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黄纬禄之女黄道群为一中学子精彩讲述“我的父亲·黄纬禄”

顺德一中
+ 订阅

科学家精神报告团“传承2020”广东行

2020年12月16日上午,科学家精神报告团“传承2020”广东行活动走进一中校园,邀请了两弹一星科学功臣黄纬禄院士之女黄道群女士作《我的父亲·黄纬禄》主题报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陆朝光,佛山市科协科普部四级主任科员黄晓明,顺德一中彭任清副校长、何训强主任,以及高一年级200多名学生到场聆听了报告。

黄纬禄院士简介

Introduction

黄纬禄院士是安徽芜湖人,中国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首枚潜地导弹总设计师,中国第一艘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总设计师,中国陆上发射井液体战略导弹副总工程师,水下核潜艇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陆上机动车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知名导弹专家,被誉为“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航天老总”。

其忠诚报国、献身航天的坚定信念,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集思广益的优良作风,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成为社会各界学习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府网评黄纬禄)黄纬禄院士临终前的一句话“假如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感动了无数人的心灵。女儿黄道群评价父亲黄纬禄:“父亲一生有着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无论从工作的角度讲还是品德、修养、待人接物等方面,都给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是我值得用一生来学习和效仿的典范。

报告会上,黄道群女士用一个个小故事,为一中学子讲述了黄纬禄院士艰难的求学和科研经历:黄纬禄院士从幼时起就对导弹产生了初步热情,1957年底,黄纬禄调入国防部五院二分院,负责导弹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经过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斗,1960年11月5日,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成功研制。1970年,黄纬禄临危受命,担任潜地导弹巨浪一号技术总负责人。潜地导弹具有机动性大、隐蔽性好、生存能力强、随时可实施攻击等优点。作为总设计师,黄纬禄在关键时刻,果断排除隐患,实现了发射的圆满成功,而黄纬禄为此付出了体重下降整整11公斤的代价。2011年11月,黄纬禄院士过世,他临终前的一句话“假如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感动了无数人。

在聆听报告的过程中,不少同学都因黄纬禄院士那句“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先想国家怎么办”湿润了眼眶,为其舍小家为大家、先国家后个人的爱国奉献精神而深深感动。通过黄道群女士的深情讲述,同学们全面了解到黄纬禄院士作为我国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为中国航天事业进步和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深刻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对党忠诚、爱国奉献、以国家需要为先的伟大精神。

在交流环节,黄道群女士与同学们热情互动,现场交流氛围轻松愉悦。一中的同学们把握难得的机会,更深入地了解了黄纬禄院士在攻坚克难的导弹研制之路上的点点滴滴,并纷纷表示要向黄纬禄院士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看齐。

本次科学家精神报告团“传承2020”广东行活动走进一中校园,通过讲述老一辈科学家秉承爱国之情、践行报国之志的感人故事,弘扬科学家以国家为重的爱国精神、一丝不苟的求真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刻苦钻研的科研精神和坚韧执着的奉献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勇于攻坚克难,不忘使命担当。

(*注:文中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撰稿:卢韵婷

摄影:李海符

审核:关晔姬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