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沙煲粉,读懂茂名美食江湖!

最爱大茂名
+ 订阅

▍文/郭小鸭

“在茂名,还吃的习惯吗?”这是我刚来茂名的时候,爸妈、朋友在电话和视频里常问的一句话。可能刚开始还没适应这座陌生的城市,会时常怀念起老家的周黑鸭、热干面、熏腊肉。但茂名对人的改变似乎是润物细无声的,与生俱来的“重口味”很快就被茂名美食征服了:焦香的墨鱼饼、清脆的水东芥、蘸着白糖的烧猪、鲜掉眉毛的沙虫粥、淋上韭菜油的捞粉、手骨大的蒜蓉龙虾、醇香的手工豆饼、从未有过的荔枝初体验、滋滋作响的炭烤生蚝、一口沁心田的芋头糖水......天啦!这里才是人间美食天堂啊!

“茂名好吃的那么多?可到底什么才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提起这道美食,就会让人联想起茂名呢?”这个问题在我来茂名7年后,心里仍旧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直到一天中午,我站在办公室的宇宙中心向大家发出了这个疑问,一个声音从角落里冒了出来:“沙煲粉!”“什么?怎么可能会是沙煲粉,茂名美食何其多,沙煲粉平平无奇,哪能算得上?”见我对“沙煲粉”这个答案“嗤之以鼻”,万万没想到,平日里温柔贤淑的姑娘们立马变身《功夫》里的包租婆,轮番向我强势“控诉”沙煲粉的种种美好:辣鸡够味、汤汁鲜美、料足超满足、实惠好吃......可我觉得还是get不到沙煲粉的点,这时向来沉默的男同事都忍不住“怼”了一句:“繁华都是过客,朴素才是经典!”话音刚落,办公室姑娘们兴奋地一阵喝彩,好像这句话说到了她们的心坎上,也宣示着沙煲粉在茂名人心目中不可“侵犯”的地位。

说实话,作为一个外省人真的很难感受到沙煲粉的魅力,心里总觉得明明茂名有特色的小吃那么多,电白蚝炸有海的鲜、信宜柴枪粉有米的脆、化州牛杂有肉的爽,高州盐焗鸡有鸡的香,可这沙煲粉并不是茂名土生土长的美食,毫无茂名地域特色。似乎无论在哪个城市哪个国家,只需一个沙煲再配上家常的食材,就都能够做出来,可为什么就在茂名扎根深厚、野蛮生长,还干掉了一众海鲜和山珍,成为了茂名人心中的白月光?

我想如果我是在网络直播上这么评价沙煲粉,估计一批又一批沙煲粉爱好者已经将吐槽的弹幕刷满屏幕。茂名人到底有多爱吃沙煲粉呢?茂名日报曾在一篇关于茂名夜经济的报道中提到了沙煲粉,“我市大街小巷基本均可见售卖沙煲粉的小店,入夜后这些沙煲粉小店无一不‘爆棚’。在人民北路一家老牌沙煲粉店,像招牌辣鸡粉月售7900多份、辣鸡月售2200多份等,一般营业到凌晨两三点。”

在网络上单独搜索“沙煲粉”三个关键字,低调的茂名竟成为页面的主角,包括百度里,关于沙煲粉的词条也是来自茂名人的介绍。“靓女,茂名的沙煲粉究竟有多好吃,每周都要吃两次!”“茂名河西这里的沙煲粉,是全世界最好食的沙煲粉?”“来茂名玩,我请你吃簸箕炊和砂煲粉”......连续几十条有关于沙煲粉的推荐将茂名顶上了美食的榜首,让初次来茂名的人确信,这绝对是茂名的终极美味!

当然在我浏览完这些分享网贴之后,我也不得不全盘接受同事们对我的“洗脑”,沙煲粉的确是茂名才有,虽然制作简单易复制,但就连旁边兄弟城市阳江和湛江都难见踪迹,不信,你回想一下,出了茂名曾在哪里吃过?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任何一个美食融汇的大都市,都未曾见过沙煲粉的影子。

关于沙煲粉的来源一直是一个迷。

有人说沙煲粉大概是在1995年的时候出现的,最开始是重庆和四川人在茂名发明出来的,因用沙煲来煮而得名。

这种草根美食,一夜爆红后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茂名街头特色小吃。但其实沙煲粉并没有很久远的历史基础,它也是近二十几年才被发明出来的,年龄跟我们记忆里的健力宝差不多大。

