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数十载,虽已年过半百,却有着不输年轻民警的劲头;在追逃及打击醉驾、酒驾、交通肇事逃逸等工作中表现突出,他就是阳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区大队一中队指导员宋学军。2003年,从军18年的宋学军从武警转业到阳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区大队工作。不管是军旅生涯还是公安工作,多年来,宋学军一直保持着军人的严肃作风和警察的为民宗旨,任劳任怨、兢兢业业。
宋学军在雨中疏导交通。李东升 摄
一双皱巴巴的手
宋学军从小便在父亲的教导下养成了“诚实做人,持之以恒做事”的人生信条。从部队转业到公安部门,宋学军在交警岗位一干就是17年。长期的风吹日晒,在宋学军身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一双皱巴巴的手,指关节由于长期与摩托车把手摩擦,已经长了又黄又硬的茧皮。就在接受采访的前一个星期,宋学军在路面查改装车辆时,不慎被划伤。掀开他的裤脚,可以看到鲜红的血痂还未脱落。“都是家常便饭,这点小伤不算什么。”在宋学军的眼里,工作在公安一线,流血受伤在所难免,18年的军旅生涯与17年的从警经历,早已让他练就坚毅的品格。
“十多年来,他在岗一分钟,奉献60秒”“每天就驾驶着他心爱的摩托车,从家里出来,一路上做好事”“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半夜三更,接到警情之后,他都是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在同事们的眼里,这名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似乎永远都有用不完的力气,不仅全身心地投入交通管理工作中,还会不断“自我加压”,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今年以来,为打击交通违法行为,预防和遏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宋学军经常带领民警和协管员加班加点在市区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大力查处超标车、改装车、三轮车、摩托车加装晴雨伞、酒后驾驶等行为,不断掀起交通整治新高潮,使市区道路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不厌其烦的“老黄牛”
“他所负责的市行政中心路口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日常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复杂。”阳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区大队办公室主任陈厚敏介绍,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宋学军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时而严肃认真,时而平易近人,为了让群众对交通安全意识入心入脑,宋学军总会灵活切换自己的工作模式。在向驾驶员讲述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依据与处理方式时,若对方不明白,他会耐心地加以解释,一遍听不明白就说两遍,两遍听不明白就说三遍,不厌其烦地反复说。这也让宋学军经手的处罚决定书和行政案卷实现“零投诉、零上访”。
由于长期在恶劣的天气下执勤,宋学军患上了关节炎,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有一次,一名女子掉入鸳鸯湖,宋学军见状不顾寒冷就跳下湖,与同事一起将女子迅速救起并送往医院。回到办公室,他的衣服已全部湿透,只能把衣服吊在那里用风扇吹。当时的场景给了阳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教大队大队长严振培很大触动。对于“不太爱惜身体”的宋学军,领导与同事们也是屡次叮嘱劝说其注意身体,但他总是在感激之后回复“没事,我的骨头还硬着呢!”
宋学军在雨中疏导交通。李东升 摄
平凡付出守护幸福
在阳江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期间,宋学军与同事一天的执勤时间超过10个小时。“遇上下雨或高温天气,路面执勤会变得尤为艰难,但只要他一吹哨子,我整个人都精神了。”刚入职不久的一中队交通协管员钟家胜说。在他的眼里,宋学军这个亦师亦友的前辈经常会主动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之前在查无牌车辆时,由于驾驶人突然加速,我不慎被车辆带住扭伤了脚,宋队不但拿来了药酒,还亲自为我揉散淤血。”钟家胜回忆,从那以后的每一次执勤,宋学军都会千叮咛万嘱咐要保护自身安全。宋学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身边的同事树立了榜样、作出了表率。“选择了警察这份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付出,但我无怨无悔。”宋学军坦言。
交警的工作虽不像消防队员那样轰轰烈烈,也不像缉毒民警那般惊险刺激,但他们在每天反反复复的巡逻、指挥、疏导中,守护一方群众的平安。当记者问及哪一刻觉得自己的工作最有意义,宋学军并没有讲述自己救援或者打击犯罪的高光时刻,而是想了想后平静地说:“送迷路的老人或小孩回家。”在他的眼里,自己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正是这些“举手之劳”守护了一个个家庭的完整与幸福。
来源 | 南方法治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