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强国先行工程人物|李东生: 全球化,这条路我走对了!

华发七弦琴国家知识产权平台
+ 订阅

“现在中国是世界工厂,未来中国企业要综合考虑把中国工厂开到全世界,全世界都有中国的工厂。中国制造会变成中国企业在印度制造、在波兰制造、在墨西哥制造、甚至在美国制造、在欧洲制造。我们要把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入到全球主要的国家和地区,并不是简单地把产品卖给他们。”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李东生

 全球化,这条路我走对了!

他是中国品牌国际化市场运作的探路人。他不仅拥有打造世界级民族品牌的格局、胆魄、情怀,更拥有打造国际品牌的国际视野和行动力。他主导TCL开展的系列重大跨国并购,开创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先河,在全球设有28个制造基地、28个研发机构和10座联合实验室;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TCL品牌国际化运作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打造广东世界级品牌,还要看李东生和他领导下的TCL集团。

TCL国际化的“生死劫”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对于中国来说,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的经济体制将更加符合通行的国际规则,大大改善产业形态和投资环境,将巨大的市场潜力逐步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从而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提供一个庞大的市场和商机。这无疑是一件中国与世界实现共赢的大好事。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大家从中可获得扩大外销的机会,获得更多与外商合资合作、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加入WTO,就意味着国门大开,实力强劲的国际巨头必将抢滩中国市场,这无疑会使数以万计的国内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如果没有及时积极应对,很多中国企业将直接被KO出局。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空间,国际知名品牌肯定会快速杀进来,我们可不能坐以待毙,我们也要主动出击,自己杀到国际市场上去。”面对全新的国际形势,作为当时国内彩电一哥TCL的领军人,李东生踌躇满志。

然而,没有技术优势,没有渠道网点,没有品牌影响力,没有开拓国际市场的专业团队……要快速打开国际市场,谈何容易?!

就在TCL准备在国际舞台大展拳脚而又无从着手的时候,法国汤姆逊公司首席执行官向李东生抛来了橄榄枝:“有没有兴趣购买汤姆逊的彩电业务?”

当时,这家堪称彩电鼻祖的企业规模远比TCL大得多——740万台电视的年产能,占有12%的美国市场、8%的欧洲市场,拥有3.4万种专利,覆盖彩电、彩管、数字技术及影像显示技术……一连串诱人的数字让李东生亢奋不已。同时,对于TCL来说,收购汤姆逊不仅意味着TCL可以立即进军欧美市场,更重要的是,公司将拥有一套世界级研发体系。这让理工科出身、技术情结严重的李东生根本无法拒绝。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与多轮博弈,双方终于在巴黎时间2004年1月28日晚签署合资协议,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TTE)正式成立。这笔“蛇吞象”的并购也因此被国内外媒体称为“中国企业崛起里程碑式事件”。

5个月后,TCL再度出手,收购法国电子业巨头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

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收购了汤姆逊电视、DVD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令李东生和他的TCL震惊全球,李东生不仅成了国人眼中的“民族英雄”,还登上了《时代》周刊,成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人物之一。然而,神话与笑话只是一线之隔。正是这两桩让李东生和他的TCL收获了无数赞誉的国际并购,几乎令TCL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18个月亏了18个亿,快速从神坛上跌落,李东生因此被福布斯评为“A股上市公司最差的老板之一”,但他并没有被击垮,暂时的失败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和韧劲。痛定思痛之后,李东生祭出了《鹰的重生》一文,自我深刻检讨,并对TCL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此后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变革创新,在李东生的带领下,TCL终于成功摆脱了巨亏的泥潭,并在国际舞台上逐渐绽放光彩。

“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不过敢于先跨出这一步的企业遇到的困难、风险更多,付出的代价更大。当然,这也能倒逼我们持续提升竞争力。”如今再回望TCL曾经走过的国际化之路,李东生显得云淡风轻:“TCL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与能力就是国际化给TCL带来的最大礼物。”

全球化路线需要适时调整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中国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很多国家也被波及,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存在开倒车的风险。“以WTO(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已经走向终结”,类似言论在一些西方国家甚嚣尘上。李东生认为,经济全球化不会因个别国家和少数政客的干扰而逆转,但中国企业也要调整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做好应对逆全球化的准备。

在李东生看来,中国企业要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制定自己的“全球化2.0战略”:从出口产品转型为全球产业布局,建全球供应链;扎根当地经营,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去年中国PCT专利申请数量全球第一,科技进步将增强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以前可以看到很多产品标注着‘Made in China’,但大多是中国生产的国外品牌,未来国际市场将有更多‘Made in India/Made in Mexico’的中国品牌产品,中国产业链将遍布全球。”李东生很自豪地告诉记者。“以TCL的全球化转型为例,我们以‘全球领先’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全力以赴实现中国制造的跨越。在初创阶段,以成本、效率、质量优势取得国外品牌加工的订单,积累原始资本和工业能力;在开拓阶段,创立TCL品牌,培育自主经营体系,开拓国内市场,发展海外业务;在国际化阶段,不断提升海外经营能力,从效率、成本领先到形成产业资本及核心技术优势,从国内经营扩展到全球化经营。目前,TCL在全球设有28个制造基地、28个研发机构和10座联合实验室;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TCL海外销售收入占比50%,其中电视机销量位列全球第二。”

