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半个月!重拳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

千篇一绿
+ 订阅

重点整治场所包括三类:各类自然保护地、重点国有林场等;直播、短视频等互联网平台;农贸市场、花鸟市场、人工培植单位等实体场所。

跨部门协调机制已在地方成立。在福建,乱采滥挖、非法买卖野生植物违法犯罪工作还被纳入平安建设(综治工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天津的专项行动中甚至增加了天津海关。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网络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的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多变。对互联网公司而言,如何在短视频等内容中识别出非法交易野生植物信息,以及判定内容是否违规,是一大难点。

(本文首发于12月14日《南方周末》)

美丽的杓兰。在新修订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新增了不少兰科植物。 (IC photo/图)

◆ ◆ ◆

南方周末记者 杨凯奇 汪韬

爱看直播带货的“剁手党”们注意了,如果你发现主播有以下言论,不仅不能下单,可能还得主动举报:

“难得的下山大货!”“纯野生、非常稀有!”

“下山”为行话,意为野生植物从山上挖取而来。瞄准这些破坏濒危野生植物行为的,是一场持续至2020年底的狙击战——2020年7月30日,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中央政法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网信办六部门联合,启动打击整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

10月,市场监管总局等14部门联合发布2020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网剑行动)方案,要求10-12月联合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非法交易行为也是七项重点任务之一。

2020年6月,南方周末曾追踪报道网络平台直播销售“下山兰”,民间乱采滥挖濒危植物现象严重,保护植物名录21年未更新,导致执法困难。(点击查看报道:《直播电商肆意上网,濒危植物盗采下山》)

2020年11月9日,根据最高检网站消息,前三季度检察机关共起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15154人,同比上升66.2%,特点之一就是犯罪交易场所趋网络化。

南方周末记者发现,2020年9月以来,从东北的大兴安岭到西南的玉龙雪山,打击整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专项行动的文件层层下达,各地已将任务分解,正在全面落实行动。不只是政府,互联网企业、协会团体亦在开展行业自律,发表相关标准,遏制野生植物非法贸易,但采挖者不断更换网络“暗语”,行动需斗智斗勇。

◆ ◆ ◆

六部门发文,行动紧急开启

保护野生动植物涉及多个领域,2016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22个部门组成。2020年7月30日,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成员单位增至27个。会上,国家林草局等六部门联合启动打击整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专项行动。

根据六部门联合下发的文件,从线下到线上,重点整治场所包括三类,一是各类自然保护地、重点国有林场等;二是直播、短视频等互联网平台;三是农贸市场、花鸟市场、人工培植单位等实体场所。

文件要求,各地将查办案件总数、收缴野生植物制品等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并上报。倒计时5个月,一场行动紧急开启。

南方周末记者从云南省林草厅了解到,云南植物丰富度居全国之首,珍稀、濒危和特有种类数量多,行动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云南省将专项行动分为三个阶段:9月中旬安排部署;9月中旬—11月15日集中整治;11月16日—12月31日工作总结。

湖北省将目标定为:建设一批野外巡护值守队伍、约谈一批交易网站平台、清理一批非法经营市场和商户、深挖一批违法典型案件、建立一批宣传阵地开展主题宣传等。

湖北省林业局回复南方周末记者,专项行动正在开展中。此外,湖北大力推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启动开展全省一级保护古树名木体检复壮行动,并计划出版《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优先序及保护策略》——这是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湖北调查成果之一,基于对目的物种的濒危系数等设计权重,对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优先序进行排列。

六部门下发的文件提到,成立专项行动协调机制,由有关司局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跨部门协调机制也在地方成立。在福建省泉州、漳州等市,由市林业局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林业局、农业农村局、政法委、公安局、市场监管局、网信办有关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乱采滥挖、非法买卖野生植物违法犯罪工作还被纳入平安建设(综治工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天津的专项行动中还增加了天津海关。

据各地公开信息,阿拉善盟阿左旗科林草局联合公安局、农牧执法局开展专项行动,在麻黄草重点分布区,重点查看是否存在乱采滥挖野生麻黄草、破坏麻黄草生长环境等行为。麻黄草是药材,也是制造冰毒的原料,实行严格控制,禁止自由买卖。在江苏连云港,执法检查组查看了生产经营的台账资料,并询问盆景、花卉园艺的来源与去向。

除了六部门联合的专项行动,其他行动中也包含了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的内容。

2020年9月,据媒体报道,公安部下发通知,依托“昆仑2020”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犯罪活动,号召公众踊跃举报犯罪线索,特别是网上售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加大边境口岸查缉力度,积极开展国际执法合作,努力彻底阻断走私珍稀野生植物及其制品通道。

10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宣传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4家网络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联合发布《关于印发2020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网剑行动)方案的通知》,决定于10月至12月开展2020网剑行动。

网剑行动的七项重点任务中,除了集中治理网上销售侵权假冒伪劣商品等,还包括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非法交易行为。此联席会议成立于2016年,原国家工商总局为牵头单位,由10个部门组成。

