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拓工作室学员视野,全面提升校长领导力,12月7-9日,广东省林放名校长工作室组织学员奔赴成渝两地开展研修活动,与当地名校以交流促发展,用学习强教育。
第一站:成都金苹果公学
金苹果公学是金苹果教育投资集团全资投入、培养未来精英的品质卓越的学校,以“萃取中西教育精华,奠基精英基础素质”为核心办学策略,以英国伊顿公学为办学样板,办学十年,已经成为了成都市屈指可数的名校。
7日上午,在金苹果公学校长苏洪利的陪同下,工作室团队参观了该校 “一园三馆”的校园环境,校园中,具有浓郁欧式建筑风格的教学楼掩映在葱茏的树木与鸟语花香里,教育教学所需的功能室一应俱全,各类设施设备功能一流,可媲美国际国内名校。浓郁厚重的校园文化氛围、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给工作室团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参观完后,在座谈会上,苏洪利以《公学的童话》为题详细地介绍了金苹果公学的教育架构、办学理念和管理策略以及十年来所取得的办学成果,苏洪利作风干练,讲话中凝练着办学智慧和办学情怀,金句频出,“小学校,大作为”“硬件不硬,软件一定要硬”,让听者为之动容;随后学校副校长严璟以《后疫情期教育国际理解实践与探索》为题介绍了公学“多元文化,国际视野”的育人理念。林放对金苹果公学在短短十年取得的办学成果大加称赞,对苏洪利等人的办学情怀和精神表示敬佩,表示此次的公学之行,工作室团队收获颇丰。
第二站: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7日下午,工作室一行来到了有112年办学历史的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考察交流,刚走进校园,“学生事大”几个大字赫然在目。这四个字是该校首任校长徐炯在1908年提出的,是川大附小教育人一百多年来一直践行的教育理念,是川大附小教育史上的重要记忆;现在刻写在校园文化墙上的四个大字是2020年4月由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为川大附小题写,也再次成为了该校的人文佳话。
川大附小校长刘晏7日上午正参加省教育厅的会议,但因心中挂念工作室来访一事,会后风尘仆仆赶来,并以6日在上海参加名校长高峰论坛上的主题发言《现代生活﹒情趣课堂——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高品质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在刘晏的发言中,“72行”活动课程的介绍让工作室团队耳目一新。刘晏谈到,川大附小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公民素养教育,以“让每个儿童茁壮成长,让每个儿童尝试成功,让每个儿童健康成才”为理念,持续不断地建构“生活化的学科课程和生活实践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为生活而学习,为生活的向上向前而学习”。“72行”活动课程正是基于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懂得将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活。刘晏的发言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既内容丰富,又妙趣横生,让工作室团队受益匪浅。
第三站:成都七中
8日上午,工作室团队又来到了四川牛校“成都七中”,成都七中又名成都中学,是一所全国著名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学校,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先锋旗帜。在刚结束的2020年的五大学科奥赛中,与华中师大一附中以24块金牌数并列全国各中学第一位,是当之无愧的牛校。
在成都七中办公室主任李晓东的陪同下,林放一行参观了成都七中林荫校区,一路上,大家参观了学校的课室、功能室、校史馆等,并从学校办学历史、办学成绩、改革创新、学科奥赛、七中网校等角度全面介绍了成都七中的教育实践。在校史馆,工作室一行了解到,七中教育集团已经拥有国际高中、闻道网校、七中育才、七中初中、七中嘉祥、七中实验、七中万达、七中八一等13家成员单位。在学校的阶梯教室,可以看到成都七中与人大附中利用网络进行的协同教学授课现场,经李晓东介绍,成都七中的远程直播教学2002年就开始探索,现在已经辐射到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江西、甘肃、青海、广西。合计有245所高中,1259个班,7万6千多名高中学生通过卫星直播的方式与成都七中(成都中学)的学生同步上课。在学校的机器人梦工厂实验室,林放一行听了来自学校高二年级的社团负责同学自信地为大家介绍了学校机器人实验室的情况。
成都七中之行,让工作室团队看到与名校之间的差距,学习到名校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充分认识到一所名校,它的底蕴不仅是体现在它的历史文化中,更应该由它的老师和学生体现出来的。工作室团队都感叹,成都七中 “人文滋养,个性成长”的育人价值追求和“全球视野,中国脊梁”的培养目标绝不是刻画在墙上,而是刻画在每一个成都七中人的身上。
成都的三所名校之行,让大家清晰地认识到学校要想办出特色,要结合本校现状,找准定位,凸显特色,长远设计,提炼目标。
第四站:重庆巴蜀中学校
学习的人,马不停蹄;追梦的路,风雨兼程。深受川渝人麻辣性格的影响,顾不上休息,工作室又从成都转战重庆,9日上午,来到了巴蜀大地上另外一所在全国赫赫有名的中学——重庆巴蜀中学校。
