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大姨妈
正常女性一天用4-5片卫生巾
那一天用21片卫生巾
一日出血量多达1000多毫升
这位女性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近日,我院接收了一名由其他医院转送的子宫内平滑肌瘤合并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多种并发症的重症患者。经过我院内科ICU、妇科、麻醉手术科、检验科等多学科医护团队的及时救治,终于成功将血流不止的鞠女士从生死线拉回美好的人间。11月18日,经历过“鬼门关”的鞠女士顺利康复出院。
一天用21片卫生巾
她月经期血流到“重度贫血”
11月8日,鞠女士月经期无诱因出现阴道大量流血增多,血液呈鲜红色,有血块。
一般的女生,月经期平均每天用4-5片卫生巾左右就能搞定。
可是她,一天就要用21片卫生巾。虽说女人是世界上罕见的“一个月流血七天也不会死”的动物,但是现在血一直流,铁娘子也扛不住啊。
在当地医院常规治疗止血无效后,11月10日,鞠女士来到我院妇科就诊。检查发现,鞠女士红蛋白为59g/L、血小板计数只有57×10^9/L(正常人100-300x10^9/L),处于重度贫血状态。
妇科医生给鞠女士输注了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可是输血之后,鞠女士的病情不但没有明显好转,阴道出血却更加严重了,而最令人恐怖的是,她的血小板计数从进院的57x10^9/L,下降到7x10^9/L(正常人100-300x10^9/L)。
一般来说,如果阴道出血太重,常规的方法止血效果不佳的话,医生是可以选择子宫切除来达到止血目换的,但是手术中也要保证皮肤切口及组织不会有太大的出血,且即使有出血,也能自行凝住,但这需要病人体内的血小板至少要达到50x10^9/L以上,手术过程中才能保证安全。
不能马上做手术,病人血还在一直流,怎么办?此时,止血是最关键的一步。抱着试试看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止血方法,妇科将病人转入内科接受治疗。
血流不止
不做手术,病人一定会死
看到鞠女士的这些情况和指标,内科ICU主任肖大为和内科医护人员倒吸了几口凉气。
鞠女士重度贫血,需要大量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这样才有可能将血红蛋白维持到一个相对安全的水平,而大量的红细胞输注过程中,红细胞悬液中的抗凝剂会加重出血倾向,因此要输注钙剂来螯合掉这些抗凝剂,另外,还要补充血小板及其他凝血过程中所需要各种凝血因子,为了避免输注的血小板被破坏,同时还要补充免疫球蛋白将输注的血小板保护起来……
这是一个系统的治疗过程,如行军打仗、排兵布阵,先输注哪一种成分,后输注哪一种成份?什么时间输?每一种成份输注多长时间?中间间隔多少时间再输注下一个成份?什么时间复查,复查的结果没有达到目标值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果达到了目标值,下一步的诊冶方案是继续保守还是手术?血小板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可是却是所有血制品中最不确定的一环,血库的同事能否为我们申请一个治疗量?什么时候能将血小板准备好?一系列复杂的情况需要迅速在脑海中形成一整套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能到什么程度还不得而知,但是这一套治疗方案下来,仅仅是这些血制品及相关药物,就将达到2万元左右。
但生命稍纵即逝,容不得耽误一分钟。
在得到家属的同意后,肖大为立即组织医院给鞠女士进行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抽血备血。
一道道医嘱化成指令迅速的传达了下去,由护士姑娘一丝不差的得到了执行。马上行骨髓穿刺排除了造血系统疾病。
检验科周远青主任紧急联系了区中心血站,在最关键的时刻送来了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并顺利输入患者体内。随着红细胞的输注鞠女士面色也红润了不少,输血后复查的结果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医护人员和家属似乎看到了希望,肖大为主任悬着的心也稍微放下一些。
肖大为(左)在观察病人情况
然而,11日早上,鞠女士的情况又急转直下。
鞠女士夜间阴道出血量为1025g,也就是她的失血的速度远远大于输血的速度,同时她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又再一次降了下来。
照这样下去,不用2天,鞠女士的各项指标又会重新降到治疗前的水平,而想要再次达到较高的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水平,又要花费巨大的费用。
更要命的是,鞠女士现在是月经期,既使这一次侥幸好转,止住了血,那下一次月经周期,她仍将再次面临同样的困境。结局只有一个:人财两空!
