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光明生活好几年了,一直没有去过莲花山公园,总感觉坐车太麻烦,这次就想着好好去玩一玩。”从光明新闻上看到地铁6号线8月18日开通的消息后,居住在光明区凤凰街道塘家社区的刘小妍女士迫不及待赶到最近的凤凰城地铁站,希望能够乘坐第一趟车出发前往莲花山公园。在红山站便捷换成地铁4号线坐到少年宫出站,全程不到一个小时,她便能看到莲花山美景。
地铁6号线开通运营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投用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盛大开幕……
2020年,人们翻阅报纸、
打开微信公众号或各类APP等均会发现
在光明,一个个重大项目接续传来喜讯
创新资源、交通资源、教育资源
文化资源等进一步加速集聚
这座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变
向人们展示它更加璀璨的光芒
大项目推动大发展、改善大民生
光明人人喜上眉梢
今后,随着越来越多的重大项目建设落地
光明将打造引领源头创新的策源地
更将在产业转化和“沿途下蛋”方面大有作为
成为推动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
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努力为深圳再造一个2.0升级版的创新高地
拉开大开发大建设架势
举全区之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当大巴缓缓驶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我看到的全是生机。高耸的宿舍楼,光鲜亮丽的食堂……我相信,这里会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奇迹的校区。”中山大学2019级学生吴波鸿说。建设工程启动两年后,2020年8月,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首批交付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迎来首批师生入驻。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食堂、宿舍楼、田径场和篮球场。
2018年4月11日,深圳市委、市政府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积极谋划,前瞻布局,决定在光明集中建设大科学装置集群,打造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世界级科学城。至此,光明区成为深圳极具潜力的发展区域,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科技馆(新馆)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提供强有力支撑。发扬敢闯敢拼的特区精神,光明举全区之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项目土地整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有350万平方米用地、近400栋建筑物的整备任务,包括8个工业园、2个居民区和120户私宅,土地权属和物业类型复杂,是光明区历年来单个拆迁项目之最。光明区整合各方资源,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项目投入300人的土地整备力量。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项目土地整备最后一个关键节点雅盛工业园,高峰期有两千多台机械同时作业,负责土地整备工作的团队连续作战超过32个小时,确保项目土地整备工作如期完成,正式动工建设。
2020年3月,光明区发布2020年重大项目计划,共安排重大项目92个,涵盖制造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等。以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土建工程为例,总投资26.6亿元,建成后将为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脑模拟两大科技基础设施关键科学设备提供配套承载空间,项目于2019年1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今年完成投资8.1亿元,其中的综合研究大楼预计年内封顶。
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光明大地处处都是热气腾腾的建设景象,拉开大开发大建设架势。与此同时,光明区紧紧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奋斗目标,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前期研究,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梯次建设发展格局。
多个重大项目相继投用
光明迈向大发展,城市能级实现了大幅跃升
围绕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光明区集中布局了学校、幼儿园、人才保障房等一批项目。今年9月1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投用刚刚七天,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举行立校典礼。这所中山大学和光明区政府合力打造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九年一贯制学校,总投资近1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6.1万平方米。为满足光明科学城片区人才增长对学位的需求,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最终将达到132个班的规模,提供学位6180个,成为深圳市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立校典礼现场。
重大项目是光明区实现大发展的重要引擎
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
关键性、引领性和支撑性作用
今年光明建区两周年之际,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地铁6号线、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光明城市形象、城市面貌、城市品质焕然一新,城市能级大幅跃升。原先杂草密布、荒凉偏僻、产能落后的猪婆山周边,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山大学深圳西生活区、西区公共教学实验组团展露新颜,建筑大气靓丽,有着鲜明的岭南特色。
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开学。
地铁6号线通车后,市民群众往来光明更加方便快捷,1小时通达福田、龙华等地,进一步拉动了光明生态旅游热。从地铁6号线光明大街站B出口下车,直行不到百米就能走到光明招待所,吃到正宗的热气腾腾的光明乳鸽;多路换乘公交可直达光明小镇、光明农场大观园等景点。据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统计,今年10月1日至8日,光明区主要景区景点接待游客达19.8万人次,同比2019年国庆节期间增长41.2%。
