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衣带水、唇齿相依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
身处南海之滨的珠海澳门,
犹如莲藕之枝节,紧密相连。
澳门旅游塔会展娱乐中心
澳门妈阁庙
澳门大三巴牌坊
澳门郑家大屋
澳门哪吒庙
若要问珠海哪一处,
澳门市民家喻户晓?
那肯定少不了
位于斗门的竹银水库。
它,常年以3个西湖的容量
保障对澳供水。
竹银水库
实际上,除此之外,
澳门斗门“相互交融”的元素,
远比你了解的还多!
今天,是澳门回归祖国21周年的日子,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彼此那份特殊的“兄弟情”吧!
守望相助!
澳门水自斗门来
磨刀门水道,被称为珠澳人民的“母亲河”,是西江八大出海口中径流量最大的一个。而涓涓涌动的西江水背后,是珠海、澳门一代代人建水库、铺管道、抗咸潮的艰辛付出,更是两地唇齿相依的深情。
其中,位于斗门的竹银水库就是珠澳供水系统中最大的蓄水水库。竹银水库地处珠江三角洲磨刀门水道右岸,在澳门可谓家喻户晓。
竹银水库
据斗门区水务局统计,2011年竹银水源系统工程建成后,珠海水库总库容扩大至7000多万立方米,供水调咸能力大为提升,珠澳市民至此彻底告别咸潮之忧。
站在竹银水库大堤上,西江的水美得让人沉醉,磨刀门水道沙心洲上,水松林绿影婆娑。
作为珠澳的“大水缸”,斗门当仁不让,宁可适度牺牲发展速度,也要保生态、护颜值、优环境,为生态湾区保“水”护航,为珠澳守护一江碧水。
——区委副书记、区长马洪胜
而今年,对澳供水继续迎来大动作。
珠海跨东西部地区的第二条原水主干管工程——“平岗——广昌原水供应保障工程”于今年10月22日正式通水。
工程建设内容主要由竹银水库-平岗泵站输水管线及平岗泵站改造工程、平岗泵站-广昌泵站输水管线工程、新广昌泵站及取水设施工程组成。
竹银水库
通水后,珠海自西往东原水输送能力将从每天100万立方米提升到200万立方米,与2006年建成的咸期供水保障工程构成“双保险”,有效解决珠海“西水东调”原水输送能力不足及单管运行存在风险等问题,为珠澳供水提供更可靠的原水保障。
民心相连!
斗门守住澳门“菜篮子”
澳门斗门守望相助、
相亲相爱的真实写照,
还有许多!
这里,不得不提,
安民心、稳大局的“菜篮子”。
统计数据显示,
2018年,澳门市场活猪的50%、
冰鲜禽的70%均由斗门供应,
斗门供澳新鲜农产品数量
近年仍在持续增大。
鸡鹅鸭、黑鱼片、咸蛋皮蛋……
在最朴实的“菜篮子”守护中,
澳门、斗门两地人民
同饮一江水的感情也变得越发醇厚。
每天清晨5点多,位于斗门区的金同农副食品有限公司已是一派忙碌景象,一筐筐冰鲜禽产品从冷库中取出完成装车,赶在天亮前迅速运往澳门农贸市场销售。据统计,今天1月至10月,仅斗门金同农副食品有限公司供澳冰鲜禽已达2270吨。
类似的场景,在斗门之山水产发展有限公司、振盟肉禽有限公司、豪辉农家禽养殖场等企业,每天都在上演。
位于斗门区八甲村的之山水产加工厂,工人们正紧张地劏鱼,处理鱼片,包装,入冷库。
占珠海陆地面积六分之一的斗门生态农业园,便是这些农产品幕后的“大菜园”之一。
斗门近年来主动抢抓战略机遇,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结合起来,以生态农业园区为主要平台,先后出台系列政策举措,将农业资源比较优势与区域化生产布局相结合,积极支持现代科技农业发展,积极打造供港供澳绿色食品示范区。
斗门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传统产业基础,深耕特色农业,并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做优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
——区委书记周海金
并肩向前!
斗门澳资企业已超240个
澳门斗门
更宽领域、更深层次、
更高水平的融合
还有更多!
经贸合作便是重要一笔。
每年新春,澳门斗门总有一个约定,斗门党政干部携手澳门,举办“新春招商洽谈会”, 推介斗门的投资环境、促进两地经贸交流。
而在斗门各工业园内,同样活跃着一批批澳资企业。位于斗门区富山工业园的德光电子制品厂,便承载着特殊的“澳斗情缘”。
鲜有人知道,在1969年初创于澳门的德光电子,曾经是珠海吸引外资投资设厂的一面旗帜。1980年初,在珠海经济特区成立当年,企业负责人梁耀玖就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港澳企业家,在斗门投资成立珠海德光电子制品厂有限公司。
作为最早引进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 德光电子多年来为珠海输入现代企业生产模式和先进管理经验,并通过上下产业链互动和牵线搭桥,德光电子还帮助珠海引进了香港东光、台湾东华等港台企业和日本佳能等国际产业巨头来珠海投资办厂。
与德光电子一样,与斗门产业形成良好融合的澳资企业还有很多。据统计,斗门澳资企业已超240个。去年,斗门更是印发实施了 《斗门区落实〈珠海市全力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实施方案〉工作方案》,将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工作做好做实。
斗门将全力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澳门—珠海极点建设中贡献斗门力量。
——区委书记周海金
患难与共!
疫情来袭澳门斗门手牵手
遇到困难、遇到挑战,
仍能患难与共的,才是真兄弟。
新冠疫情袭来,各项物资供应变得紧张。哪怕在疫情最紧张时,斗门各企业仍克服重重困难,确保澳门居民“菜篮子”安全供应。
与此同时,港澳乡亲同样心系斗门。今年初,港澳政协委员、区侨联委员、社团乡亲积极筹款捐物助力疫情防控,捐赠物资共约45.6万元,其中不乏最紧缺的消毒液、洗手液和外科口罩。这样的爱,默默在流动。
这样守望相助、民心相连、
并肩向前、患难与共的
暖心画面还有许多:
好比一年一度的斗门龙舟文化节上
总少不了澳门龙舟队的
澳门旅游塔龙舟队
在黄杨河上奋楫争先的身影
在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上
同样有满满的斗门元素
每到金秋十月
澳门同胞总爱回到斗门乡村
领略斗门人文美好风光……
资料图
无论官方与民间
斗门与澳门总会
守望相助、携手共进!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
小斗想对您说
“澳门,我们的好兄弟,衷心祝福您!”
血脉相连、山水相依、文化相通
斗门与澳门将会一起
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字:卢展晴
素材来源:区委统战部、区农业农村局
部分图片来源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网站
编辑:李妍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