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荔湾区住建局局长游志红:“稳步疾行”推动城市更新大突破

南方+ 记者

20条城中村全面推动改造,前期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永庆坊二期陆续入驻新店,继续刷新客流量高峰;近日,备受关注的白鹅潭又传来新消息:2021年拟新增供地30宗,助力广州西翼CBD腾飞。

今年的荔湾有点忙,在城市更新工作有序推进下,大招商、大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存量资源在改造中释放出新价值,老城区综合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在广州市“1+1+N”城市更新政策体系下,荔湾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南北片区协同改造的特色。在前期工作、审批、招商等环节中,以“稳步疾行”的节奏,推动城市更新取得大突破。

在构建“一带两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荔湾不断为城市更新加码。其中,全市未来3年实施改造的83条城中村,荔湾占有19条村,数量居全市之最。城市更新在助力荔湾实现高质量发展中举足轻重。近日,南方日报、南方+专访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局长游志红,共同解读荔湾转型发展新策略,聆听老城市新活力的幕后故事。

凝聚共识:

形成协同推进城市更新合力

南方日报 、南方+:2020年,荔湾区的城市更新工作主要亮点是什么?与往年相比,今年城市更新工作是否有明显的进展?收获了哪些成绩?

游志红:2020年,荔湾区积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深“双城联动、比翼齐飞”重大发展机遇,形成了深化城市更新的广泛共识,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9月初,荔湾区召开了以“深化城市更新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区委全会,会议审定了《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荔湾区城市更新工作方案》,凝聚了区领导、各职能部门、属地街道、经济联社齐心协力抓城市更新的强大合力。同时,在探索制度创新,优化审批服务,荔湾以及早介入、提早协调、争分夺秒快步前行的速度,极力缩短项目报批时间,形成了推动城市更新“稳步疾行”的荔湾特色。

白鹅潭中心商务区规划再次升级。白鹅潭作为广州市“一区三城十三节点”的重要经济功能区之一,也是荔湾“一带两区”新发展格局重要平台之一,拥有中心城区沿江30平方公里的优质土地,有资源、有特色、有优势。

今年,《白鹅潭商务区(一区)规划和城市设计整合优化》通过,明确要对标纽约、芝加哥、东京等世界级中央商务区,全力打造广州中心城区西翼CBD。优化后的白鹅潭商务区将形成“1+10”网络结构,通过引导商务及公共功能向滨江、地铁沿线站点等优质空间集聚,建设“生态、效率、文化、智慧、安全”的公园城市和未来之城。白鹅潭中心商务区规划的升级对荔湾总体的城市更新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将来,荔湾“南片”建成后,整体的城市功能、产业定位、辐射能力都非常值得期待。

南方日报、南方+:白鹅潭这个规划已久的项目终于有了突破,区里还有没有类似这样的长期工程,也在今年有明显突破的?

游志红:一是大坦沙岛更新改造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自2012年10月获市批复实施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其拆迁补偿安置方案表决工作进展相对缓慢。今年3月,在荔湾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再次优化了大坦沙岛更新改造领导小组架构,并召开了再动员大会。至5月,河沙村一举突破了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同意率90%的关键节点,如今河沙村已开展拆卸工作。此外,岛上的西郊村正有序开展集体物业复建。

二是永庆坊二期等旧城改造项目进展显著。永庆坊二期、泮塘五约、沙面岛西堤整治提升等一批项目,自对外开放以来,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目前,区里正积极谋划华南土特展交流大会(广州文化公园)历史建筑群复兴项目,拟对现有历史建筑进行修复,同时提升十三行博物馆,并对公园西北角、西南角地下空间及历史建筑原址复建。

产城互动:

探索集体物业复建启动区模式

南方日报 、南方+:2020年,城市更新工作如何与招商引资互动,通过产业平台建设来实现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今年,市里出台了产业量与总建设量占比,荔湾为第一产业圈层,需要达到60%,我们如何去实现?在中心城区打造产城融合的样板?

