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三师图市链接广东优质医疗资源
作为一名心血管内科医生,李诗成今年非常忙碌。他暂别了工作单位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远赴五千多公里外的新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开始了他医疗援疆的生涯。
李诗成担任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内一科主任后,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为图市及周边团场四百多名心血管疾病患者成功实施造影检查及介入手术,让患者不用再为了看病而跑数百公里到喀什或阿克苏。
今年以来,包括李诗成在内的新一批10名中组部计划内援疆医生,接过上一批的接力棒,继续攻坚克难、主动融入、奋发作为,在提升硬件水平、填补项目空白、开展医疗新技术、加强队伍建设、深化帮扶交流、落实日常诊疗、推进远程会诊等7个方面持续发力,帮助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东莞援疆医生与东莞人民医院连线进行远程诊疗
链接优质资源让远程诊疗常态化
22日上午10点,图市人民医院的健客方舟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坐满了医生,他们正在与东莞市人民医院多个科室的专家,就一名当地66岁肿瘤女患者下一步规范化治疗方案进行讨论。
图市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李坊铭说,这名患者来自南疆的边远山区,除了患有乳腺恶性肿瘤、腋窝淋巴结继发性恶性肿瘤外,还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
这名患者之前在图市人民医院已经进行了一次化疗,但后续是应进行第二次化疗还是先做手术,各位援疆医生之间还有点分歧。
为了规范该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李坊铭向东莞市人民医院医疗团队专家请教后,决定进行远程专家会诊。东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放射科、麻醉科、心血管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在经过数十分钟的会诊后,认为应该先对该患者实施血管造影,判断心血管有没有出现栓塞,根据诊断结果再次进行评估,才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健客方舟互联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的使用,让援疆医生能够便捷地得到后方的支援,图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提高。
2020年9月29日,在江门援疆医疗专家,图市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坊铭牵线搭桥下,广东江门中心医院与图市人民医院在线签署了《江门市中心医院借助远程医疗提升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医疗水平合作协议书》。
东莞援疆医生与东莞人民医院连线进行远程诊疗
两院将积极通过远程医疗平台探索“线下检查、线上诊断、线上指导治疗”的医疗模式,推动远程医疗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广东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南疆医疗基层,着力提升三师图市医疗服务水平。此前,东莞市人民医院已经与图市人民医院签约进行合作。
“我们进行了多次互联网远程会诊,效果非常好。”李坊铭表示,今年4月首次开展远程会诊以来,陆续与喀地一院、广东东莞市人民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兵团一师医院、东莞市妇幼保健院5家医院成功会诊多名危重患者,患者恢复效果理想。
目前,图市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总上线医生已经超过20万名。
东莞援疆医生、图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生赖国威介绍,通过互联网医院,广东援疆医疗队将先进的工作经验与技术引入当地,有效提升当地医疗水平,降低患者看病成本,提升诊治效率,“今后将会把远程会诊常态化”。李坊铭也认同:“眼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远程医疗常态化,连接更多广东优质医院。”
市民来到健客方舟互联网医院进行医保线下结算
市民享受“互联网+医保”一站式服务更便利
今年7月,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与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人社局签署互联网医院医保定点协议,该院也成为新疆兵团首家开通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结算的医院,这为市民享受“互联网+医保”一站式服务带来便利。
医保协议签订后,将以南疆地区健康高危和重点人群为重点,从预防、诊断、治疗、慢性病管理、健康促进等多环节、全过程,探索数字化的慢性病管理服务,着力提高参保人的健康水平。
健客方舟互联网医院通过医保结算增设场景,嵌入医保电子凭证“线下结算”功能,并于今年12月完毕测试,正式与新疆兵团医保系统的对接,包括扫描、查询、支付结算等功能开发,为参保人员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的“互联网 +”复诊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实现线上开具处方,线下出示医保电子凭证扫码结算,预约现场取药等便捷医药功能。
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院长尹颜新介绍说,健客方舟互联网医院智慧医疗中心有助于推动三师图市“互联网+医疗健康”事业向纵深发展,提升南疆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东莞援疆医生李诗成手术后衣服都已湿透
值得一提的是,12月16日,在南方报业集团主办的“2020年企业家高峰对话暨南方致敬颁奖盛典”上,图市健客方舟互联网医院项目荣获2020年度“南方公益传播奖·创新奖”,成为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中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企业。
援疆医生“传帮带”提升当地医疗水平
互联网医院为援疆医生提供了诊疗上的便利,而图市人民医院在援疆医生的帮助和带领下加强学科建设,创建了10多个一级临床科室,开展了医疗技术创新。
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肺癌和消化道肿瘤免疫性治疗等60多项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在图市人民医院落地,医院也成功获评“二甲”医院,正全力争创“三甲”医院,基层团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在填补医疗技术的空白后,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已成为援疆医生们的共识。
东莞援疆医生宋雨晨个子不高,平时戴着黑框眼镜、扎着马尾,在人群中并不起眼。参加医疗援疆活动后,被组织部任命为图木舒克市眼耳鼻喉科第一主任,主持全面工作,负责眼耳鼻喉科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自成立科室以来,宋雨晨医生每半个月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开展一次集体理论学习,从病历书写规范、眼表等最基础的疾病开始学起,鼓励科室医生在日常诊疗过程中收集素材、病例,在每半个月一次的科室小讲课时集体分享,学习诊疗思路、指南,共同进步。
她还积极与手术室护士长沟通,借用手术室场地,带领科室年轻医生熟悉显微镜下操作,练习镜下清创缝合等各种基础外科操作。
东莞援疆医生李诗成在手术中进行“传帮带”
这样的“传帮带”工作,对援疆医生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李诗成告诉记者,图木舒克市当地的饮食习惯,使得当地成为心脏疾病的高发地区。援疆医生的支援时间有限,必须切实提高当地医生的水平。
李诗成与他带的两名主任,每个星期都要做一次疑难病例讨论,“这样就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技术以及疾病的诊断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现在他们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冠脉造影术了,一些简单的冠状动脉的病变手术都可以独立完成。”
据了解,驻三师图市10名援疆医生今年以来与医院有关科室医护人员建立“结师徒”“一帮一”“一带多”的结对关系,并累计开展4场全院学术讲座,3场与团场医院对接学术交流授课,5次组织参加全国远程外科及肿瘤科学术会议以及200余次科室小讲课,帮助图市人民医院及周边团场培训医护人员近1000人次。
【撰文】龚名扬 刘强
【摄影/视频】龚名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