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B面:部分城中村分类桶不全,垃圾多随意丢弃|直击深圳十区垃圾分类AB面⑦

南方+

今年9月起,随着《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的正式实行,深圳垃圾分类由“倡议分类”步入“强制分类”时代。三个月过去,光明区垃圾分类落实情况具体如何?

近日,南方+记者走访了位于光明区马田街道、公明街道和光明街道的多个社区了解实际情况。整体上看,光明区垃圾分类的设施配备情况较好,但仍存在着部分区域设施缺位、垃圾混杂丢弃、居民分类意识淡薄等共性问题。

问题1:部分区域分类垃圾桶都未配备全

在城中村、农贸市场等区域,缺少分类垃圾桶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以公明综合市场为例,该市场毗邻多个住宅区和多家餐饮店铺,人流密集,垃圾排放量大。但记者走访市场周边多个街区,均未发现任何垃圾分类设施,仅有几个零星分布的简易垃圾桶供垃圾投放。

由于街区内的商户随意排放,市场附近地面随处可见油污,散发出阵阵恶臭,卫生情况十分堪忧。

公明综合市场附近商铺众多、人流密集,但仅有零星几个垃圾桶、垃圾车供丢弃

有着近600年历史的光明楼村社区,也存在着类似状况。记者在社区入口垃圾处理站看到,所有垃圾桶均为同一款式的黑色垃圾桶。

楼村社区垃圾处理站内,未见分类垃圾桶身影

而在社区内的各个垃圾投放点,垃圾桶也均为同一样式,并未发现任何分类垃圾桶的身影。

“垃圾分类口号喊了很久,但社区内分类垃圾桶什么时候能够配齐,我们也不清楚。”该社区一位环卫工人向记者表示。

问题2:随意丢弃行为难改,分类桶受冷落

而在位于马田街道的合水口社区,尽管分类垃圾桶配备齐全,但几乎所有垃圾都被倾倒在印有“其他垃圾”的大垃圾桶中,“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分类垃圾桶里的垃圾则寥寥无几。

合水田社区的垃圾投放点,设施齐全,但分类垃圾桶被栏杆围了起来,致使投递不便。

合水田社区的多数分类垃圾桶空空如也。

“大垃圾桶口敞开着,随手一丢就进去了。分类垃圾桶还需要打开桶盖,很麻烦。”当问及为何不分类丢弃时,该社区不少居民表示,分类垃圾桶被栏杆为了起来,丢弃起来非常不便。同时,他们在生活中还未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此外,走访发现,合水口社区各垃圾投置点均未有督导员看守,这或许也是垃圾随意丢弃的主要原因。

楼村社区内,一位居民随手将垃圾丢弃在“其他垃圾”桶内。

位于公明广场附近的富豪花园也存在着相似状况。该小区内垃圾分类设施配备齐全,但主要垃圾都被丢弃在了“其他垃圾”垃圾桶里,而一旁的“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投放桶颇受冷落,只有几个零零散散的放置着口罩、塑料瓶等“不归其位”的垃圾。

富豪花园内,分类垃圾桶同样受冷落,且灯管回收箱内却放着口罩、塑料瓶等垃圾。

一旁的社区环卫工人向记者透露,该小区的垃圾分类桶已入场多时,但迟迟不正式投用,其中的原因也不得而知。

相关报道>>>专题:直击深圳垃圾分类现场

【策划】甘雪明 丰雷 张玮

【统筹】张玮

【撰文】丰雷 邓子良

编辑 文海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