上世纪60年代初,作为重工业城市的茂名,肩负着一项重大的使命——甩掉“贫油国”的帽子。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赶来的上万名技术人员、工人和民工组成的建设大军齐聚茂名油页岩蕴藏区,用锄头、畚箕加扁担,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愚公移山”。直至1992年矿区停产,在特殊时期为缓解国家石油困难作出了特殊贡献。经过30余年的建设,这些外来年轻人在茂名安家、结婚、生子,茂名经济迈入高速发展,市场也随之繁荣起来,电影院和商业区的附近兴起了餐饮夜市。

在茂名务工的重庆四川人看到这个商机,小吃搞起!但考虑到茂名的水土湿热和饮食习惯,索性将蜀地的火锅改良成了沙煲粉,清淡鲜甜的猪骨高汤来煮米粉,辣鸡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既符合了茂名人的“清淡”,也满足外地人的“香辣”。也有人说,能吃辣的茂名人都是给沙煲粉的辣鸡带偏了。

早期茂名的沙煲粉店大多都是夫妻档,他们推着三轮车在街边巷尾摆摊,一排煤球炉上架起几口沙煲就可以吆喝做生意了,男的煮粉炒辣鸡、女的下料收钱,一到放假,小孩也会过来帮忙收碗、抹桌。两个铁桶、两个铝罐是他们的秘密武器,一只桶里放着凉水浸泡好的米粉,另一只桶里则是熬煮的猪骨汤,铝罐里分别盛着炸好的辣鸡和花生米,还有几大筐时令蔬菜,一年四季、寒来暑往,一碗碗热乎滚烫的沙煲粉温暖了无数茂名人。

定义朋友亲近的方式之一,就是能不能挤在嘈杂的路边,坐在小桌椅上吃一顿朴素简单的沙煲粉。客人们来了只需招呼一声,没有菜单,和老板简单交代自己的喜爱和特别要求,一份私人订制沙煲粉就可以现煮现吃,主要食材有白菜、豆芽、米粉、鹌鹑蛋、花生米、豆渣、辣鸡、腐竹、火腿肠等等。这些食材被先后有序地码到沙煲里,放到火苗上加热,食客围在桌边寒暄几句,不知不觉食材就在沙煲的高温之下与纯白高汤混合咕嘟咕嘟融合成美滋滋的一锅,沾满红油的辣鸡是点睛之笔,诱人的香味和霸气的吃相,吸引着路人都忍不住放慢脚步瞄上两眼。

沙煲粉是典型的平民美食。在茂名还未开通高铁前,很多学生、打工族都是乘坐绿皮火车。那时候路很长,车很慢,时常是夜里凌晨抵达茂名,舍不得在车上花“高价”买饭吃的是大多数,看着窗外重复的树影逐渐变成熟悉的场景,肚子再也顶不住,饿得咕咕叫了,一下火车,背起行囊直奔夜幕中一家家沙煲粉店。同事小恩告诉我:“反正我回茂名,最想吃最怀念的就是火车站前面的那家沙煲粉,就连妈妈煮的饭菜都得排第二!”

小小的沙煲粉店承载着茂名80、90后的青春故事。朋友小邓和我说起当年去吃沙煲粉时的情景,2块钱一大煲,另外辣鸡和花生各一小碟,三五好友相约,十块钱就吃的酣畅淋漓、心满意足!自己的老婆也是和朋友一起约着吃沙煲粉的时候,互相看对了眼,就是喜欢这么洒脱爽快、还爱吃沙煲粉的女孩子。

原本对沙煲粉不太“感冒”的我,决定去试试同事极力推荐那家。夜晚的茂名打开了城市的B面,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开始升腾,“夜经济”进入主场时间。迎宾路上起薄雾,橘黄的路灯给异木棉花加了一层滤镜,美的格外动人;小东江畔亮华灯,一闪一闪的小彩灯像是悬挂在空中,如同童话世界,让人忘却烦恼。或许,读懂茂名城,最佳时间在晚间。

来到这家老牌的沙煲粉店,四下坐满食客,我赶紧夹缝插针找到了一个座位,一锅沙煲粉的时间人间烟火袅袅升起,有因为失恋哭得梨花带雨的小姐妹,有吐槽老板甩锅的老同学,有说一口干了吧的好兄弟,还有刚刚下工的民工们,一人一锅沙煲粉诉衷肠,吃到最后汤还是温热的,把胃安排妥帖了,把情绪抚平了。

茂名城,夜未央。每一口沙煲粉的滋味里,藏着茂名人最深的柔软和慰藉。此刻我才真正明白,茂名人爱吃沙煲粉,就像四川人喝茶摆起龙门阵,武汉人离不开热干面,北京人好一口豆汁,无法割舍的不是味道,而是乡愁。但我仍旧期待,有一天沙煲粉能穿上网红的外衣,像沙县小吃、隆江猪脚饭、柳州螺蛳粉那样遍地开花,成为茂名城市品牌的输出,让人提起沙煲粉就喊出茂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