重庆巴蜀中学校是重庆市重点中学、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教育部信息化试点学校、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优秀示范学校。是北京大学首批校长实名推荐制中学,清华大学首批自主选拔“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中学,连续七届蝉联中国百强中学(第5名),2020年高考理科700分以上17人,文科650分以上19人,清华、北大录取70人,是当之无愧的又一牛校。
在巴蜀中学本部渝中校区,工作室一行在该校团委书记龚南贵带领下参观了学校。令大家惊讶的是,渝中校区竟然藏身于居民楼、小市场的环绕中,低层是行政办公楼,中高层是居民住宅,市民在校园中穿梭不息,校园没有围墙,基本处于开放状态。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是怎样做到与居民和谐共生的;这是一群怎样的教育人,是怎样教会学生闹中取静的。白居易诗云“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说的就是他们吧!
龚南贵带领大家参观了校史馆、体育馆、防空洞、教学楼。在参观巴蜀中学保留的大轰炸时期的防空洞时,大家了解到,巴蜀中学是重庆遭受大轰炸最惨烈的学校,现在学校还保留的防空洞在当时庇护了大批的爱国师生,里面陈列着当年的抗战照片。现任校长王国华一直以来也把“爱国”作为对巴蜀中学学子的第一要求,把传承抗战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脊梁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听完龚书记的介绍,让工作室团队对巴蜀人的爱国教育情怀肃然起敬。
随后在礼堂观看了学校的宣传片,让工作室一行对巴蜀中学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巴蜀中学秉承“公正诚朴”的校训,即“公而忘私,正大光明,诚实无欺,朴实无华”,凭借“责任立己,制度立校”的管理理念和“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的德育理念,在现任王国华校长的领导下,正朝着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受人尊敬的中华名校”的办学愿景不断前进。
在巴蜀中学图书馆,学校副校长杜明元带领学生处、教学处等领导与林放一行热烈座谈,杜明元介绍了巴蜀中学的历史沿革、核心理念、德育理念、管理理念、学校特色“131”课程及办学成果等,重点阐释了“六年一贯制”和“学科竞赛”的情况。饶主任和刘主任也就分管的教学和德育工作做了介绍,在交流中,刘主任还谈起不久前赴广州在华南师大附中参加的有关劳动教育的会议内容,对华南师大附中身处大都市,却能自1990年起,就大力开展“学农”活动,把课堂搬到农村去,30年不断线惊叹不已。对此,林放校长也耐心地就华南师大附中的劳动教育体系、课程设置做了详细的介绍。
短短两个小时的座谈交流,气氛热烈,只因专心于教育使命,让大家都忘记了时间。最后,林放对巴蜀中学的热情接待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并赞扬了巴蜀中学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杰出成绩,同时,双方都希望今后有更多机会相互交流学习,不断促进两地教育水平的提升。
第五站: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
9日下午,林放一行来到了此次川渝名校之行的最后一站——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学校坐落于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总占地200亩,由重庆巴蜀中学直接管理,是一所一贯制国际化的中国学校。学校成立以来,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被央广网评为“最受家长信赖的国际学校”,被胡润百学评为“中国百强国际学校”,被知名咨询机构评为“中国国际学校竞争力50强”。
常春藤学校副校长、小学部校长廖伟率领学校部分行政热情接待工作室一行。走近学校,首先跃入眼帘的是厚重而古朴的朱红色校门,这充分体现了这所学校“中西合璧,古今融通”的办学特色。廖伟带领大家先后参观这所博物馆式学校的教室、功能室、宿舍、演播厅等场所。在智慧电钢琴教室,大家驻足良久,该校音乐老师展示了教学的过程,智能钢琴教学在课程里设置了“歌唱律动”、“趣味乐理”、“智能弹奏”、“视听游戏”等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幼儿听、唱、视、奏、读等音乐能力,将钢琴教学统一化、标准化,还可以减轻老师教学示范上的压力,更加方便孩子学习。在美术教室,老师将生活中的物品改造成一件件美术作品,教会学生“美源自生活”的道理;在通技作品展览区,老师们利用废旧纸箱带领学生做手工,并学习力学等科学知识。老师们这些创新和环保的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学校的墙壁上,随处都有区域可见学生所留下的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听廖校长介绍,这些问题可以由学生,也可以由老师或是家长来回答,随时问答,充分启发学生的问题思维,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这些做法也让工作室团队深受启发。