◆ ◆ ◆

平台联合行动,协会发布团体标准

抖音、快手、京东、淘宝等互联网平台,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可能成为网络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的“基地”。6月22日,国家网信办发文,责令网络平台自查并下架濒危野生植物视频。

2020年11月8日,抖音相关负责人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对于涉及采挖、涉及售卖野生植物的视频、账号,经核实后将根据情节程度进行处罚。2020年7月,抖音向南方周末记者披露数据:处理了13127条视频,下架了149个话题。6月16日,快手亦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应,已处置2447条视频,封禁用户4个,处置违规用户名4563个,并对“下山兰”等关键词进行屏蔽。

野生植物非法线上交易已经衍生出一套“暗语”体系——“下山兰”、“深山兰花”等。对互联网公司而言,如何在短视频等内容中识别出非法交易野生植物信息,以及判定内容是否违规,是一大难点。

“我们与相关专家进行了合作,专家会向我们的员工科普植物专业知识,并在抖音通过视频对用户做科普。”抖音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称。

快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正利用一种“多媒体理解技术搭建的野生植物识别模型”对视频内容进行识别。不仅标题里带有“下山兰”等敏感词的视频会被识别出来,用户在视频下方的评论以及参与的群组,也都为敏感词系统所覆盖。违规用户的视频一旦被甄别,将会被推送给快手审核部门,“对发布涉及违规采挖野生植物视频的用户,快手会视用户违规的严重程度,给予作品下架、梯度封禁与永久封禁等处罚”。

整治风暴已经袭来,但一些公众对采挖珍稀野生植物的性质懵懂无知。有一些兰花业内人士在短视频平台上科普“采挖野兰花违法吗”,视频下的评论中有人问:“我们这边山里的兰花不少,跟野草有什么区别?”

兰花科普博主代东新在抖音上的用户名叫做“兰花小讲堂”,自从六部门发文整治野生植物非法交易以来,他在抖音上发布了多期科普保护野生兰花的短视频。“现在‘下山兰’被封禁后,又有了新的暗语,比如‘下坡兰’‘资源草’等等”,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继“下山兰”的暗语之后,在抖音App搜索“下坡兰”“资源草”仍有不少视频 ,有的还打着“下山”的标签。(2020年12月13日抖音截图/图)

◆ ◆ ◆

清查存量“违规”视频

在六部门启动打击整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专项行动的同一天,7月30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饭店协会、中国快递协会等9家行业协会联合发出倡议,抵制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号召行业自律。

10月20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联合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腾讯公司在北京共同举办了“打击网络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互联网企业联盟”交流活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网络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的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多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武明录在参加上述活动时指出,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主管部门、执法与监管部门、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

兰科是被子植物的最大科之一,约有两万余种,我国有记载的约两千种。因具有观赏、药用等价值和独特的生境,被认为“集美丽和脆弱于一身”,民间采挖现象严重。代东新表示,近年来,各种兰花展会动辄炒作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天价兰花,吸引了一批盲目的投机者。同时由于兰花中传统的名贵品种如“宋梅”“素荷”等,在现代养殖科技下已变得较为普及,价格迅速下跌,使得野生兰花更加奇货可居。

2020年7月9日,21年未更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终于修订并公开征求意见,纳入了104种兰科植物。有不少专家建议,应列入更多兰科植物。

快手在2018年建立了运用机器学习和图像识别技术的野生动植物视频内容审核机制,但从实践来看,审核机制仍存漏洞。在抖音、快手上搜索“上山挖兰花”等关键词,仍有不少宣传野生兰花价值连城、展示野生兰花采挖过程的内容。其中一些用户在介绍一栏自称“展现农家生活”,实际上常常发布采挖兰花视频。

一名抖音用户将签名设置为“关注农村生活”,不少内容却与野生兰花有关。(2020年12月14日抖音截图/图)

这些视频大多发布于2018-2020年初,属专项行动开展前的“存量”,平台的治理产生一定效果,但也有零星视频为新近发布。目前,还有一批商家在售卖“仿野生兰花”,体现出人们对“野生”概念根深蒂固的追求。“这些仿野生兰,很可能就是野外采挖的,掩人耳目罢了”,代东新称,这从“仿野生兰”的养殖环境就能看出。真正的养殖兰花一般有花棚等设施,而“仿野生兰”一般就种在农户家的田地或林地里,种植非常粗放。

在快手App上,以“上山挖兰花”搜索,仍有不少内容。(2020年12月14日快手截图/图)

快手表示,对于存量违规视频,会进行彻底清查。接下来,快手将优化机器识别能力,扩大识别范围,长期持续打击违规用户,并保持与外部积极联动,线上线下联合打击贩卖野生动植物。仅依靠互联网平台“下线”相关视频,还不足以对非法野生动植物交易构成长效打击。“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对滥采破坏野生兰花行为进行治理。”

编辑| 曹海东

视觉 | 刘旭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