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获殊荣!东莞上榜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

教育莞家
+ 订阅

日前,南方+报道了“东莞入选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打造未来课程促进课堂变革”,好消息传来,东莞再次捧回另一项国家级殊荣——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

南方+记者获悉,今年7月10日,教育部印发通知组织遴选在落实立德树人、积极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等方面有较好基础的区域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充分发挥优秀教学成果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历时四个月评选认定,11月27日教育部公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名单”,确定了60个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东莞成为全省2个入选区域之一,另一个为广州市。

全国60个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名单

全国60个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名单

12月14日,教育部在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工作会议”,正式确认东莞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

12月14日,“全国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工作会议”召开

夯实制度 建构“市-镇-校”科研管理体系

来自东莞市教育局数据,“十三五”期间,东莞市基础教育科研工作以“规范发展、内涵发展、优质发展”为指导思想,坚持教研科研一体,数量质量并举,凝练出一大批科学性、创新性、实效性强,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的优秀教学成果。

其中,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政府奖)获奖数量、质量稳居全省前列,组织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评奖活动,获奖数量连续5年名列全省第一,教育科研整体水平位列全省第一梯队,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发挥了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有力推动了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

具体说来,东莞以制度建设夯实基础,为优秀教学成果的涌现营造良好氛围,目前全市建构完善的“市级统筹-镇街协调-学校主体”的科研管理体系,为有效推动优秀教学成果的成长培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资料图

同时,通过东莞市教育科研管理系统,对立项课题实施信息化的动态管理,实现了全市课题研究全局化、规范化、动态化和高效化的运作;而强化教科研一体化,则促进教育科研与教学教研的有机融合,以教研推动科研、以科研提升教研,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立足课堂、立足学生的正确科研观,倡导绿色科研、有效科研。

广搭平台 培育、推广、转化优秀教学成果

有了完善的组织基础,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组织有序的课题立项,均为教师教育教研提供支撑。

如每年组织一次课题主持人、课题组成员的专题培训,通过学习交流经验,邀请专家指导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研究和提炼能力。课题立项方面,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东莞共开展了5批年度规划项目评审,批准立项课题3449项;组织专项课题申报立项,批准立项130项;组织名师(校长、班主任)专项课题申报,批准立项180项。

资料图

此外,发掘培育市级优秀教学成果500余项,省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政府奖)40余项,优秀教学成果与研究领域覆盖各学段、各学科、各专业,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地给广大教师提供课题研究的机会,满足教师自我成长发展的愿望。

依托于东莞市教研室、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互联网平台(微信、钉钉、慕课等)等,东莞广搭平台,培育、推广、转化一批优秀教学成果,构建起一个层次分明、梯度有序的宏大成果池,为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做好储备,打好基础。

以“慧科研•慧成果•慧教学”系列成果推介会和交流活动为例,指导镇街、学校开展本区域、本学校的优秀教学成果推广活动,为优质教学成果的展示搭建平台,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举办课题交流研讨会、课题研究专家报告会、立项课题研究指导会等,推出针对不同学段的专项活动,每年参与活动教师达5000多人次。

东莞2015年开始慕课探索,制定推出了《东莞慕课建设方案》,由此迈入教育信息化快车道,今年11月17日,东莞市举办莞式慕课实验基地启动仪式。

而在另一项“慧教育·慧资源·慧应用”活动中,为进一步落实莞式慕课教学改革和提升民办教育质量目标,2019年10月东莞启动了东莞市义务教育“慧教育·慧资源·慧应用”微课程大赛。近8个月的活动周期,收到微课程作品5000件,详情可见南方+报道: 288、1239、5558!东莞2019年微课大赛“成绩单”揭晓

统筹指导 发挥优秀教学成果示范引领作用

当前,东莞市教育扩容提质正在深入推进,丰富的教育教学成果促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教育部门还将进一步统筹指导,注重优秀教学成果的“本土化”落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东莞市麻涌镇古梅中心小学的三位老师,对学校数学科线上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汇编成“数学线上之旅,‘数’出教学精彩”的网络学习空间主题应用案例,今年9月被中央电化教育馆选用面向全国推广。

东莞市麻涌镇古梅中心小学的三位老师,对学校数学科线上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汇编成“数学线上之旅,‘数’出教学精彩”的网络学习空间主题应用案例,今年9月被中央电化教育馆选用面向全国推广。

根据,《东莞市教育局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推广方案》,东莞已经明确对获得优秀成果奖特别是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的主持人,在职称评审、特级教师评选、各种评奖、任用等方面,出台具体的激励措施,把教学成果奖作为突出的成绩予以考虑,形成鲜明的激励导向。

接下来,还将在已有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走优质精品发展之路,以科研为先导助推教育内涵发展,推动教育科研从数量发展走向质量发展,以优秀教学成果培育推广提升教育品位,以课题研究整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资料图

以2021年东莞市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年为契机,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搭建推广应用平台,筛选推广应用实验校,组织编印优秀成果汇编,在《东莞教学研究》开设“教育科研”专栏等措施,做好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在我市的推广应用工作,力争在科研队伍建设、课题研究质量、教学成果培育、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打造东莞教育“品质课堂”,为推动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科研支撑、贡献科研力量。

【记者】黄婷




编辑 李玲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