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湾区专家谈⑪丨湾区合作推动澳门文化多元发展

南方+ 记者

张志庆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张志庆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在“一国两制”的背景下,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得到很大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又给澳门的各项事业,包括澳门文化保育、澳门文创产业带来巨大的新市场,为澳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全面认识澳门文化产业的优势与挑战,进而推行有效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有助澳门为整个国家文化产业跃升做出更大贡献。

澳门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丰富的历史文化、方便的对外交流、独特的“一国两制”。澳门自16世纪中叶开埠以来,逐渐由一个小渔村发展为华洋聚居的移民城市。人口结构的多样性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近现代中国多灾多难,但澳门社会一直没有大的动荡,因此无论历史建筑或文化习俗都保存完好。特定的地理位置,长期的对外贸易,加以“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设计,使得澳门在对外交流方面非常便利。“一国两制”的制度设计,给予澳门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也深深影响着澳门文化的走向。以上三个优势,使得澳门形成本雅明所说的“多孔结构社会”,有利于澳门的稳定和繁荣。

但也应该看到,澳门面临经济模式单一、市场规模微小,以及人才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问题。澳门是一个微小经济体,2019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为4347亿澳门元,而同期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6927.09亿元人民币,广州市则为23628.60亿元人民币。

虽然坐拥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澳门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优势,但由于各种原因,澳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巨大压力,非遗代际传承与普及现状也不容乐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澳门带来巨大的新市场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竞争和挑战。

珠澳一衣带水。 钱文攀 摄

珠澳一衣带水。 钱文攀 摄

我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并发挥澳门的优势,澳门文化产业发展可以从四个战略方向推开:

首先是竞争性战略,利用自由港优势,加强国际文创合作;利用澳门国际化都市、一国两制的优势,加强区域文化创意合作打造粤港澳湾区西部的文创极点

第二是扭转型战略:加大对文创产业的资助;以与本澳优势产业合作之契机,提升优势产业的文创元素;促进教育与文创的深度融合;

第三是差异化战略,注重澳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并举;以自身中西方文化融合特色,集中发展若干特色文创产品和品牌;举办更多文创活动,吸引国际优秀人才前来交流并学习有益经验;

第四是防御型战略:谨慎处理人力市场保护与竞争的关系,逐步开放人才政策;制定切实有效的文创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加强与湾区合作,以合作模式挖掘市场潜力。

澳门发展文化产业得到国家支持,也是澳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国家鼓励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大家认识到,要切实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文化产业不可或缺。2020年11月,《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框架(2020-2024)》颁布,明确12类文化产业,提出7项重点任务,3大支持手段。澳门政府《2021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也将文化基地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建澳等提上议事日程。此外,澳门高校回归以来发展迅速,在校人数不断攀升,也将有望成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一个新的行业增长点。

如今,世界已经进入“数据文化时代”,信息和内容的发布者与使用者是交互的,有助人力资源潜力得到全力释放。作为“数据文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澳门发展文化产业也可以突破物理空间小、自然资源少、经济模式单一、人才缺乏等限制和问题。我相信,无论从全球格局或澳门自身条件来看,澳门文化产业都具备空间开拓的无限可能性。


(作者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张志庆)


【记者】李文轩

编辑 李文轩
校对 黄买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