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省级康复团队助力,脑卒中患者实现“从卧到走”仅用8周!

顺德区大良医院
+ 订阅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例新发脑卒中患者,另有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脑外伤等患者,这些脑病患者都可能遗留运动、语言、认知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康复之路何其漫长。

借助政校合作搭建的平台,自2019年10月起,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大良医院)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建“脑神经康复临床基地”,暨大附一医院康复科陈卓铭专家团队定期前来坐诊,指导学科建设,开展学术交流、教学科研以及疑难病例会诊。自合作以来,两大康复团队联合开展了多例效果显著的脑神经康复治疗,切实为顺德地区脑病患者带来福音。

案例回顾

五个月前,71岁的黄女士突发双侧肢体乏力、不能言语,在外院诊断为“脑卒中(双额叶、左叶脑出血)”,约1周后行“大脑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脑血肿清除术及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术后长期卧床,对任何刺激反应淡漠,不能言语,只可间或眨眼示意。得知陈卓铭教授专家团队通过政校合作进驻我院后,两个月前,心情极其沉重和焦虑的家属将黄女士送到了陈卓铭教授团队面前。

制定全面康复计划,现代康复技术+传统康复助阵

面对远道而来的患者,陈卓铭教授与我院中医康复疼痛科王文献主任、主管医生李永凤、肖端博士迅速组织全科医生、治疗师、护士对黄女士进行慰问,调取其资料,开展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周密的康复计划。

针对黄女士存在的严重意识障碍,采用tDCS神经调控促醒,并采用针灸、高压氧治疗、音乐治疗、亲情呼唤、感统刺激等方法促进其意识的恢复。4周后,黄女士认知开始逐渐恢复,在家人来探望她时,呼唤其名字会主动转过头来,双眼注视他人,有微笑或痛苦表情出现;将物品放在她面前时,她能够追踪并主动伸手来抓握物品;原本痉挛的肢体经过治疗之后,肌张力也慢慢降低了。经过以肖端博士为首的康复团队8周的精心治疗和细心呵护,患者更是实现了从卧到可以坐稳,借助仪器可以站立、慢步移动的进步。

通过评估显示,黄女士有更大的康复可能性。当前,团队开始给她安排了针对性的认知训练、运动训练、呼吸训练、构音训练、减重下功能电刺激行走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改善黄女士步行能力及多方面的功能障碍。

团队介绍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陈卓铭教授团队近年来开展昏迷/植物状态的综合康复促醒工作,形成从意识水平评定、全方位多形态刺激的全面康复促醒技术的规范方案,为脑出血、脑外伤、缺血缺氧性脑病等所致昏迷的促醒及醒后的功能障碍点的恢复积累了较多经验。

陈卓铭教授表示:脑血管意外导致语言认知落后、肢体功能障碍者,前期的精准评估与治疗很重要。通过临床语言认知与肢体功能量表评估,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脑灌注及脑功能网络连接等辅助检查,能够帮助神经科及康复科大夫去判断患者的脑血管意外的预后。

此外,肖端博士提醒:脑血管意外的患者病史越长,功能恢复的概率越低,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及严控患者的并发症对于植物状态或严重认知障碍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关于我们

我院中医康复疼痛科引进了现代化康复设备、先进的神经康复技术和中医特色微创治疗技术(脑针、针刀等),以打造本地区乃至佛山地区、最全面的中西医结合的脑神经康复诊疗中心为目标。设有门诊部和住院部,有医护人员三十余名。

诊疗范围:脑神经康复、疼痛康复、脊柱与骨科康复、内外妇儿科康复、产后康复、疑难杂症康复等。

更多相关信息

可前来中医康复疼痛科了解或致电咨询

科室地址:门诊3楼/住院部2楼

咨询电话:22913624、22913712

End

为健康护航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