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博讲堂】第五期:解读祠堂建筑的祭祀仪礼空间

顺德区博物馆
+ 订阅

顺博讲堂

“顺博讲堂”是由顺德区博物馆主办的面向公众进行社会教育与文化传播的系列讲座。邀请省内外专家走上讲堂,以亲近、通俗的话语向社会公众传递历史文化、文化遗产、文物研究与鉴赏等诸多的知识,让公众深入了解历史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岭南文化的魅力。

第五期“顺博讲堂”,我们请来华南农业大学建筑系的周彝馨教授(广州科普名师),为大家解读祠堂建筑的祭祀仪礼空间。

祠堂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祠堂的空间序列指的是什么?祠堂的仪礼空间又是什么?我们熟知的冬至与祠堂空间又有什么关系?适逢冬至节令,周彝馨教授与大家一同解读祠堂建筑的祭祀仪礼空间。

祠堂起源与发展

顺德逢简刘氏大宗祠

汉代以前即有家庙出现,建于墓地上。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家礼》中首定祠堂制度,但不允许民间修建祠堂,只有士大夫阶层才有资格修建祠堂。祠堂成为身份、地位、等级的象征。明嘉靖年间,“大礼议”的推恩允许庶民祭祀始祖,广府地区以此为契机普及宗祠。明中晚期朝廷先后涌现一批科举甲鼎、权倾朝野的广东籍人士,如梁储、方献夫 、霍韬、庞嵩、庞尚鹏等。为了巩固宗法制度和宗族群体,岭南地区宗族大兴土木,建造祠堂。

祠堂的功能

乐从沙滘陈氏大宗祠

祠堂大概有四大功能。

第一个最重要的功能是慎终追远。我们的祠堂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醒子孙们不忘根本,奉侍祖先是祠堂最重要的功能。在我们的祠堂里面有众多的空间,让我们的子孙不断受到教化,怀念、崇拜我们的祖先。

第二个功能是凝聚宗族。陈献章说“收合人心,必源于庙”,点出了祠堂对于凝聚宗族的重要作用。有了祠堂,我们的族众就有一种对本身的历史、来源的了解,就产生了文化自信,继而发展为宗族的凝聚力。

第三个功能是彰显宗法礼制。在祠堂内部,很多时候会挂有族训家训等,提醒子孙们,要遵照仪礼制度,宗族的制度等。

第四个功能是彰显地位。祠堂是宗族最重要的建筑,很多宗族都会把祠堂营造得金碧辉煌,富丽堂皇,以此来彰显本族在社会上的崇高地位,或者彰显他们拥有的丰盛财富。

祠堂的礼仪空间

在建筑学的分类上,祠堂是一种礼制建筑,很多仪式和礼制都在祠堂空间里完成。祠堂有一条典型的中轴线,这条中轴线贯穿了整个仪礼空间,而且串联着整个祠堂的建筑空间。

水 体

在广府地区,所有的祠堂基本上都是一种临水的格局,就是在祠堂的大门前一般都是有水体的,水体是祠堂仪礼空间序列的开端。

南海七甫陈氏宗祠

阳 埕

阳埕:水体与大门之间的空间称为“阳埕”,阳埕意指广场空间,上面一般立有旗杆石、功名碑等。

顺德右滩黄氏大宗祠阳埕,旗杆石,功名碑

仪 门

所谓仪门,顾名思义,它是一个关于仪式的空间。第一种类型的仪门,是在整个祠堂建筑的前部,也就是在阳埕和建筑之间;第二种类型的仪门,是和祠堂的门堂相结合,形成牌坊式门堂;第三种类型的仪门,是在祠堂内部的庭院中,一般是在门堂和中堂之间的庭院里,这种仪门类型现存的比较多。

顺德华西察院陈公祠牌坊式门堂

门 堂

门堂空间有很多的关于仪礼空间的构成元素,例如塾台、大门、屏门等。塾台是门堂两边高起的平台,方言通常叫钟鼓台。在进行仪式的过程中,邀请乐师在两边钟鼓台上吹奏。大门是一个典型的仪礼空间,在进行仪式的时候,大门才会开放,让族众从中轴线上行进,门槛通常做得很高。日常生活中,族人都是从两边的青云巷或者侧门进入祠堂的。门堂两边石狮、石鼓可以强调出大门在中轴线上的威严的仪礼空间。

顺德昌教黎氏家庙门堂塾台

中 堂

部分祠堂的门堂和中堂之间有甬道,甬道在古代就是一种礼节性的道路,甬道通常用来崇拜先人。从甬道过来中堂,有些祠堂会配备空间元素——月台或拜亭。月台是在中堂前方向外突出的一个石砌大平台,是无顶的,是仪礼空间的拓展。拜亭与月台互有联系,也是仪礼空间的拓展,但拜亭是有顶的,适合岭南地区多雨的气候。此外,中堂后部还有屏门,屏门平时不打开,只有在进行仪式的过程中才打开,也是中堂的仪礼空间元素。

顺德碧江慕堂苏公祠门堂屏门

后 堂

在我们传统的祠堂建筑里面,中堂是给活着的人使用的,后堂是侍奉已故去的先人的。后堂就是祖先的尊位摆放的空间,它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核心的一个仪礼空间。通常在后堂里,是比较幽暗的,后部不开窗,然后在里面有供奉祖先牌位的精美神龛。

禅城石头霍氏家庙后堂

其 他 礼 仪 辅 助 空 间

例如钟楼、鼓楼、青云巷等礼制符号。鼓楼是礼制的象征,一般在一些宗教建筑,或者在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里面都会有。青云巷的门是有讲究的,我们一般入祠堂的顺序,如果正面面对祠堂的大门的话,我们是从右面进,左面出。

南海平地黄氏大宗祠钟楼

青云巷

冬祭与祠堂建筑

冬至是一个很特殊的节日,冬至日我们的日照时间是最短的,从冬至往后,每天白昼的时间逐渐增长。汉代有太初历,太初历是以冬至作为一年的节气之首。从清代往后,二十四节令之首就变成了春分。所以冬至节令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种古制的传承。

所以我们岭南是一个古制保存得非常好的一个地域,我们把冬至节令的这个古制很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还包括了冬至节庆的一些仪式,比如说像过新年一样的,穿新衣服、备饮食,祭祖、拜师,很多的习俗,我们都有一定的保留。这是我们岭南地区特别有特色的一个地方,我们特别多的保存了古代的一些民俗礼制。而且到了今天,仍然是很有生气的。

如果说冬祭的几个大的仪式方面,我们大概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个是祭天,我们古代有三个大祭,春祭、秋祭和冬祭。冬祭的祭天仪式是非常隆重的。

南海平地黄氏大宗祠冬祭(中堂月台)

第二个,就是祭祖,祭祖的空间,一般是在中堂和后堂完成。特别是后堂,子孙们要在后堂去叩拜祖宗,这是祭祖的一个空间。祭祖完毕,便进行太公分猪肉,这是岭南地区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

“太公分猪肉”的仪式空间(后堂)

此后,还有一个仪式就是聚餐,所有的族人都会在祠堂中聚餐,一般是在庭院和中堂部分。整个冬至祭祀仪式办下来,非常有人气,而且充满仪式感。

撰 稿 :顺博君

排 版 :张  扬

审 校 :陈  彦

审 核 :彭有结

END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