“再不做手术,这个病人一定会死的!”——一向雷厉风行的肖大为说。
医院立即组织了紧急多学科病例讨论会。
做?还是不做?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不做手术,难以终止出血,可是做了手术,术中出血的风险又极大,且临床工作指南要求术前血小板至少应>50x10^9/L以上才可以急诊手术,而现在鞠女士只有37x10^9/L,甚至更少,手术过程中患者会出血不止,手术风险极大,外科医生都不敢轻易冒险做这个手术。
妇科卫凤英主任斩钉截铁的说:现在的情况,破釜沉舟,要做!
妇女保健部部长林少梅主任和妇科龙琼华主任紧锁着眉头,仍在想办法,难道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在这种情况下,万一手术不成功?再试一次保守治疗吧!妇科决定行宫腔球囊放置压迫止血,再观察一下……
可是,经过一晚宫腔球囊压迫止血的情况下,鞠女士仍然出血1000多毫升……
第二天的病例讨论会上,肖大为主任也看出了妇科医生们的担心,说:“不要太在意血小板的数值,如果你们决定做手术,我可以保证在术前让血小板达到50x10^9/L以上,但是,这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因此,我需要你们在血小板达到理想数值这个时间窗内,必须将手术做下来!”
主刀医生龙琼华主任也立即表态:“病人出血到了如此严重的程度,不切除子宫是止不住出血了,只要你能把血小板数值升上来,我随时回来给她做手术!”
“麻醉手术室保证术中严密监测、维持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林祥毅主任说。
“大家再考虑一下,还有哪些工作要在术前做好?”朱达坚院长冷静地发出指示:“术前再做一个盆腔的增强CT,排除是否有恶性肿瘤或占位,以防术中出现其它意外。”
检验科周远青主任说:“我刚联系到区中心血库,说有一袋血小板,可以转给我们医院,大概要下午3时左右到。”
“那就按我们计划开始实行吧!朱达坚院长指示。
子宫顺利切除
成功并非偶然
12时:行全腹增强CT;
15时:丙种球蛋白 20g(8瓶)持续静点 1小时;
16时:输注血小板 1个机采治疗量;地塞米松 10毫克 静注;
17时:血小板输注结束;开始输注血浆 400ml;
18时:复查血常规、凝血五项、肝功、肾功、电解质;
19时:结果回报;血制品输注完毕
19:30~20时:术前准备、手术
一个个医嘱精准的实施下去,为最佳手术时机做准备。
19时,检验科准时将复查的血小板结果报了过来,76x10^9/L,达到了手术的要求。
20时10分,在全身麻醉下,龙琼华医生的手术刀划下了第一刀,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干净利落,术中出血极少,术毕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转入ICU监护。经过恰当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很快好转,不需要输血的情况下,血小板和血红蛋白也逐渐回升到正常范围,术后第2天,患者便顺利脱机拔管,转出了ICU。
鞠女士血小板和血红蛋白也回升到正常范围
转出后患者精神状态也一天天的好起来,一周的时间就顺利康复出院。恢复健康的鞠女士露出久违的笑容,仿佛一道亮光驱散了家庭的乌云.......
成功并非偶然,让病人好好活下去的美好愿望让医生们付出了极大的时间和精力。
多学科合作制度、各科室医护之间精妙的协作配合、医生的大无畏精神及严谨的工作态度、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这一切是成功的基石。
这一切亦来之不易!
鞠女士家属给内科ICU、妇科送上锦旗
撰文:内科张林园;编辑:欣英;编审:卢敏;审核:汪周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