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监管推进高质量发展,珠海连续4年获省质量工作考核最佳评级

南方+ 记者

在全国率先推行企业公章免费刻制、商事主体名称自主申报;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8.48件,连续十年位居全省第二;在历次全省质量工作考核、全省食品安全考核中获最佳评级……

回望“十三五”,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人民为中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稳秩序促发展为主线,集中攻坚、重点突破、攻势作战,全力打造便捷高效的市场准入环境、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

“要加快构建规则简约透明、监管有力有效的协同监管格局。”珠海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局将继续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以改革创新为根本途径,实现商事制度改革“华丽转身”,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以高质量监管开创高质量发展崭新格局。

●创新驱动“加速度”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5年增长289.78%

今年4月26日,在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上,广东(珠海)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中心在华发七弦琴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总部揭牌成立。这意味着,珠海市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进一步完善的同时,重大项目科技研发的效率也得到大幅提高。

这是珠海市市场监管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的一个缩影。自2019年获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以来,珠海市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同年,中国(珠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也获批成立,通过大幅缩短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授权周期,加速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保护知识产权是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和促进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期间,珠海市建立了以市长为第一召集人的珠海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法庭和知识产权检察室,设立横琴自贸区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建成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并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显著改善。

截至今年9月,全市专利申请量18.84万件(2015年底的3.1倍);专利授权量11.56万件(2015年底的2.9倍);发明专利授权量1.82万件(2015年底的4.6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5年底的22.7件增加至88.48件,增长289.78%,连续十年排名全省第二。此外,全市各类企业共获中国专利奖108项、广东省专利奖96项,获奖数量是2015年底的4倍和2.4倍。

珠海的知识产权工作对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起着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与此同时,珠海市市场监管局大力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实施,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珠海手信’集体商标从申请到最终获批历时5年有余,历程可谓艰辛,成果来之不易。”9月13日,“珠海手信”集体商标终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批准,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珠海市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重大成果,将进一步扩大珠海产品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为有效促进商标申请和注册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珠海市出台了《深入商标品牌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2020年,全市商标申请量23637件,商标注册量12252件,分别是2015年底的2.8倍和1.8倍。

珠海一银行营业大厅内,市民在“银政通”智能服务一体机办理商事登记等业务。关铭荣 摄

珠海一银行营业大厅内,市民在“银政通”智能服务一体机办理商事登记等业务。关铭荣 摄

●质量发展“助推器”

全省质量工作考核历次均获A级最佳评级

2016年,珠海在全省率先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决定》,把质量强市战略确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战略,将质量效益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取向,把“工匠精神”融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血脉。

五年来,珠海市市场监管局大力推动质量强市建设,在“质量奖”方面取得亮眼“成绩单”——珠海在2016至2019年历次全省质量工作考核中均获A级,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在各届省政府质量奖评选中均斩获奖项,获奖企业达8家,占全省15%,其中近两届获奖数量占比更达到20%;同时,珠海市1家企业获中国质量奖,全省仅两家。

珠海已走出了一条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不仅质量发展总体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可持续发展综合状况连续三年全国排名第一,还形成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齐头并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其中,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9.95%,全国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排名第一,新竣工交付使用的房屋市政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成绩亮眼。

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高标准”引领作用加速凸显,标准化战略实施取得一系列新成就,“珠海标准”话语权不断提升。2016年,珠海市在全省率先制定标准化“十三五”规划;2017年,珠海市获批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是全省第二个获批创建城市,也是全国首批5个城市之一。

“加快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着力推进标准化工作‘放管服’,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规划总体实施顺利、工作积极有效。”在2020年珠海市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联席会议中,珠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石学斌总结道。

据悉,“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类组织共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48项、国家标准395项、行业标准367项,地方标准86项,分别比2015年底增长60%、85%、42%和72%。珠海市企业在家用电器、打印耗材、通信线缆等领域参与制修订的国际标准数量逐年上升,龙头企业向国外输出标准并建立海外检验检测中心,积极抢占国际标准话语权。

与此同时,珠海市大力推进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不断加强。据统计,目前全市通过3C认证的企业共449家,获证6680个;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共3691家,获证6614个;建有国家质检中心3个、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5家、省级检验检测机构109家。

●深化改革“先行官”

在全国率先推行企业公章免费刻制

中国农业银行珠海分行大门旁,一台“银政通”智能服务一体机格外亮眼。数秒后,一张崭新的营业执照从这台机器缓缓打出,一家企业的生命由此开始。

今年1月16日,随着珠海市“银政通”智能服务一体机的正式上线及在全市4个片区、20个银行网点的迅速布局,申请人由此可实现从商事登记、发票申领、公章刻制到银行开户等商事主体开办设立全流程的集中办理。“很方便,不用专门去工商那边排队叫号,只要过来动动手指,直接打印就行了,大大降低了公司的成本。”市民黄先生感叹道。

2018年11月28日,作为国内首创的关于商事主体同城通办商事登记业务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珠海市商事登记同城通办暂行办法》的出台,让企业群众“最多跑一次”成为优化珠海营商环境的重要目标。

事实上,从“同城通办”“一网通办”再到“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珠海市市场监管局近年来一直努力探寻商事制度改革密码,破解企业登记堵点、痛点——

2018年,珠海设立商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等环节集中办理的企业开办服务大厅,优化企业开办线下办理流程;同时,持续推进线上办理,现已实现商事登记、公章刻制、税务办理、银行预约开户、公积金缴存登记一网通办。

2019年,珠海成为市场监管总局进一步完善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注销登记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

2020年,印发《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进一步推进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深入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对全市519个涉企经营许可全部实行审批事项改革。

