村湖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
村级污水处理系统
在彭村湖周边26个自然村采用目前十三种比较成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建设,共建设设备57套,污水管道约51670米,污水日处理总规模可达1313立方米,打造成集十三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省级示范基地,对于周边农村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将发挥积极作用。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牧云 通讯员 傅锦洪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黄文展
初审:柯柱基
审核:孙广宇
来源:茂名日报、茂名生态环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