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女县长回应“走红”: 已停止直播,流量称不上成绩单

南方探针
+ 订阅

没红之前,贺娇龙在镜头前直播带货,把新疆的美食和美景通过直播带货到全国各地;红了之后,贺娇龙却不愿播了。

连日来,伴随着一段女子在雪地中策马奔腾的视频,新疆昭苏县副县长贺娇龙走红网络。对于如此出圈,贺娇龙却决定暂停,她把直播视为宣传当地的工具之一,而获得的流量仅是为了帮助昭苏带货的方式,绝非个人的成绩单。后续将转向研究如何提升当地旅游服务能力,以承载这波流量。

带货官员千万,贺娇龙何以走红?

有媒体评论认为,“近年来,各地市长、县长为了推广本地旅游、特产、商品等,纷纷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化身本地‘形象代言人’。其中,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且不论带货、代言最终结果如何,这些基层干部的努力探索助力脱贫攻坚,值得点赞肯定”。

面对走红之势,贺娇龙却显得淡定,她告诉南方+记者,贺娇龙的网红形象不代表个人,而缘于群众所热爱的一种英姿飒爽的形象,是基层中千千万万干部形象的缩影。

直播带货后半场,策马形象出圈

干直播大半年,真正让贺娇龙进入广大网友视线的还是那段“红衣骑马”视频,视频中,贺娇龙身着红衣,身骑白马,由缰雪原之上。

对于这一惊艳众多网友的“出圈”形象,贺娇龙则表示这只是一场“无心插柳”的偶然:今年11月,贺娇龙和当地的宣传团队原本打算拍摄一份其他网红的视频来推广骑马项目,视频中的马匹和场景本来就是为了宣传拍摄而置,在原计划拍摄结束后,“我的游击队队员们觉得我应该也去拍一下这么好的场景,在他们的鼓励之下,我不去都不行”。

骄龙一上马,就赚足了眼球。有网友评价,“一袭红衣策马踏雪,景美人飒”。与此同时,“女县长”“官员”“网红”等关键词,更让这段视频在网络上的传播加了把火。

对于“走红”,贺娇龙并不十分意外,她认为这个视频的走红虽然是一种偶然,但也有其必然性,在前期的带货阶段她积累了50万粉丝,这几段“抽空”创作的视频,经由初始粉丝转发,被主流媒体发现后,引起了更多网民的关注和讨论。

不同于大部分网红的专业团队,贺娇龙一直笑称自己的团队是“游击队”,由亲朋好友以及同事组成,将他们凝聚在一起的不是个人的曝光和利益,而是帮助扶贫事业的初心。

“贺娇龙说昭苏”的抖音账号诞生于昭苏县委政府对电商助农的安排,也是当地领导班子的一次探索与尝试,在5月疫情初愈之时,为当地濒临倒闭的农产企业做宣传,提振经济信心。

在直播中,贺娇龙从菜籽油、蜂蜜、打糕等食品,到马油护肤品等昭苏特产,一一为网友详细介绍和推荐。在她的抖音评论中,网友们纷纷询问“在哪买”“怎么买”。

“市场监管局在做完调研后联系到我们厂家,问我们愿不愿意参加,我们肯定是愿意的。”昭苏当地蜂蜜厂的负责人毛利德先生表示,此前配合县里的直播带货,商家们会准备好商品和物流,打单子发货,尽量保证时效性。

“网红带货”在今年已路人皆知,但作为官员“红”了的却并不多见。因为代表政府行为,贺娇龙对待“带货”和直播也十分谨慎,为树立口碑,她规划了一条严格的选品流程,从农产品汇总、昭苏12315严选、自己亲自使用,再到进行推广,她强调,“是自己在用的,才会上网推荐”。

如今“贺娇龙说昭苏”的粉丝人数已超过105万,通过贺娇龙几个月的带货,昭苏已暂时脱离年初的窘境,有更多的当地人接触到互联网,参与电商从业,也让许多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起死回生。