常春藤之行,让大家充分地认识到,办教育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格局,要开阔视野,勇于创新。
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彼之长,可以补己之短。通过本次的考察学习,让大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学到了先进的经验、思想和理念。为了更好总结学习成果,10日,工作室团队回到汕尾,林放立即召集团队成员就本次的成渝名校之行进行研讨总结。
通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本次林放名校长工作室成渝研修之行,考察交流的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办学成果丰硕、办学特色显著,给人带来极大的触动和启发,研修的收获,将有效提高工作室成员价值领导力、课程领导力、组织领导力。通过集中研讨大家对此次的收获也达成以下几点共识:
一、管理者的教育智慧是学校发展的基石。管理者成功意味着学校和个人的共同成功。这几所学校的管理者具有的先进教育思想、崇高的敬业精神、深厚的文化底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智慧的办学策略,为学校带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可以说名校的发展离不开管理者的教育智慧。
二、精耕细作的管理,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是铸造学校品质的灵魂。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学校能否实行精细化管理是体现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关键要素。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就是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通过落实管理任务,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精细化管理,使学校管理,做到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将学校中看似简单,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用心、精心做好。这次考察的几所名校的管理就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不论是管理的制度还是做事的态度无不体现出“精细”二字。这也是这几所学校做事高效、高质的原因所在。
三、打造校园主流文化,形成学校文化特色,是培育人才的“孵化园”。 这次考察的几所学校,我们都感受到一种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小校园,“大文化”。这些学校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的不仅是现代化校舍和教育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独特校园文化的建设,使这些学校处处都有教育功能,时时都有教育机会,这一方面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反映出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校教育工作的层次性、科学性和长效性。
四、打造专业、幸福、充满活力、有创新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在学校管理上,要坚持用制度管理人,同时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要坚持如下三个原则:高尚的事业造就人;真挚的感情凝聚人;勤奋的工作培养人。通过成就事业留人、培养感情留人,给予实干、能干的同志充分的权力和信任和肯定,让每一个教师关心学校,激发潜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创造业绩,特别是年轻教师要有完整“三年一贯”的培养计划,要在关键岗位大胆启用。
五、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教育为本,质量为魂,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既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课堂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学生获取知识、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效率如果不高,则势必影响教学质量。通过几所学校的参观学习,可以看出每一所学校都把提高课堂效率作为保障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这给工作室团队的带来了管理上的启发,现在汕尾市也正在大力实施“决胜课堂”行动,所以下一个阶段工作室各成员学校一定要进一步加大对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的把控,加大寻求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研究。
【来源】华师附中汕尾学校
【编辑】颜雪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