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极飞科技在广州举行2020年度大会,对外发布了新一代的农业科技产品和应用场景。发布会上,极飞科技推出倾转双旋翼设计的V系列农业无人机。此外,极飞科技AI处方图技术实现农药从“均匀喷洒”进阶至“手术刀式精准喷洒”的突破。
极飞科技产品展示
“我们是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极飞科技创始人兼CEO彭斌不断强调。截至当天,极飞智慧农业技术与产品服务了931万农户、7.8亿亩农田、42个国家和地区。
这只是极飞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的一个序幕。在此次发布会上,极飞还推出业无人车、两旋翼农业无人机等新品,在极飞的布局里,试图用“农业无人化”为农业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仰望星空
农业无人化才能提高效率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会考虑游戏开发、职业电竞,或者开一个餐馆、咖啡馆,但始终很少有人说,我要去种地。”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说,农业正变得越来越失去竞争力。
极飞联合创始人龚槚钦
他没有急于回答怎么办,而是提出了一个概念,叫“终局思维”:如果想要真正深入到一个行业去,不要直接埋头干事,而是要想一想这个行业到底会变成怎么样。
现场,极飞公布了一张2017年图,它想象未来农田应该会出现的场景,被称之为“无人农场”,地面上是机器人,天空中是无人机,云端有AI,手机操控即可。
而在更早的2013年,极飞就设想过,棉花种植将被技术取代的样子。
“我们在城市里用App和农民手头上的锄头赛跑,对农民是不公平的。”龚槚钦坦言,传统农业生产迭代的速度不像“摩尔定律”那样,可以实现快速迭代。
例如,城市服务基于移动App和移动网络,或者基于工业自动化,每年效率都在提高,不断降低了人的参与。
而在农业领域,农业机械造出来以后,效率就受限于机器尺寸,能不能请到熟练驾驭它的人,或者请到的能不能尽心尽力服务,都有太多的不确定性。龚槚钦认为,农业要像工业那样快速提高服务效率,无人化一定是一个趋势。
脚踏实地
把数字化技术交给农民
无人化推动农业工业化,还有怎样的门槛需要逾越?
龚槚钦认为,目前还存在价值链分配不均,因为前端种地的人无法真正和消费者连接,比如,一个农民用心种地,产品是比别人好,他也无法卖出价格,因为农业价值链在品牌端和渠道端。也就是说,消费者会因为信任一个品牌而购买产品,但没办法因为相信一位农民而去买他的产品,事实上,农民手上也缺乏太多技术。
极飞联合创始人龚槚钦
极飞提出,把数字化技术交到农民的手上,当他们有了数字化技术,反过来可以管理更多地,并且通过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把他们的生产过程与城市的消费者绑定。这个时候价值链往上转移了,品牌有了更多的溢价能力了。
“这时候他们发现,一个农民可以管更多的地,比他在城市里面送快递、送外卖要赚钱了,而且收入更稳定了,人也就回去了。”他说,极飞的目标是通过无人化的技术推动农业价值链重新分配,让农业重获竞争能力。
“很多生产环节,特别是需要人操作设备的环节,不再需要人。农民只需要下载软件,下载一次迭代一次,或者更换一块芯片,感受‘摩尔定律’带来的变化,算力也在不断提升。”他说。
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将何去何从?
“减少了人,听上去好像有一点点害怕,但其实无人化不是说农业不需要人。”他解释,当农田生产效率提升时,农村总产值在增加,用增加的产值转移支付并反哺农民,农民的生活会更好。
“如果人被机器替代了怎么办?我们认为,教育体系和社会组织体系就应该做好准备,而极飞作为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也会持续推进无人化技术,弥补数字鸿沟。”他说。
【记者】郜小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