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软件小镇
了解大运软件小镇的人都知道,2013年11月以前,它还是一个以传统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社区老旧工业区,环境差、耗能高、产值低、税收少、安全隐患事故多。当时产值仅2亿元,税收不到550万元。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在地铁3号线大运站,一出地铁口便能看到一片围合中式庭院,整片清幽的竹子,夹杂树木花草,缀之以简洁的现代雕塑、格栅等装饰,别具韵味。一排排的厂房、写字楼鳞次栉比,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截至2020年11月,大运软件小镇入驻科技型企业532家,入园企业拥有各类知识专利超一万余项,累计实现产值336.58亿元,纳税总额14.39亿元。
短短几年,大运软件小镇前身莲塘尾工业区就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离不开“国企+集企”运营模式的改革。“大运软件小镇通过‘国企+集企’的运营模式,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用短短两年时间基本完成新旧动能转换,从老旧工业区华丽转身为创新高地,为全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拓展、可推广的产业转型升级实践样本。”大运软件小镇负责人宋俊平表示。
据了解,大运软件小镇从2011年起开始综合整治,2013年底便正式开园,仅历时2年。2011年,为盘活存量老旧物业,拓展优质产业发展空间,推进产业载体转型升级,在区、街道的协调下,红荷股份合作公司将莲塘尾工业区统租给龙岗区属国企——区产服集团,采取“政府引导—国企投资—统租集体物业—综合整治—运营管理”的模式,通过低成本的“穿衣戴帽”和“修笼引凤”,对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成为以软件开发、信息技术、互联网+、智能制造、机器人为主导产业,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产城融合”科技园区。
大运软件小镇园区俯瞰图
宋俊平介绍,产服集团统租集体物业,一方面既不变更业主,也不改变物业主体结构,社区也没有租金压力,有效保障了集体利益;另一方面通过产服集团专业化运营,提升物业价值空间,并与社区股份公司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引导集体经济由“单一租赁型”向“投资管理型”转变,形成“载体—产业—社区”联动互促、共享转型红利的局面。
业内表示,龙岗区是深圳的工业大区,老旧工业区众多,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如何实现社区旧工业区的升级改造,成功实现动力转换,是龙岗产业转型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大运软件小镇通过“国企+集企”模式,发力“穿衣戴帽”从而实现产业升级的做法非常值得在龙岗区复制、推广。
事实上,这一经验也正得以复制。目前,软件小镇“统租+改造+运营”的运营模式已经成功复制大运AI小镇,由产服集团作为改造实施的统筹主体,科学、高效地推动大运AI小镇转型升级,助力集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大运软件小镇园区俯瞰图
目前,大运软件小镇的运营模式已经吸引全国各地数十万的人前来学习。同时,园区积极引进高等院校、高端项目、高级人才和创新平台,打造“三高一平台”的高端资源集聚地。
大运软件小镇已引进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大学、中南大学5家高等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了以“中科龙岗技术转移中心、深圳大学龙岗创新研究院”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支撑平台;引进国家高层次人才11名、国务院津贴专家2名、深圳首届鹏城工匠1名、广东省领军人才4名、深圳高层次人才团队7个、海外创新型企业和团队7个,深龙英才82名,留学海归创业人员接近200个,汇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近6000人;孵化培育了柔宇科技、云天励飞、怡丰停车机器人、芯天下、英伦科技、长朗智能、兰丁医学等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发展势头迅猛的行业领军企业。
龙岗区人才政策速递系列宣讲会
“一家初创企业在大运软件小镇成长3年大致相当于在外面成长5年。”有企业负责人对大运软件小镇的服务给予高度评价。
据了解,大运软件小镇聚焦科技企业成长发展的需求,积极整合“政产学研资介用” 全链条服务资源,将政府、园区、企业、专业机构等各种要素充分融合,以“资金链+产业链+技术链+服务链+生活链”为服务手段,构建服务园区企业的八大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从基础物业管理到高端科技金融的多层次、广覆盖的“链式孵化”服务。
同时依托产服集团金融服务平台资源,搭建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的对接窗口,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现以金融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目标。据统计,大运软件小镇目前“实体进驻+虚拟进驻”的金融服务机构有近10家,集聚了各行各业的投资管理专家,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提供针对性的投融资服务。其中全国最大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之一中科招商旗下子基金中科汇通注册小镇,总资产超过百亿。
金融服务对接会
“我在深圳创业20年,大运软件小镇的服务可以说是最好的。”一件小事儿令全球鹰(深圳)无人机公司的负责人记忆犹新。2017年,全球鹰遇到了资金缺口,大运软件小镇帮其对接中国农业银行,解决了200万元的资金问题,而且在小镇负责人帮助下,企业解决了无人机的飞行场地问题。
通过法律支援、资本对接、营商环境改善等“贴心管家式”、“保姆式”的服务,为一家又一家企业解决后顾之忧,使其能够专注于科技创新和发展。目前,大运软件小镇共孵化、培育、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5家。
深圳的发展很快,高新技术的升级换代更快,园区要带着企业领跑,早期规划时就要立足很高的站位,这样才能拥有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发展环境,才能在机遇来临时奋勇当先。
据了解,大运软件小镇始终将市级和区级的规划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站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新起点,以深圳建设国际创客中心和龙岗打造深圳东部创新创业中心为契机,不断完善和优化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硬件设施和软性服务,着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
第四届中国商业模式大赛
今年11月初,龙岗区委书记张礼卫在描绘未来的龙岗时大力推介了支撑龙岗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引擎”,其中一个就是大运新城。大运新城是龙岗的“东核心”,也是深圳的“城市新客厅”,规划定位和能级很高。从规划上看,大运新城可以分为“三个客厅”,即北部“创新客厅”、中部“活力客厅”和南部“创业客厅”。而大运软件小镇正是南部“创业客厅”的重要支撑之一,能够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优质低成本高质量产业空间。
其实,在此之前,大运软件小镇就将未来的发展定位在全市全区的层面,助推龙岗区“产业立区、创新强区”的战略。据悉,大运软件小镇不仅联合园区内8家孵化器(众创空间)共同构建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孵化器集群,而且还积极“走出去”,在区经促局、科创局的指导支持下,整合区内创新产业园区的空间资源、产业资源、技术资源和服务资源等,探索“产业引进、产业培育、技术支撑、科技服务、智慧园区”联动协同机制,结成新型的“创新共同体”,改“各自为战”为“集团军作战”,形成龙岗区统一有序的产业引进、产业服务、产业培育的新格局,从而有效提升各类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耦合度,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区域大产业孵化服务平台。
【见习记者】金永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