科技创新乃打开国际市场最大利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此,李东生有深刻体悟。在经历了汤姆逊彩电并购的惨痛经历之后,他就已经清晰地认识到,技术创新是制造业重要的竞争力,是企业建立和保持长期竞争力的基础,更是中国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最大利器。

据了解,世界面板产业曾是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天下,“缺芯少屏”成为大陆液晶电视品牌厂商的痛点。

早在2008年,中国电视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不断跃升的情况下,遭遇了液晶面板供应短缺的问题,当时在全球面板市场居于产能领先地位的分别是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面板企业,大陆电视企业组团前往台湾采购面板,但是台湾的面板企业却优先将面板供应给韩企,韩企用不完再转卖给大陆的电视企业。

为了打破中国缺乏核心技术的被动局面,刚刚摆脱了巨亏的TCL就投入到技术创新的战斗中:2009年,投资245亿元,自主建设TCL华星项目,自己造屏!

2009年11月16日,TCL8.5代线液晶面板项目——华星光电正式启动;2011年8月份建成投产;2012年9月份达到月产10万大片玻璃基板的满载产能,这标志着TCL从此拥有了“液晶面板—背光模组—整机制造—国际化销售”全产业链供应体系,产业链上游受制于人的时代一去不返。

产品领先、技术领先、产业链优势,带来的是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攀升。据TCL官方财报显示,TCL电视去年销量超过了3200万台,位居全球电视市场第二名,离第一仅一步之遥。

面对不俗的成绩,李东生没有自满,更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转型叠加期,他带领团队聚焦人工智能、新型半导体显示技术和材料、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5G应用等技术领域,以创新求突破。

“长周期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特点之一,取得技术突破的唯一路径是坚持创新。”在研发投入方面,李东生可谓不遗余力。2019年9月份,以智慧显示业务为核心的鸿鹄实验室成立,其目标为构建“AI×IoT”全场景智慧生活。今年,TCL又与三安光电共同投资成立联合实验室,聚焦Micro-LED技术开发;战略入股JOLED,加速推动印刷OLED实现工业化量产;收购天津中环,向半导体显示与新能源材料等上游产业链延伸;并购苏州三星,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及产品结构。今年上半年,TCL科技研发投入高达28.8亿元,同比增长28.9%;实业研发投入13.1亿元,同比增长17.3%。

回顾自己30多年的职业生涯,李东生说,他只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要把TCL做成国际化企业。“现在还没做成,自己还要继续努力。但是没关系,只要能够朝着对的方向走,就算我到退休的时候还没做成,我觉得后面的领导还可以继续做。”在他看来,中国成为经济强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国,而这个强国的标志是在每个主要产业都要有一些世界级企业,而要成为世界级企业,中国企业就必须有全球化的竞争意识和战略布局,勇敢地走出去,用实力和智慧参与国际竞争。

李东生简介

李东生,1957年7月出生于广东揭西;1982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技术系获学士学位,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1981年以工程师的身份进入TCL的前身——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1985年任命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固定电话生产商TCL通讯设备公司总经理,后转任广东惠州市工业发展总公司引进部主任;1990年担任惠州市电子通讯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兼团委书记;1993年担任TCL电子集团公司总经理。1996年出任TCL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2003年李东生担任TCL集团董事长兼CEO。2016年3月8日,受聘为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教授。

2000年获得中国“全国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2002年当选“CCTV200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3年担任TCL集团董事长兼CEO。在他的领导下,TCL于2004年成功收购法国汤姆逊集团全球彩电业务与阿尔卡特公司全球移动终端业务,奠定了TCL全球化消费电子行业领先者的地位;2004年再次当选“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被国际著名杂志《财富》评为“2004亚洲年度经济人物”;当选美国《时代周刊》(TIME)和有线新闻网(CNN)200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人士。

同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向李东生先生颁发了法国国家荣誉勋章(OFFICIERDELALEGIOND`HONNEUR),这是法国政府首次授予中国大陆企业家的国家荣誉;2005、2006年被《中国企业家》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2007年获芝加哥美中论坛“企业领袖睿智奖”;2008年获得了“德勤企业家奖”(于巴塞罗那);获改革开放30年经济人物称号;入选《华夏时报》2008十大中国杰出CEO;荣获纽约名牌评估机构颁发的改革开放30年“品牌缔造者”称号;入围"2008品牌中国年度人物";

2009年被评为“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十年商业领袖”;并获得了由品牌中国授予的“60年60位品牌功勋人物”荣誉称号;2011年被凤凰网、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评为“华人经济领袖”;并荣获由《中国企业家》评选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终身成就奖;2012年被新华网评为“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家”称号;2013年上榜福布斯“中国50位最佳CEO”;2014年获“卡内基卓越领导人奖”;2014年获中国经营报“中国经济年度关注人物•创新推动奖”。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