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医答】人真的会被shi憋死么?

中山六院
+ 订阅

南方号携手中山六院,共同推出“每周医答”栏目,邀请专业医生解答你的困惑,还将在评论里抽取2名留言者获得当期免费专家号。

专家已就位,就等你来问!

如何获取免费专家号?

文章评论留言:全名+想获得专家号的理由+手机号码,被抽中的网友及具体福利领取方式将通过电话进行通知。

Tips:报名者填写资料须与享受福利为同一人;并请正确填写与诊疗卡或身份证相符合的全名(请勿填写昵称或“X小姐”、“X先生”)。


亲爱的中六君,刚发现一条新闻介绍,在1937年,在美国发现了一具木乃伊,不过直到2003年,考古学家才通过更先进的技术发现这具木乃伊是被屎憋死的...人真的会被shi憋死么?

一个人被屎憋住,到底能坚持多久?正常人的话,可能不到一周就投降了。

“活人还能给屎尿憋死”这句俗语,其实在医学上还真有些依据:被屎尿憋得“生不如死”的在临床上还真的大有人在。

粑粑是怎样形成的?

当我们进食后,食物在胃内经过消化,形成食糜,然后排入小肠。在小肠,有着丰富的小肠绒毛,以便更好地吸收经过胃部粉碎后输送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而经过小肠吸收后,没有营养价值或者小肠无法吸收的残渣会继续向着大肠输送。在大肠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小肠送来物质中的一部分被分解成维生素供人体吸收。

没错,你没有看错,人体的大肠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利用其内部的菌群产生维生素,之后剩下毫无利用价值的物质以及从肝脏代谢之后产生的其他废物也在大肠中汇集,最后形成粪便。

当大肠中的粪便形成到一定数量的时候,肠壁中的神经丛就会向大脑的高级中枢发放冲动,大脑收到了肠道的信号后,发出指令到达腰骶部的排便控制中枢,然后神经兴奋,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松弛,开始排便。

前提是,大脑已经通过其他感官衡量之后,确认周围环境适合排便后,才会发放冲动,并且,一发而不可收拾!嗯嗯!

如果憋着不拉粑粑会怎样?

憋着粑粑很久不拉的情况,一直是发生在那种卧床不起的病人身上的。因为卧床病人的肠道蠕动功能紊乱甚至障碍,造成粪便滞留肠道,同时肠道为了减少粪便体积对肠道的刺激,就会吸收粪便中的水分。

时间久了之后,粪便水分缺失,就会变得坚硬,更加加重了排便的困难,这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便秘。

在憋便的情况下,肠道为了减少粪便体积对肠道的刺激,只能吸收水分降低体积,降低肠道张力,从而减少对肠壁神经的刺激,这样久而久之,便秘就形成了。

便秘会把人憋死吗?

便秘后对人身体的损害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由于便秘,造成肠管运动功能紊乱,正常肠管却在继续蠕动,结果就造成了肠梗阻,而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假如治疗不及时,或者严重者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难免要挨上一刀,轻的松解肠管,重的或许还要切除坏死肠管。

第二,另外一种危害就是,由于便秘时用力排便造成腹压增高,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这样的情况下,腹压增高,使得腹腔和胸腔大血管压力增加,会增加脑出血以及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如果有潜在的主动脉血管瘤,那就更加危险),从而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名副其实地成了被大便憋死

如何养成正确的排便习惯?

每个人的基因不同,排便习惯也是因人而异。

有人每日早饭后蹲厕,风雨不改;有人 3-5 天才排一次,同样酣畅淋漓。这都是正常的。

但如果你每次拉粑粑都痛苦万分,菊花仿佛在刀尖上跳舞,总有排便不尽感,请必须收好以下的便便攻略。

1. 饮足量水

饮水量不足往往是粪便干结的常见原因,大大加重便秘负担。

别问,喝就完事了!上水!(肾脏疾病朋友应遵医嘱)

2. 膳食纤维

肠道中的细菌喜欢可溶性膳食纤维,多见于蔬菜、水果和粗粮。

3. 避免久坐

久坐会导致胃肠蠕动缓慢,于是肠道里的粑粑也懒得出来面世了。每隔一小时起来动动!

4. 蹲厕更佳

采用蹲坑时,耻骨直肠肌完全放松,不需要怎么努力就能完成拉粑粑大业。

5. 有屎就拉

无论如何,为了你的肠道健康,不要再「憋」了!

本文指导专家

消化内科副主任 郅敏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大内科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消化内科副主任,《诊断学》教研室主任。

学术任职:中国炎症性肠病青年俱乐部成员。广东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委员。广东省消化学会肝病分会委员。炎症性肠病组织“常在心”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 

学术专长: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胃肠以及肝胆、胰腺疾患的诊治。如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胆囊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有20余篇相关学术论文发表于SCI及国家级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项,参与1项。主持省级及厅局级课题4项。国家专利2项。成果奖励3项。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下午、周三上午(IBD门诊)

雅和门诊:周二下午

责任编辑:郭松青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

审定发布:朱昌平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微基因

图/图蜗创意,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