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人生必看经典话剧!你看过几部?

顺德文艺
+ 订阅

01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它以北京的裕泰茶馆为场景,结构上分三幕剧,分别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的社会风云变化,以及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老舍曾经谈过《茶馆》的创作:“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精明干练的掌柜王利发、心怀报国之心却无以明志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正直淳朴的常四爷……在短短三幕戏中,每个人物角色都立体饱满,勉力维系体面的小人物们各有各的悲凉。

现代文学家曹禺认为:《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作为一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经典,它让许多导演都对它“情有独钟”。目前豆瓣上收列的版本有焦菊隐和夏淳导演的版本(包括北京人艺1958年首演版、1979年复排版、2005年复排版、2016年多伦多版)、1999年林兆华版、李六乙川话版、孟京辉版。当然公认最经典的还是北京人艺的版本。

02

除了”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之外又多会一句了!

说起国外的戏剧大师当然会首先想到莎士比亚。被誉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是他篇幅最长、最富盛名的一部作品。

在剧中,哈姆雷特同时扮演着诸多角色,他既是一名哲人,同时又是复仇者和戏剧家。这部作品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尤其是哈姆雷特的性格弱点和对命运的态度的变化,看似前后矛盾的人物思想中其实体现着各起事件对人物的影响。

03

《暗恋桃花源》是赖声川80年代的作品,其实讲了两个故事。“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桃花源”是一出古装喜剧。此外,剧中还隐藏了“第三个故事”:这两出戏在同一个剧场中排练,不时地相互干扰对方的演出,却巧妙凑成了一出完美交错的舞台剧。

奇特的戏剧结构、悲喜交错的观看效果,让《暗恋桃花源》成为赖声川表演工作坊的“镇团之宝”,这些年在大陆的演出吸引了袁泉、黄磊、谢娜、何炅、喻恩泰等明星演员主演,也因此更广为人知。

04

《恋爱的犀牛》是导演孟京辉最具盛名的一部作品,编剧廖一梅是他的妻子。作品于1999年首演,剧中的男主角马路是别人眼中的偏执狂。在人人都懂得明智选择的今天,所谓“明智”,便是不去做不可能、不合逻辑和吃力不讨好的事。这却是马路所不会的。他爱上了明明,却又爱而不得。

作为中国剧坛的先锋旗帜作品,《恋爱的犀牛》被观众称作“不需要看懂“的作品。尽管它不像传统戏剧易懂,但不少台词却被奉为经典:

“ 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高楼和街道也变换了通常的形状,像在电影里你就站在楼梯的拐角,带着某种清香的味道,有点湿乎乎的奇怪的气息,擦身而过的时候,才知道你在哭,事情就在那时候发生了。 ”

▲03版《恋爱的犀牛》

05

也许《驴得水》的电影曾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它的话剧诞生早于电影,2012年首演,是近年来比较成功的一部商业戏剧,也捧红了任素汐这样的演员。作为一部荒诞剧,《驴得水》看似搞笑的情节中充满对人性的剖析与拷问,不露锋芒的尖刻和智慧的表达深入人心,是一部幽默中有酸楚,荒诞中有反思的作品。

06

话剧《白鹿原》是根据陈忠实的小说改编的。剧中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以清朝末年到上世纪80年代时代变迁中,白嘉轩代表的家族及道德的坚守与颓败为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

2006 年,北京人艺首次把《白鹿原》搬上话剧舞台。十年之后,作为小说故事“发源地”的艺术院团,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创排出别具特色的陕版《白鹿原》。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白鹿原》

如果你还有更精彩的剧目推荐

欢迎评论留言与我们一同分享!

—END—

素材来源: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