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以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当前,东莞市委教育工委在优化工作格局、增强服务和治理能力、强化党建示范引领和完善评估方面,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东莞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为打造一批教育基层党建工作新标杆、新品牌,带动全市教育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东莞在全市教育基层党组织中实施了以推广标准化、建设新标杆为主要内容的“双标工程”。去年以来,东莞市委教育工委共创建了6个教育系统学校基层组织“双标工程”建设示范点。
为进一步梳理各示范点党建工作亮点,梳理党建工作在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引领借鉴作用,南方+将开辟专访栏目,对话学校党委书记,总结教育党建经验,推广典型案例。
穿过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大楼B座的长廊,左手边的展厅里,图文并茂展示着中心发展历程及各项教育成果:中心的办学理念和规模、十五年大事记、所获荣誉和奖项、各项工作全面开花的呈现。细细浏览,中心何以成为东莞市校外教育的“排头兵”?其中奥秘,可见一斑。
今年7月,东莞市委教育工委确定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双标工程”示范点建设对象之一,中心对照东莞市党建标准化建设要求,全面梳理以党建促发展、助治理、强自身、保廉洁的经验做法,提炼特色、打造品牌,建成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和标杆,以带动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舞蹈团原创舞蹈作品《禾雀花儿》荣获第十届广东省少儿艺术花会比赛舞蹈类作品金奖。
走进位于元美中路3号的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大楼的一楼中厅,“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的主题布置搭配绿色心形的标志亮眼醒目,营造了随处可见、潜移默化的党建场景氛围。
党建强筋骨,服务促发展。2016年,中心为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将原有的党建工作进一步统筹梳理,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立足于把党建工作渗透到办学工作中,实行领导干部带头、党员积极响应、全体教职员工广泛参与,做足“规定动作”,做活“自选动作”,力图使中心的党建工程和业务工作相得益彰。
新学期开课前,报名窗口时常人满为患,中心启用微信报名、完善网上报名系统,减少家长、学员的跑动及等候时间;在新建的家长驿站、智慧书吧等处,总有佩戴着“以优质服务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党员先锋服务队队员及时为家长、学员送上服务;每逢假日,党员服务队还会前往市福利院开展慰问活动、去社区助力文明创建活动,引领团队共进……
智慧书吧
设立一站式服务岗、党员先锋服务岗、党员教师先锋岗、爸妈服务队;开展“福彩育苗”“小候鸟”“流动少年宫”“爱心捐赠”等公益活动;扩建停车场,建设家长驿站、智慧书吧、艺术鉴赏区,设立便民箱、提供自助充电器、增设取水点等措施,通过全员参与服务育人,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和举措,发展壮大服务队伍等做法,中心在内涵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打开了新局面,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2017年,中心荣获集体奖项近10个,其中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这两项国家级荣誉,为全市教育系统争得两个“单打冠军”;2019年,中心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18—2020年文明标兵单位”称号,是东莞教育系统该年度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东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孩子们在上机器人课程。
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是学校活动的拓展和延伸,必须牢牢把握公益性和教育性。强化党建工作,也进一步优化了中心的标准化制度,捋顺了上下协同发展的机制,走向了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中心不负众望,狠抓师资、课程、活动,从深化改革入手,创新管理模式、激活运行机制,成为了东莞城市文明的一个展示窗口。中心发展经验也在业界不胫而走,频频成为业界各类高规格交流大会的关注点。2017年9月,在全国青少年宫管理创新经验交流会上,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应邀做经验交流;同年11月,广东省中小学校外教育协会第四届年会暨东莞市校外教育工作现场会在中心举行,来自全省近300名代表齐聚中心,听取中心的内涵发展经验介绍。
从2005年首期培训班的1492名学员,到2020年秋季班开学日迎来近万名学子,中心创办15年来,凭借扎实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课外活动,成为东莞校外教育的“标杆”,也成为越来越多东莞家长、学生向往的校外学习乐园。
“微农业园”插秧体验
课程数量有限、班级容纳量有限、师资力量有限,但前来报名的学员却络绎不绝。而中心要积极发挥党组织先锋作用,“为民思、为民想”,如何做到既能保证课堂质量、活动质量,又能满足更多人对于优质校外教育资源的需求,是亟待解决的“幸福的矛盾”.
