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的老师退休后,我就成了这个学校最老的老师了。”2000年就来汕尾市城区东涌镇东石小学任教的江南,转眼间,已经在这所学校奉献了20年的青春。在这段岁月里,他从一个血气方刚、才华横溢的老师,变成了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的乡村小学校长。
校园绿化都靠师生亲力亲为
由于历史原因,关于东石小学用地属权问题,石奎村村民与校方一直有争议。据江南回忆,东石小学从1998年开始才有围墙,在这之前,校外人士可以自由出入,少数村民想入校占用学校场地。
2003年,台风“天兔”摧毁了学校南面的一堵墙,村民趁着这个契机,开着挖机直逼校门。“学校的财产上级交给我们,肯定不能让。我拿前任校长与村民签的合同给村民看,依旧还是有村民不愿意配合。”江南一边向上级反映问题,一边找干部、找村村委会去跟村民理论。“我是在石奎村长大的,我也是东石小学培养出来的。守护学校的财产是我的责任。只要耐心说服,我相信村民会理解的。”江南态度很坚定,最终在江南的努力和坚持,以及城区政府的支持下,东石小学完完整整保留了下来。
尽管这所小学被完整的保留,并且投入使用至今,但是经费问题,依旧绑住了这所乡村小学前进的步伐。“学校的经费很紧张,不敢花钱,也没钱花。”江南表示,除了水电费必要开支,学校甚至在请保安看管学校财产的花费上都捉襟见肘。
“近几年,为了省人工费,创文创卫很多工作都是自己亲力亲为的。甚至学校的绿化都是自己亲自种植的。”江南看着教室前的一排树说道,“2005年开始,我们就开始种树,杂草疯长,但是你要一棵树长得高、长得好就很难。说明我们这个地很贫瘠。”
“贫瘠”的不仅是绿化地带,学校操场还有一部分是黄土地。“目前我们申请了学校硬底化,深圳组织部已经答应给予大力帮助。水泥地铺上,整个校园环境就好一点。”江南回忆起每次学校大扫除,“下雨的时候,这水出不去,一出太阳,灰尘又满天飞”。
不仅是校园建设跟不上,教学楼年久失修的问题也摆在了眼前,“学校的一号教学楼已经有30年了,90年代到现在,很多东西都老化、松动了,但是目前还没法投入大量资金去维修。尽管上级一直在帮助东石小学,但是由于学校太小,地方太偏,很多事情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江南无奈地说道。
“我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因为比较偏僻,所以也导致我们这个学校一直缺老师。”江南介绍,以前通往东石小学的路都是土路,两边都是树林,许多老师都因为安全问题,来学校不久就转走了。而东石小学依旧能办学至今,也多亏了一群一直坚守在这里的老师。“去年我的老师退休后,我就成了这个学校最老的老师了。”江南感慨道。
“以前最难受的事情就是,学生来了,但是没老师上课。现在新修了水泥路,创强创新以后学校设备设施都有一定的改善,老师的人数就多了一些”。东石小学目前有十三位老师,尽管与以前相比,现在东石小学师生配比已经相对平衡了,但是江南还是为师资问题烦恼,东石小学的语文老师不仅要兼任美术课,甚至还要教孩子们英语;而体育课就是学校数学老师教的,“真是印证了那句玩笑,我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为学生下了不少功夫,却看不到成绩
变天的时候,就是东石小学的老师们最操心的时候。东石小学附近有5个自然村,学生就是从各自的村子走路上学,爬坡、路过水库这些安全隐患无不牵动东石小学老师们的心。每次江南都要反复确认天气状况,数次查看天气预报和是否有放假通知。“每次我都跟教育局的同志说,有关恶劣天气放假的通知,请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我呀”。
江南回忆起有次下雨,有两名学生在放假通知下发时,已经早早到校了,不放心的老师回学校一趟,才发现他们蹲在校门口淋雨,“此后,只要下雨天,我们值班老师都要提早到校,以防有突发事件”。
除了最根本的校园安全,农村孩子的教育跟不上,也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我们乡村学校的老师在学生身上下的功夫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少,投入很多,但是没有看到成绩,这对老师们的打击是很大的。”江南同时提出这与当地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联,“城镇化的发展,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少,留下来的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或者家庭结构比较复杂的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对学习的不重视加大了东石小学教职工的教学难度。
“学校招不到学生、留守儿童教育难、师资不足这是乡村学校的普遍问题。”江南坦言自己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教育理念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能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引领全校教师为新时代教育做出努力和贡献。“农村的希望就在教育,农村的孩子也是孩子。我要好好守着这个学校,只要能再多做点什么,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撰文】肖烨 颜雪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