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砖雕是富有珠江三角洲水乡建筑特色的墙体装饰艺术,在秦末汉初南越国宫署遗址(位于广州中山四路)出土的熊纹空心汉砖,见证了广州砖雕的久远历史。
传统广州砖雕多用于装饰门楣、探头和据墙等,在山墙上壁、大门两侧壁面、门楼、门檐等处,或独立存在,或与彩绘、灰塑、陶塑等装饰一处,交相辉映。
其表现题材有各类人物、花鸟鱼兽、山水楼台、几架炉瓶、书法纹样等,尤喜表现寓意吉祥兴旺的繁花似锦、龙凤呈祥、天仙献瑞等内容,以及从古代小说、传统戏曲与木鱼书中截取的能显示盛世景象的人物故事片断。
广州砖雕以用于建筑并烧制好的上等青砖为材料,用刀刻工艺制作,所用工具为打坯刀和修光刀两种,修光刀又包括大单刀、小单刀、大圆刀、中圆刀、小圆刀、斜口刀等,制作程序为设计图绘制、打坯、收光、编号、拼接、粘合、细修等。
其中的打坯即进行实体雕刻是关键环节,需运用劈、凿、削、刮、挖、钻、镂等多种刀法,以完成各种造型;而收光则最具特色,是对造型的细部作精雕细刻的修整收细,以至所刻物象的细微之处,均显得纤细如丝,远观如缕缕轻丝垂挂于砖雕之上,广州砖雕也因此特有刀功而被称为“挂丝砖雕”。
刻雕技法主要有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等种类,把几种技法融于一体构成巨幅组合砖雕,为广州砖雕所擅长。
一些古宗祠、书院、仙馆,尚存纵横数尺,需几十块乃至数百块刻雕了各种人物、动物、花卉的青砖组合镶嵌而成的巨幅砖雕,有的已有上百年历史;现广州砖雕代表性传承人何世良创作的宝墨园巨型砖雕影壁《百花吐艳百鸟和鸣》,高达5米,宽至22米,已被列为上海“吉尼斯大世界之最”。
目前广州砖雕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