教育是民生大事。2018年,东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教育扩容提质的战略部署,中心党委积极响应号召,通过内部“造血”,外部“输血”,探索共建或托管镇街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的机制,逐步形成市、片区、镇街三级青少年活动中心网络,让优质校外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员及家长。
每逢周日,东莞家长金女士都会带孩子来中心参加乒乓球课程的训练,在一个学期结束后,金女士对“亲子乒乓球”赞不绝口,“以往陪孩子来上课,家长只能在周边闲逛;如今有了亲子课程,我们也能陪孩子一起学,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和孩子多了很多话题,亲子关系也变好了。”
王佛松院士为东莞市创客培育中心揭牌
服务家长只是中心拓宽服务范围的反映之一。中心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全面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和政治功能,探索服务师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有效举措。首先,新增“青年学堂”系列课程,共计开设包括“家长成长沙龙”“青年瑜伽”“青年英语口语”“亲子乒乓球”等4大项目、11个课程,普惠家长及更多青年朋友。
其次,中心在自有教学场地饱和的情况下,多措并举,努力争取场地资源,在东莞市老年大学(新校区)开设分教点,2019年秋季即扩招67个班,新增1088个学位;积极推进“智慧宫”工程,成立由党员带头的筹备领导小组,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办学层次。
此外,根据市委市政府教育扩容提质工作要求,中心作为东莞首批签约的6个教育集团之一,从2018年2月起,全面托管松山湖分中心,构建起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托管型“教育联盟”,2020年秋季班开课时,松山湖青少年活动中心包括音乐、美术等6大类、455个兴趣班共招生5400人次,为历年之最。
松山湖青少年活动中心效果图
集团化办学的重要一环,在于把好用人关。为了能够帮助托管方快速发展,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向松山湖分中心委派了4名党员干部,作为管理团队的主体力量,起模范带头作用;此外,党员们还积极作为,利用市级专业平台与资源组织搭建了“奏响松湖”松山湖青少年音乐会、松山湖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活动,贯彻“活动育人”理念。
7月19日上午,一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丰顺县埔寨采芝小学举行,舞蹈表演《觅光》、古琴演奏《阳关三叠》、歌曲表演《moon river》等节目轮番上演;隔日的兴宁市少年宫里,来自中心的老师也为同学们带来了拓印、书法、绘画、创意舞蹈等有趣的艺术课堂。
大爱无疆,中心秉承“活动育人”的融贯发展始终的理念,不仅从校外到校内延伸,从全市向落后地区渗透,让“活动育人”的场景更加丰富,让校外教育帮扶的种子撒向更加广阔的空间,不断拓展外延、丰富着育人内涵。
“情暖童心·艺起同行”流动少年宫走进丰顺采芝小学。
为了“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中心从2016年起启动了“情暖童心,莞爱计划”流动少年宫计划,将市区优质的校外资源输送到镇街、农民工子弟学校,以及社区和企业。
截至2020年11月,中心共开展了35期流动少年宫活动,直接受益青少年3万多人次,参与教师近千人;而在“送课下乡”的队伍里,总是少不了党员先锋服务队的身影,他们还主动创新形式,将原本送至东莞镇街的课程,延伸送至对口扶贫的粤西北地区,以党建促公益,通过持续性、广泛性的活动与更多青少年交流沟通。
开放、包容、友善的魅力东莞作为全国闻名的现代制造业名城,聚集着数百万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务工者为城市的繁华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他们中很多人的孩子却成了留守儿童。因此中心的党员先锋服务队和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小候鸟”夏令营,邀请父母在莞务工的“小候鸟”来莞欢度假期,与本地青少年一起完成爱心传递。
“情暖童心·莞爱童梦”——2018“小候鸟”爱心传递夏令营。
除了将党建工作与“活动育人”相结合外,中心党支部主动作为,积极策划、承办“广东省新时代少年宫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线上培训活动,提升少年宫基层管理者、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充分发挥少年宫在促进青少年核心素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期4天的活动共吸引全省24家少年宫427名教师作为正式学员参加培训,另有600多名教师线上旁听。
培训首日,广东省中小学校外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春良表示,他对承办方和协办方的精心组织表示忠心感谢,对线上培训模式表示十分赞同,并希望全体学员把握学习机会,以空杯心态去吸取各地优秀少年宫人的经验和做法,能学有所获。
在“十四五”即将开年之际,11月18日,东莞市教育局、市文明办在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召开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宫)建设工作调研座谈会,旨在科学规划“十四五”期间市镇两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宫)发展,优化管理,提高办学质量,推进校外教育事业发展。
篮球队荣获2019广东省小篮球联赛(东莞赛区)冠军。
中心作为全市校外教育的“领头羊”,更加需要承担责任、有所作为。在会上,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谢洪涛表示,中心愿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加强对镇街青少年活动中心(宫)的专业指导,帮助理顺各项业务流程,组织主题交流活动,拓宽教师专业发展渠道,形成协作联动机制,促进共同发展。
书记访谈
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谢洪涛:
发挥奋力担当精神 创建校外教育新标杆
在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教学楼里,随处可以见到党建专栏,既有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也有切合实事的“垃圾分类”“抗疫表彰”“节约粮食”等内容。每逢上下课时间,家长、学员来来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可以接触到这些党建知识,这里就像一个流动的媒体,让大家做到“浸润式的体验学习”。
在谢洪涛看来,营造这样场景丰富的开放性环境,正是中心将党建融入日常的体现之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作为校外教育机构同样也承担着这份职责”,谢洪涛说,“而立德树人是离不开党建的,小孩子从小在我们这里成长,他们需要接受正确的政治导向,也就需要我们的培训、团队、活动都非常规范。”
美术生态教育——用画笔探究梅州客家文化水彩画写生研学实践活动。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党建为中心的校外教育事业把握了方向,也成为了扶持花朵们向上向善生长的力量。
中心秉持“活动育人”的理念,将“红色教育”也融入进孩子们的成长中: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心与南方日报共同策划主办“我和我的祖国”东莞青少年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系列活动,在近8个月的时间里,开展包括童声大赛、师生才艺展示、航海模型比赛、英模人物主题演讲进校园等等70场活动,让东莞的青少年通过参与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到每天的生活和学习中。
谢洪涛认为,抓好党建,对于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帮助学员茁壮成长外,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还可以带领更多老师和家长加入到正能量的支援队伍中来。
“我们原来党的工作和中心的工作有点‘两张皮’的,现在我们搞主题党日活动的时候,会和‘流动少年宫’‘小候鸟’活动、社区服务、关爱福利中心老人等活动融合在一起,包括组织党员志愿者策划、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和爱心活动等,都通过党建把中心工作和党的工作联系起来。”谢洪涛说。
北京外交官研学体验营
未来,中心将继续紧跟党中央的步伐,把党建工作更加有效地融入日常工作中;同时突破自身瓶颈,制定更高的“标杆”目标,做好校外教育排头兵的工作,为学校教育中提出的“430课堂”“学校少年宫”“研学实践”等措施提供策划开展的思路。
【记者】于羽佳 王慧
【策划/统筹】王慧
【设计】袁永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