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 动静脉内瘘是肾友们的第二个“孩子”,知道怎么呵护吗?

东莞五院
+ 订阅

什么是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是外科手术之一,

是将患者的一根动脉(多用桡动脉)和一支静脉(桡侧头静脉)

进行端侧吻合或端端吻合,使表浅静脉充盈,扩张。

所谓静脉动脉化

是通过穿刺动脉化的静脉远端(实际是动脉血)把血引出体外

然后从动脉化的静脉近端把血回输体内。

简单来说动静脉内瘘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动静脉内瘘的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是尿毒症患者长期行血液透析最理想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那么,

哪些病人需要做动静脉内瘘?

慢性肾衰终末期(尿毒症期),需要长期行血液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的患者。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的时候就需要谨“肾”了!

肾小球虑过率(GRF) 707umol/L,BUN>28.4mmol/L;

出现明显的尿毒症症状,表现贫血、气促、抽搐、昏迷等全身各系统症状;

当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肌酐>352umol/L时就应考虑实施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患者在行动静脉内瘘术前,需要做些什么?

1. 禁止护理操作,如测血压,动、静脉穿刺等损伤血管的操作,保护患者非惯用侧上肢的血管;

2.如果患者血管较细,术前两周要行术肢功能锻炼,抓握弹力健身球,根据自身条件抓举轻型哑铃或大小适宜的手球;

3.术前避免劳累,饮食恰当,纠正贫血,预防感染。

患者在行动静脉内瘘术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术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与否及全身情况,并密切观察有无出现以下症状:

1.心率,呼吸是否有改变,有无胸闷,心悸,如有变化立即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2.观察内瘘侧手臂血管充盈情况,比如手指有无发麻,发冷,疼痛等缺血情况。

3.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首先触摸内瘘静脉端血管杂音,检查内瘘口是否通畅,如触及震颤、听诊能听到血管杂音就表示瘘管通畅,否则应怀疑有血栓形成,应立刻与医生联系并及时处理。

动静脉内瘘是肾友们的第二个“孩子”,要好好护养。

做了动静脉造瘘术后就万事大吉了吗?不不不,还要护瘘!

所谓护瘘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以后的日子里,要把动静脉内瘘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护养起来。

血管杂音和震颤是内瘘通畅的标志,术后可以适当抬高术侧手臂,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瘘口周围有无血肿及瘀斑;

术后14天(拆线后)就可以让“孩子”适当活动一下了,每日进行3-5次,每次10-15分钟握球练习( 健瘘操);

一般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后,4-6周后才可以使用,而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则需要8-12周,需等静脉血管扩张动脉化后才能使用。一般女性患者要比男性患者需时长,为尽量延长内瘘寿命,不建议过早使用。

经过护养,“孩子”成长了!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新瘘可以运作啦。新瘘开瘘的前5次穿刺拔针后由医护人员按压20分钟后放松弹性绷带,继续用绷带轻轻压迫内瘘穿刺点20-30分钟后,由患者完全松开绷带,检查内瘘是否震颤、有无渗血。开瘘5次后,护士拔针后绑上绷带,以内瘘不出血为原则,保证内瘘通畅,扪及内瘘侧搏动及震颤,自我感觉松紧舒适,20分钟后由患者放松绷带,再过30分钟后完全松开绷带,观察穿刺口是否渗血,如渗血,继续按压30- 60分钟后松开绷带。

目前,在我院肾病内科和免疫科的血液净化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0余名,约占广东省透析患者总人数的3.87‰,其中约70%为动静脉内瘘患者,面对日益增长的患者数,动静脉内瘘护理的作用愈发重要。做好内瘘护理,照顾好透析患者的“第二个孩子”,更是万千透析患者及肾科医者的共同任务。

文/肾病内科和免疫科    陈树雄

编辑/医院办公室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