此外,“十三五”时期,珠海还在全国率先推行企业公章免费刻制、商事主体名称自主申报,成为全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试点和商事登记改革标准化试点。

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正通过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珠海市实有市场主体比2015底增长80.6%。珠海市每千人商事主体数从2015年底的144户增加至183户,位居全省第二。

●食药安全“守门人”

连续5年获得省食品安全考核优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工作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如何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也是近年来珠海市市场监管局一直在探索的重要方向。

走进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食堂,餐具清洗区、食品加工区、食品烹饪区、食材储存区等区域划分明确。打饭窗口前,一块大屏幕实时转播着清晰的后厨画面。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方式,学校家长及公众可随时通过网络看到后厨的所有实时动态。

“这不是一个特殊现象,在珠海的校园中已成为普遍现象。”珠海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建设率达90%,珠海在全国率先开展校园食品安全科技工程试点建设,已有579家学校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

食品药品安全已成为市场监管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珠海市出台《关于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方案》《珠海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等一系列文件,不断高位推动、加紧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为全面规范牛羊及其肉品定点屠宰、检验检疫与行政监管,早在2017年,珠海便在全省率先出台《珠海经济特区牛羊定点屠宰管理办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市市场监管局迅速采取措施,在全省率先全面禁止零售环节活禽交易,对疫情传播和蔓延起到了有力的防控作用。

“五年来,珠海未发生一起系统性、区域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连续5年获得省食品安全考核A级(优秀),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从2015年底的69.19%提升至2020年的84.4%。”珠海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珠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的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正在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珠海正加快构建市场监管领域全领域、全方位、全链条综合执法格局。通过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一单、两库、一细则”,初步实现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全覆盖和常态化,并在全省率先建立权责清单制度,深入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

为营造全面放心消费环境,“十三五”期间,珠海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消费维权对接及放心消费市场融合发展,与港澳消委会签署《粤港澳大湾区消费维权合作备忘录》,并正式开通“粤港澳大湾区消费投诉转办平台”,打破异地消费维权壁垒,实现湾区消费投诉“一网转办”。


焦点

5年升级改造农贸市场25家

防水智能溯源电子秤、市场实时交易数据显示平台、一店一码、一品一码、专业农残检测室……作为珠海市第一家智慧型生态农贸市场,南屏镇南泰市场于去年8月开始试营业。

走进这家集“传统菜市场+智慧大数据+互联网+专业化运营”于一体的现代智慧型生态农贸市场,舒适洁净的购物环境,智能清晰的数据系统,都体现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与有力保障。

“农贸市场”变“超市”

在南泰市场入口处,一组旧照片记录着,在升级改造以前,这里就跟传统的农贸市场一样,有着人们对市场“脏乱差”的普遍印象。

而如今,走进南泰市场,整齐明了的摊位分区、干净清爽的瓷砖地面、安静有序的购物环境,令人感觉仿佛置身于“超市”一般。

“以前地面很脏,水又多,连小孩子都不愿意过来,现在比以前干净多了,整个环境舒服了很多。”在市场经营了十多年的商户何华妹称,改造之后不仅环境变好了,愿意来市场买菜的市民也变多了。

“硬件的改造升级对于农贸市场产品质量的保障起到了支持和帮助作用。”珠海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环境的改善可以给产品保鲜提供良好条件,对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发挥了有效力度。

农贸市场改造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据介绍,“十三五”期间,珠海全市新建农贸市场6家,升级改造农贸市场25家,改造总面积约74000平方米。不仅守住了百姓的“菜篮子”,也提供了安全、整洁、卫生、舒适的购物环境。

“大数据”成为农贸市场“管家”

升级过后的南泰市场,配置了农贸市场信息化数据管理系统、智能溯源电子秤、食品安全检测仪、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IC卡结算系统等一系列农产品产业管理系统及设备。

在每位商户的摊档上,均配备有防水智能溯源电子秤。“这是整个‘大数据’平台的核心设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电子秤上放置农产品后,其名称、单价、重量及金额便会自动识别出来,并提供实时打印交易小票的功能。通过小票上的二维码,还可以立即查询到该产品的来源信息及农残检测结果。同时,产生的每一笔交易都会自动上传到后台大数据中心,从而大大提高了市场的监管效率。

而在市场入口处的信息滚动屏上,清晰地向消费者展示着当日的“市场农残检测记录”。“一店一码”“一品一码”“追溯查询”“菜价公示”等功能则在综合信息显示屏上一目了然。

“后台数据精准地确定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相关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控制产品,以及提高事后监管、稽查执法的效率。”珠海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目前,全市111家农贸市场均达到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要求,其中7家市场实现集食品溯源、快检监测、计量管理等于一体的智慧监管。


■数读

截至2020年10月底,珠海市实有市场主体371246户,比2015底增加165683户,增长80.6%。

其中,企业178175户,比2015年底增加105857户,增长68.32%;外商投资企业14622户,比2015年底增加9411户,增长180.6%;澳资企业5962户,比2015年底增长193%。

目前,珠海市澳资企业占比1.6%,位居全省第一;企业占比47.99%、外资企业占比3.93%,均位居全省第三。

珠海市每千人商事主体数从2015年底的144户增加至183户,增长27%,位居全省第二。

全市已办理“证照分离”涉企经营许可(市级)事项业务2.80万件,平均办理时间压缩60%,跑动次数减少32%,提交材料精简15%,惠及企业1.85万户;共为16434家企业刻制公章62963枚,帮助企业节约逾1548.5万元。

【来源】南方日报

【采写】刘梓欣 刘宾山


编辑 蔡如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