特别是疫情发生后,重大项目更成为光明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今年光明区计划安排的9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2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62.3亿元,同比增长18.9%。光明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连年攀升,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增长22.8%、28.8%、29.7%,连续3年超过20%。今年面对疫情等严峻考验,光明区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为788.30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5.9%,增速排名全市第二。
长圳人才保障房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今后,随着光明云谷、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中、长圳保障房等更多的重大项目投用,光明大地将成为配套齐全、人人向往、彰显“四个自信”的世界一流科学城:覆盖从一流大学到一流中小学的全链条教育体系,拥有深圳最好的中医、西医医疗资源,能够享受10分钟文体生活圈、500米公园休闲圈,具有优质就业机会、优质创业生态的城区。
加速聚集高端创新资源
未来将大有作为,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第22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位于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1D48号展位的光明展厅人头攒动,光明区科技展团引人关注。由中山大学教授自主研发的科技产品——高效静电耦合离子催化消毒净化技术与设备,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据悉,该设备能够强效杀死致病性微生物,消毒快速且无耗材和消毒副产物,兼具安全环保、持久性和广谱性循环再生优势。
第22届高交会光明展区。
近年来,光明区集中布局、推动重大创新载体项目落地。目前,共有22个装置平台落户光明科学城。其中,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湾实验室、国家环保产品质检中心等5个项目已经投入使用;先进表征综合粒子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脑模拟与脑解析、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过渡校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深圳创新院等8个设施平台正在加紧建设;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室等9个项目正加紧开展前期工作。
作为光明区重大创新载体项目之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以医科和新型工科为办学特色,紧密契合深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未来产业发展和创新发展战略进行学科布局,形成大学与城市共同成长、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的局面,既有利于发挥中大医科力量雄厚的优势,助力深圳弥补医疗、科研、教学等短板,也有利于充分利用深圳创新产业体系的优势,还将破解长期制约中山大学发展的“工科瓶颈”问题。
如果将视角仅局限在光明,显然就低估了光明科学城22个装置平台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意见,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指的就是光明科学城。高度决定视野,格局开启未来。22个装置平台不仅将助推光明打造引领源头创新的策源地,更将在产业转化和“沿途下蛋”方面大有作为,成为推动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光明区正在为深圳再造一个2.0升级版的创新高地!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湾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项目,已经在科技创新成果产出方面初露峥嵘。比如,深圳湾实验室协同国内优势单位开发的国内首台全自动眼底照相机,只需要几秒钟,就能一键采集信息,在疾病早期阶段对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变化进行检测,同时,将智能诊断结果发到体验者手机上,实现了我国眼科成像设备研发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有效增进光明民生福祉
大项目改善大民生,加快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今年三月,光明区大顶岭绿道(一期)工程完工后,浮桥、探桥、悬桥三座特色景观桥正式亮相,成为深圳最热门的网红打卡地“之一”。被列入光明区2020年重大项目计划的大顶岭绿道二期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教育、文化、交通等方面的重大项目陆续投用,光明人正在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民生福祉。
光明小镇浮桥建成投用。
光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把大项目、大民生、大发展放在一起统筹考虑,以重大项目推动大发展、改善大民生,推动民生保障工作从“补齐欠账、全面覆盖”向“超前布局、提升品质”转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加快打造“民生七优”样板区,让人民群众归属感更强、自豪感更高、幸福感更浓。
地铁6号线建成通车为光明市民出行带来方便。
“坐地铁到我工作的福田只要1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再也不用担心塞车。晚上11点后也有班次,偶尔加班也不怕。现在我每天上下班都坐地铁6号线。”家住凤凰城站附近的邹小姐说。位于公明广场站D出口不远处的光明大仟里商场工作人员张先生也说,虽然地铁6号线才开通不久,但商场客流量较之前已经明显提升。地铁6号线开通近一个月来,乘地铁出行已成为周边居民的重要交通选项,不知不觉增强了他们业余时间的活跃度,提高了他们的交通出行质量和生活质量。
重大项目的牵引作用
不仅表现在经济上
对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和提升同样重要
比如,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牵引下,光明区新湖街道启动了新羌特色城中村项目,该项目位于深圳校区周边新陂头片区,原本面貌老旧、整体形象与城市发展定位不匹配,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新羌特色城中村项目建成后,对加快改善老旧城区面貌、提升社区整体形象等具有重要意义,届时在新陂头片区生活的人们将更加舒心。
内容来源 |宝安日报
编辑 |李可
校审 |赖飞扬 陈圆圆 洪俊佳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