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顺德美食遇上了浪漫诗词,
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原来,
在诗里读顺德美食,
也能馋到垂涎三尺的!
凤城炒水牛奶
文/菊乡子
金榜水牛初乳莹,凤城软炒久扬名。
虾仁火腿蛋清配,老少咸宜妙法烹。
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海鲜”
凤城炒牛奶是顺德第一名菜,创于中华民国初年。在20世纪40年代初,凤城名厨龙华师傅对炒牛奶的制法做了革命性的改造,在水牛奶中加入凝固剂鹰粟粉,还有鸡蛋清,配料增添爽口弹牙的虾仁,甘香的鸡肝粒,油香的炸榄仁,嫣红的火腿蓉”, 使成菜既奶香醇厚、洁白嫩滑,又色彩鲜艳、口感多样。经过这一精心改良,大良炒牛奶终于走出了富人的厨房,走向餐饮市场。
原条酿鲮鱼
文/菊乡子
头尾齐全去骨腔,鱼胶酿入腹中藏。
抛油蒸熟原条靓,顺德名厨称霸王。
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梅山飞哥”
说到均安的美食,酿鲮鱼是均安人的拿手绝活。这道菜,不仅纯鲮鱼肉味而满足了口感,而且无骨而免除了骨鲠的烦恼。不久,这道菜就在当地流传并逐渐远播,人们还特意把这道菜取"让"字的谐音,把它叫作"酿鱼"。
爽滑鲮鱼球
文/菊乡子
鲮鱼代代挞胶传,掌上功夫韧且坚。
生炒边炉随客意,婚姻喜宴寓团圆。
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梅山飞哥”
在顺德,据说一条鲮鱼就有180种做法!顺德厨界流行着一句行语:鱼球是挞出来的。一位名厨这样教导他的徒弟:“搓揉鱼肉,鱼蓉是永远不能做出弹牙的鱼球的。鱼蓉下盐,挞它100下,放味放油后再挞50下,保证你的鱼球能蹦起来!”
羊额烧鹅
文/菊乡子
柴炭陶缸火候苛,驰名羊额靓烧鹅。
蜜糖烤得皮酥脆,齿颊留香赞誉多。
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梅山飞哥”
色、香、味俱全的羊额烧鹅是顺德伦教传统工艺食品之一,创制于明末清初,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闻名于省内外,距今已有360多年历史。羊额烧鹅,肉嫩皮脆,甘香可口,历来是伦教人最喜欢的食品。
蒜香排骨
文/菊乡子
肋骨单挑选料精,蒜蓉落镬溢乡情。
焦黄上碟人皆醉,五爪金龙用手擎。
摄/顺德城市网美食网友“猪唛”
蚬肉生菜包
文/菊乡子
蚬肉鲜甜卷叶包,水乡凉泮变佳肴。
虾仁韭菜齐捞起,海味村蔬养胃巣。
蚬肉生菜包是龙江十大名菜”之一,龙江是水乡,镇内河汊发达,河涌纵横交错,历史以来就是产蚬之区。
淡水蚬肉质白色而柔软,无血无肠脏,味道鲜美,是普通人容易吃到而又爱吃的一道农家美肴。龙江产有沙蚬与泥蚬,它栖息于洁净的河底之中。中秋过后,河水干浅,是捞蚬的最佳时节。
蚬肉加入姜汁、糖、小量的酒、盐,用油爆干后,再加乔菜、酸菜、腊肉同炒便成了。如果用新鲜的生菜叶包着吃,叫“生菜包”,又别有一番风味。
大良鱼皮角
文/菊乡子
西子清晖戏睡莲,驰名美食梦魂牵。
边炉慢火烹鱼饺,玉兔双双汤上悬。
享誉中外的广府美食——凤城鱼皮角,始创于顺德大良(别称“凤城”),制作技艺因其外皮用鱼肉制作,成品外形扁平且呈半圆形角状而得名。其特点是通过加入鱼胶(由鱼肉摔打而成)来增强外皮韧度和鲜味,是顺德烹鱼技艺一个佳例,也是广府饮食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范品。
如今,一碗鱼皮角,从鱼米之乡的顺德走向世界,产品畅销国内各大城市,更远销至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柬埔寨等海外市场。
凤城双皮奶
文/菊乡子
奶味馨香溢凤城,机灵董氏艺奇精。
冰清玉洁双皮奶,数代传承享美名。
摄/顺德城市网摄影俱乐部“廖子恒”
大良双皮奶,又称凤城双皮奶,为碗装奶蛋炖品,色白微黄,香浓、嫩滑、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清甜润肺,堪称上乘美食。
双皮奶相传于民国初年为华盖路的民信牛乳店董孝华先生所创制。其制作方法是,把鲜水牛奶加热,待冷却凝成奶皮,再轻轻倒出牛奶,留奶皮于碗底;另把奶加白糖拌匀,滤去杂物,把调好的鲜奶和鸡蛋白倒入盛奶皮的碗中;再在碗上加盖,以保持原汁原味,置沸水中炖15分钟,即成。因有两层奶皮,所以称之为“双皮奶”。
大良崩砂
文/菊乡子
成记崩砂岁月长,松酥甜脆味甘香。
亲朋馈赠乡情厚,过海飘洋万里翔。
大良崩砂是由面粉拌和猪油、南乳、白糖等配料制成的传统食品,甘香酥化,咸甜适度,由于其形似金黄色蝴蝶,顺德俗称蝴蝶为“崩砂”。
大良崩砂最早出现在一八八二年(清光绪八年),创始人李禧制作的崩砂以其甘香酥化,风味独特而为人推崇,继而驰名省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是游客到广东必争购买的小食。李禧之后,其三代人从未间断制作“李禧记”崩砂,其传统风味、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并在崩砂基础上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已形成崩砂系列。南乳花生、糯米龙耳、姜汁花生糖、麻蓉酥糖、杏仁饼等深受人们欢迎。
凤城鸡仔饼
文/菊乡子
大良小凤美名扬,鸡仔奇香溢四方。
入口咸甜酥脆化,肥而不腻客称强。
鸡仔饼原名“小凤饼”。相传在清咸丰年间,广州漱珠桥畔,有家成珠茶楼,主人是富甲一方的伍家。他家有一小婢叫小凤,顺德人,心灵手巧,极得主人喜欢。她常常到成珠楼看师傅做点心、做菜,因此手艺很好。一次凑巧,小凤自创了一款点心用来招待客人,后来因为好吃,从此,小凤饼也成为了成珠酒楼的镇店点心。
后来,小凤饼几经改良,与一开始的小凤饼有了不少差别,但却一直保持着咸香酥脆的口感。因为广东人习惯称鸡为“凤”,而小凤饼的形状又酷似小鸡,因此又称为“鸡仔饼”。鸡仔饼色香味浓,既有蒜蓉的辛香,又有南乳的鲜香,细细品味,还有芝麻的油香和肥肉的甘香,让人回味无穷。
想不到吧?
诗意里的美食,
更是撩动舌尖上的味蕾!
—END—
素材来源:顺德城市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