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借岗森林公园:城中畅享森呼吸

佛山社区传媒
+ 订阅

看古火山遗址,穿越几千年的光阴;游山玩水,体验大自然的独特魅力;绿树中“森”呼吸,享受城市里难得的负离子。近年来,王借岗森林公园俨然成为佛山市和禅城区新的城市绿肺,堪称现实版“绿野仙踪”。

王借岗森林公园是周末郊游的好地方。

“十三五”期间,佛山持续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森林环抱城市、市民共享“森”呼吸,王借岗这个千亩生态公园正是佛山以绿水青山绘制出城市鲜亮底色的一大成果。

古老传说 

佛山历史“名山”有神秘的故事

王借岗位于佛山市西北8公里处,隶属张槎街道,西临东平河、北靠汾江,踞山近水、环境优美,登顶可鸟瞰全城,景色秀丽。王借岗是一座占地0.14平方千米的圆形孤山,海拔49.1米,岗顶为禅城区最高点。

主图:东平河畔,王借岗森林公园郁郁葱葱,绿道、绿水回环相伴。(来源:禅城发布)

王借岗曾是佛山历史上的“名山”。早在明代,《南海县志》记载此山“山产石如剑戟,然开采则盗频兴,明御史屠应坤奏封之”。

另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在明、清时期,王借岗已被列为佛山的名胜景区,为佛山人游集之所。上世纪八十年代,佛山市把王借岗与塔坡岗等一同列入佛山新八景,开辟为风景点。

在坊间,有着王借岗的传说和故事。因为山岗形状酷似禾雀,前人称其为“禾雀岗”,后来,因为方言的谐音,化作如今的“王借岗”。

关于王借岗的另一个传闻,更让村民感到兴趣勃然。

5200万年前,一场火山喷发造就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景。(来源:禅城发布)

相传在明正统年间,东平河和汾江河发生洪涝,老百姓被水灾困扰,加上当时官府腐败,民不聊生。一个名为黄萧养的人发起起义,并从道士口中求得,起义成功必须要找到100个山岗。

黄萧养找遍当地只有99个岗,经过如今的张槎,便借了这个岗合为百数,以祈吉祥,于是起名为“黄借岗”。后来,起义失败,人们改“黄”为“王”,成为如今的“王借岗”。

这些民间传说,让王借岗添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地质奇景

古火山口见证5200万年变迁

古人一早对王借岗提出过独特的描述,不过那时候的人一定不知道这座山大有来头。《佛山忠义乡志》对这座山描述为:“产石青色如剑戟”,原佛山大学地质系专家杜学成认为这是前人对玄武岩体柱状节理生动形象的说明。

1984年,杜学成要带领学生寻找一处可供大家课外实践的地方,有当地老师建议他去王借岗试试。

当他在同事带领下前往该山考察时,高耸的山石那节状的纹理一下子震惊了他的心,多年以后他想起来都无比的激动。在杜学成的记忆中,玄武岩柱状节理这种地质结构只在书本里见过,

他知道自己可能碰到一处少见的火山遗迹。随后他马上叫上当时的佛山地质调查人员前去验证,这一发现引起了当时地质、地理学界的重大关注。

王借岗森林公园每一处,都有别致景观。

当时已经有人在王借岗建立采石场,在山的南面开挖出一个圆形的大坑,采石坑的岩壁上玄武岩柱状节理现象体现的淋漓尽致。

后来,经过专家科学鉴定,王借岗的古火山形成距今约5200万年,由玄武岩构成,柱状节理十分典型,为华南地区所罕见,对于研究珠江三角洲的地质构造、形成历史和古地理环境变迁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城市绿肺

尽享高颜值生态美景

这个拥有5200万年历史的古火山遗址,曾长期“藏在深闺”。直到2014年,禅城区开始以“低干扰开发”原则,充分利用自然水系及原有地貌,打造了集火山遗址景观、滨河湿地景观、综合公园景观于一体的特色公园空间。

一年四季的绿意,“藏”在王借岗森林公园。

目前,王借岗森林公园一期、二期一标段沙口生态园已建成开放。火山遗址湖边设有观景栏杆,人们可以倚栏观看火山特有的地质,沙口生态园保留了原有的生态岛,并由滨水步道和桥道“串珠成链”。

市民开心赏景踏青。

按照规划,王借岗森林公园二期二标段火山公园将以火山遗址为焦点,在山下建地质展览馆,通过科普唤起人们对远古火山的记忆;山上打造花海景观,建设山顶阁楼,登顶可俯瞰采矿坑、古火山遗址,也能一览绿岛湖、东平水道、汾江河等景观。

更值得期待的是,在王借岗森林公园二、三期的建设中,将架设一条空中栈道,串联起整个公园,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带,添加游玩乐趣,提供独特的探索体验。

王借岗森林公园春夏有花,秋冬有绿。

风光旖旎,湖水静谧。山上绿树苍翠,绿道蜿蜒于山脚,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约个小周末,来王借岗森林公园寻觅“绿野仙踪”吧。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