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坑村民宿山里院子是当地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博罗县观音阁镇南坑村把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入股民宿项目,不仅每年可拿到20万元固定收益,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为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这是博罗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给农村带来的变化。自2017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通过各级财政投入,扶持69个村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模式。而今,通过资源分析,定位自身发展,各村基本都确定了发展项目和发展路子,村集体经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背景
村产业底子薄带动力弱
亟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需要通过产业振兴,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
然而,记者在博罗乡村的走访中发现,不少乡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过于单一,靠鱼塘、山林、田地等土地出租获取收入的不在少数,甚至有的村没有产业或者收入来源。这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是收益不高,对村中发展、村民致富带动不明显。以杨村镇合水村为例,该村仅靠生态林补贴和一口鱼塘的出租为主要收入,村集体经济每年仅几万元。合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福强坦言,村集体没产业,发展壮大的路子一直迈不开,对村民致富带动更是微乎其微,“村里正在谋划,寻找发展的路子,让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
村集体收益靠粗放的土地出租租金,没有可持续发展壮大的产业,这并不是个案。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化和市场化步伐日益加快,一些地方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明显滞后,难以实现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保值增效和提高村集体自我发展与保障能力,与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完善乡村治理的要求不相适应。
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更是破解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兴村富农的一大需要。
博罗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由此拉开序幕:通过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各试点村根据自身实际,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路子。
实践
“资源+项目”,村民和集体一起富
在观音阁镇南坑村,有别致的小院,毗邻东江,与附近的竹林、古桥连成一体。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这个静谧的小院便热闹起来。
这个小院是当地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山里院子,由闲置的校舍改造而成的民宿。曾经杂草丛生的废弃旧校舍,通过一步步改造,成为一座别致的山里院子,与四周的竹林、蜿蜒的东江相得益彰,成为珠三角游人向往的悠然慢生活目的地。山里院子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这里有13间客房,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客房都会住满。游人在此居住的同时,还到居民家中体验田园采摘、柴火煮菜等,给村里带来收益。
据了解,该项目是经省委农办批准的第二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的项目之一,采用村企合作模式,发展乡村旅游。村干部张燕良说,早些年,镇里举办淮山文化节、定向越野、帐篷节等乡村旅游相关节庆活动,就吸引了好些游人前来游玩,村里就曾与企业合作拟发展农家乐项目,后因经营问题,导致项目未能实施。“虽然项目不成功,但是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村里一直在努力。”
经过综合考虑和充分调研,村里决定将扶持资金200万元入股山里院子,以固定分配收益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去年9月,项目开始对外营业,不仅为村里解决了3名固定劳动力就业问题,还提高了周边农产品的价格,带动周边农民创收。对村集体而言,每年可获得固定收益20万元,项目收益的20%还用于为本村精准扶贫户提供产业、贫困户子女教育、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技能培训、慰问关怀等。合作期满后,该项目的所有权益仍归集体所有。
在观音阁镇彭村村,古石龙农场以立体化农业发展形式打造集食宿、休闲、运动及农产品种植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基地。彭村村也通过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每年取得固定分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小武说,村里之前收入主要靠鱼塘发包、土地出租等方式,2019年村集体收入约18万元。“村集体收入在观音阁镇的村中并不算少,但是就项目的带动辐射而言,效果微乎其微。”彭小武说,这也是他们要探索更好的产业发展模式的原因。
随着古石龙农场项目的不断发展,前来游玩的游人不断增多,游客住宿的需要也越来越多。而今,村里正谋划让村民与农场合作,利用家中闲置的客房用作民宿,供游客住宿,从而提高村民的收益。彭小武说:“这是我们需要的产业带动效应,不仅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口袋也富了起来。”
在扶持村集体经济壮大发展中,该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大盘活改造力度,为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更大空间优势。依托东江美景、乡村资源,把当地的田园风光、自然山水等“美丽资源”,通过轻资本的注入,经过合理科学的规划、打造,让“美丽资源”衍生出“美丽经济”,探索可复制推广的乡村发展路子。接下来,观音阁镇将继续按照这一发展思路,打造更多类似山里院子、古石龙农场的乡村旅游项目,盘活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为全域旅游示范镇建设创造更有利条件。
探索
因村施策试点引领示范推广
扶持村集体经济,以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生产经营合作为主要经营形式,因地制宜探索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多种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纵观博罗,各试点村按照资源、资产状况和区位条件,因村因势施策,探索不同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和运营模式。以2017年的项目为例,2017年各级财政投入5000万元,扶持该县25个村级集体,每个村扶持资金200万元。项目安排在石坝镇13个村、观音阁镇12个村。项目已经实施完毕,2020年6月通过第三方的绩效评估工作。25个村的项目中,实施光伏发电项目8个,已建成并网发电,已获收益24.62万元;13个村选择效益较好的企业投资入股,已获收益56万元;4个村自建物业共6000平方米,其中1个村已投入使用,增加村集体收入18万元。
通过上一阶段工作推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接下来,该县将指导各村加快发展的步伐,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发展与本村农业生产结构紧密相关、市场空间大、农民力所能及的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建好美丽乡村,探索发展民宿、农业观光等“美丽经济”;进一步探索村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异地调整入市,推动试点引领,盘活土地资源,真正释放改革红利。
他山之石
浙江省东阳市六石街道张麻车小区:
引进文创公司策划 打造青年创客社区
浙江省东阳市六石街道张麻车小区文化创客项目总投资42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200万元、村级自筹225万元。项目利用小区及周边闲置房屋、厂房、老电影院等资源,委托公司统一管理、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以美化提升村居环境为基础,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旅游街区。小区按照“修旧如旧”理念对原有建筑进行修整加固,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虚实互动3D视觉墙绘,将泥墙、“赤膊墙”和水泥墙装扮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显著提升道路两侧及周边的村居环境和商业品位,提高街区房屋总体租金水平。同时,小区引进专业文创公司,策划打造青年创客社区,发展集娱乐、休闲、办公于一体的众创社区,助力青年创业创新,实现居民小区和创客社区辐射互动。
项目建成后,张麻车小区从一个老旧街区蜕变成为集文化、休闲、创业于一体的优选之地。通过游客观光、餐饮、商铺出租、承接影视剧拍摄等方式,实现年营业收入30多万元,有力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帮助村民就业、增收。
来源:惠州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