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档台网互动国风少年创演节目《上线吧!华彩少年》开播之际,12月23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主办、中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节目看片会在京举办。
会上,圆桌嘉宾、节目组代表等共聚一堂,以“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为主题进行了探讨。嘉宾在看片后给予35位少年赞扬,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称赞少年们自带一股正气,让中华民族生命的气象得以更好呈现。
节目制片人董艺在会上介绍了“国风少年成长计划”:“包括‘国风进校园’传统文化课堂、‘国风吹拂’潮玩活动及‘华彩堂’传承传统文化三部分。少年们将走向线下,把自己的感触分享给更多的人,一同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节目将于近期在总台播出。
节目更为聚焦“国风”和“创新演绎”
“这档节目刚开始制作时,网络上有各种传言,说我们是‘选秀’,说央视也要做选秀了。”节目总导演周聪说,其实从一开始,《上线吧!华彩少年》更加聚焦的是“国风”“创新演绎”这两个关键词。
据周聪透露,参加节目的有35位少年,还有一位超写实的虚拟少年。而这35位少年是从全球5万多人当中脱颖而出的。节目中来自不同院校,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少年代表到国家平台第一次做专业创演节目,是全世界拥抱中国文化繁花似锦的状态。
节目选拔标准之一,是所有少年都要有一定的专业功底,入选的大部分少年来自全国各大知名艺术院校,如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还有优秀学子来自牛津大学、清华大学。“他们是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情操的。”
从创意维度上,每一个舞台的创意点都是少年们根据国风如何年轻化表达去自己完成出来的。周聪说,从先导片里能看到,有几次创演,需要少年们根据不同的主题、自己对国风问题的理解怎样年轻化表达去做实验,“这些少年是有思考的,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自省,自己知道哪点不足,自己知道哪点往上走。所以我们认为这些少年是新一代传承者的缩影,助力中华文化的腾飞。他们也是传统文化时尚化表达的演绎者,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破璧者,敢想、敢做、向上、真实、认真。”
“节目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
看片会上,节目组代表与各位嘉宾共赏节目精彩剪辑。从海内外范围选拔出的35位国风华彩少年表现不凡。如张晓涵融合了说唱元素的创意京剧《打虎上山》,卞子严改编自李白名作的歌曲《赠汪伦》,古韵舞蹈《清平乐》《卷珠帘》《十面埋伏》,具备力量与灵动感的古典舞《花腰精灵》等。
其中最令嘉宾们印象深刻的是来自纳西族女孩杨润琴的《小小姑娘》,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称:“通过节目感受到孩子的靓丽纯朴。她的故事,让‘华彩’不仅体现在意义上,也体现在了精神上。”
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华鼎奖媒体评委召集人、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胡建礼认为:“节目真正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
胡建礼对节目中《卷珠帘》《打虎上山》的表演印象深刻,“《卷珠帘》这首歌,我以为是唱歌,结果是舞蹈。《打虎上山》唱了几段rap之后突然来了京剧唱段,非常有创新。表演者的戏曲功底非常深厚。这种创新性表达、年轻表达、时代化的表达是我这几年看到的综艺节目里比较少见的,如果rap和京剧如果结合得不好,就会遭到吐槽,但是节目中衔接得非常自然。”
此前《上线吧!华彩少年》就因上来初选就是让选手考笔试、以文化素养作为筛选第一步登上热搜。胡建礼也特别提到这一点,“我在类似的综艺节目里没有看到过直接笔试的环节,而且第一个题目是‘你对中国文化有多少了解’,各位学者专家看完也都笑了,确实这种方式非常新颖。”
既要“传文脉”也要“得真谛”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守正创新。会上,各位圆桌嘉宾针对“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议题进行探讨。张颐武表示,传播中国文化,既要“传文脉”,也要“得真谛”,他以“三新”解读该节目:“新空间、新使命、新维度。节目从这三个方面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新形态,让人耳目一新。”
崔伟认为:“中国文化的价值并不仅仅是体现审美创造。节目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是民族传统美德、精神的善良、人格的美好、品质的刚强和对国家对民族深挚的爱。”
“我们一直都在讲‘少年强则国强’。国风代表了一个国家的风尚,少年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我们希望在娱乐之下融入更多价值。”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理论评论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饶曙光表示,同时他认为:“我们不要污名化选秀,毕竟这类节目是以观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来传递我们的价值观、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我们都可以努力去用开放的态度来看待这类节目。”
饶曙光认为,《上线吧!华彩少年》非常注意健康的审美观、价值观,讲好了中国少年的故事,“可以助力我们在21世纪真正通过文化助力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国梦的实现。”
节目制作的精良与创新,同样受到了嘉宾们的好评。节目通过京剧、民族器乐、舞蹈等艺术表达,向观众们展示少年眼中的传统文化。崔伟称:“观众通过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才艺的展示,也能够生发出对国风的认识。才艺展示向前延伸到中国人与国风、民族文化的关系,向后延伸到中国文化、中国未来的发展,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在其中应起到的作用,使得节目的内涵和意义得到非常好的表达。”
【撰文】南方+ 记者 刘长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