爆红后停播,转向研究旅游服务

火了之后,贺娇龙却决定停止直播带货。

为何在此时选择“降温”?贺娇龙告诉南方+记者,“因为我是公职人员,公职人员并不是要当什么网红,只是为了通过平台将农产品和旅游资源推到台前”。

面对全网关于“雪地策马”和“副县长带货”的热议,以及随之而来的庞大流量,贺娇龙坦言已经达成了对旅游和农产品宣传效果的初衷,未来将继续打造县里的自媒体矩阵,而非仅守着自己的抖音账号。

诚然,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走红”已非新鲜事,如何打好“出圈”后半场,则更考验功力。

“降温也是为了我们能接得住,流量来了以后怎么样实实在在地把它落地,这需要我们政府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在贺娇龙看来,自己要时刻铭记自己的政府工作人员身份,“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网红,不能走娱乐化这一条路。”

思考如何持续提升昭苏县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如何推进当地经济高速发展,始终是贺娇龙眼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昭苏县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的电商示范县,由此申请国家相应的资金扶持,让昭苏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去。

贺娇龙称,目前当地正在加快进行对农产品的品牌规划和提档升级,此外,伴随她的“走红”,昭苏县在招商引资方面也实现了“出圈”。有许多企业前来昭苏投资兴业,而招待好每一个来昭苏的投资者,以及为昭苏县选择适合招租的投资项目是现在县政府面对的主要课题之一。

“带货”带起了经济,而“策马”则“策”来了更多的关注,无数好奇的目光投向了雪原上的这座边陲小城。

对于网上的流量贺娇龙自己以及当地政府不再“火上浇油”,相比于自己骑马的“飒”,贺娇龙更希望大众的目光能聚焦在身后圣洁壮美的雪山和一碧千里的草原。她和其他政府官员已经着手于对实际旅游业发展的精心规划,努力做好交通、安全、卫生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并迎接一波又一波慕名观光者的准备。

雪资源和马资源都是昭苏县旅游业的王牌,目前当地正在主推“雪地万马奔腾”的旅游产品和绿湖风景区项目,贺娇龙表示,“做好服务”是旅游产品的重中之重,使这个边陲小城能承接住游客量的高峰,延续流量的积极影响,“要让大众对于视频里‘策马雪原’的惊艳转化成切身体验后的感动。”

“台前网红,不过万千干部缩影”

“个人情绪并未有太多影响。”面对走红,贺娇龙始终保持着冷静和警惕。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公职人员从幕后走到台前,他们的一举一动本身就更容易受到严格的审视,“触网”本身就意味着承担被群众审视的风险。

在疫情期间,为在最短的时间将效果最大化,不少政府官员尝试用直播对群众进行宣传和服务。内蒙古多伦县县长刘建军借助快手直播科普防疫知识,在线解答当地民众的问题;济南平阴县玫瑰镇团委副书记刘苓通过快手平台,将镇口关卡使用二维码出入登记的具体方法普及给群众。

《半月谈》此前发表评论,疫情过后,“直播带货”也成为基层工作的新治理模式。宜兴市太华镇镇长王学军在抖音直播上开了一场“云上茶话会”,宣传和销售当地的茶叶;在衡水市副市长吴波3个小时的直播时间里,观看量接近300万人次……

对这一新现象,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分析认为,官员“直播带货”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体现出了一种态度,尤其是复工复产初期的关键时刻,官员们力所能及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营销环境,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不可能让官员永远带货下去,这是在一个特定时段里的行为,表示政府对发展的支持态度”。

而关于网上对官员带货的争议,在彭澎看来,“政府工作人员首先要量力而行,并适可而止,不能沉溺在网络直播带货中,不能背离为民办事的初衷”。

“但既然走到了这一步,我还是会继续致力于旅游产业的推广、为农产品找销路,把流量引导到这上面来。”在采访中,贺娇龙总是避开对个人的自我讲述,她不断强调“网红贺娇龙”不代表个人,“大家都喜欢的英姿飒爽自韧自强的女干部形象,不过是千万基层干部的缩影—务实、创新、有温度。”

【记者】徐勉

【实习生】林叶滢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唐嘉欣
校对 曹柏英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