游志红:产城融合与荔湾区努力构建“一带两区”发展平台,全力推进大招商、大建设,锐意打造综合城市功能先行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荔湾区除龙溪等少部分村处于第二圈层外,绝大部分旧村改造项目位于第一圈层,产业建设量原则上要占总建设量的60%以上,短期来看会有一定困难,但是从长远来看,对荔湾区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我们将城市更新与招商引资工作相互联动。将区商务投促局划入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的常设成员单位,参与区内城市更新工作的各项重大决策。在基础数据调查、核查,编制片区策划方案、项目实施方案、选择合作企业等各个环节,积极与招商部门沟通联系,确保城市更新产业平台建设与招商工作相匹配。

其次,在具体项目中积极落实产业量建设占比要求。按照广州市的政策精神,荔湾在各旧村改造项目的招商文件中,规定了申请企业应具有与改造地块相匹配的产业布局或产业导入能力(非房地产业),确保改造工作不仅仅是房地产开发,更要有与所在区域定位匹配的产业发展。

在此前提下,我们对更新改造项目片区策划方案严格把关,要求落实产业导入要求。此外,荔湾区规划资源分局也正牵头指导各项目按照新政策的职住比要求,进一步调整完善片区策划方案,争取早日报市级审批。

南方日报 、南方+:旧城改造往往周期较长,如何能在这期间尽早抓住商机,使城市更新与招商引资的频率彼此相适?

游志红:荔湾正在探索先行启动村集体复建物业建设和招商。城市更新特别是旧村改造项目,从启动到正式实施往往需要数年时间,为支持好的产业导入项目能够早日落地,避免流失,荔湾区正在谋划在一些具备条件的村,争取通过先行启动区的方式,在项目整体批复以前,先启动村集体复建物业建设,加快产业导入项目的建设和达产。

此外,旧村改造也在相应提速,一大批旧村的数据摸查工作已全面开展。今年,荔湾全部20个旧村改造工作均提上日程。近日,海北、葵蓬、龙溪、南漖、东塱5个村的基础数据已经区审定公布,海北村已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网公开招商。

共同缔造:

全力打造全周期管理示范区

南方日报 、南方+:今后将怎样以城市更新为切口,统领城市综合治理,特别是为老城区补短板、强功能,提升综合城市治理能力?

游志红:今后,荔湾将全力打造全周期管理示范区,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其中就包括实现“职住平衡”。荔湾将以聚龙片区为试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努力打造全周期管理示范区。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交通便利、生态宜居”要求,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在更新改造项目中,增强大局意识、贯彻系统思维,注重连片改造,做到产业和住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各类服务设施配置恰当、服务高效。

针对老城区公共资源紧张,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等短板弱项,荔湾将继续统筹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平台建设,和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注重配套先行,完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城市、数字城市。落实“村村大师作”以及社区设计师制度等,提高建设标准、保障建设质量。

目前,荔湾以“三隧四路五轨道”为代表的重大市政道路、轨道交通建设正在全面实施,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芳村到处都是工地,短期内可能会对市民出行带来一些不便,但是我们会全力做好交通疏解和安全文明施工监管,尽量减少对市民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等这批设施建成,城市更新基本完成的时候,荔湾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方日报 、南方+:在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中,荔湾形成了以永庆坊、泮塘为代表的“网红”历史文化街区,初步建成了西关永庆坊旅游区。未来,荔湾的旧城更新将如何继续发扬“绣花”功夫,同时充分挖掘辖区丰富的文化资源?

游志红:“网红”一词可能还是有些片面,游客来去匆匆,只是改造的部分受益者。其实,旧城改造工作还是要多着眼于服务当地群众。通过老旧小区微改造、三线整治、加装电梯、建设邻里花园等,解决了老建筑排水管道老化、排污管道堵塞、房屋破旧漏水、“三线”混乱、消防、环卫等问题。

同时,“共同缔造”委员会的设立,推进改造工作与基层治理相结合,搭建起社区民主议事平台(建管委)。民主议事平台组织社区居民讨论改造方案、建立物业维修金、签订改造后共同维护管养协议、制定社区微改造项目工作流程等,逐步实现由政府大包大揽向“政府引导、居民决策”转型。

未来,荔湾区将加强对旧城改造中“质”的要求,推进社区设计师工作制和设计师负责制,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对项目的全周期管理,通过前期沟通协调,将微改造项目与排水单元达标等工作紧密衔接,避免二次开挖。在项目建成后,提升管养管护能力,确保成效持久,“三线”乱拉等问题不再死灰复燃。

荔湾是广州市文化强区,城市更新要妥善处理好老旧小区微改造与历史文化传承的关系。在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改造中,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原有街巷肌理,充分尊重历史、保护旧城风貌,做到在“点”上精雕细琢,在“线”上串联故事,在“面”上展示充满特色的荔湾名片。

自我“造血”:

实施南北片区改造异地平衡

南方日报 、南方+:在旧城改造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南北片区差异,实现城市更新的异地平衡,让城市更新能够自我“造血”?听说,广船地块将实践更新改造的异地平衡模式,具体将如何操作?

游志红:荔湾区拟结合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规划资源局正在制定的《广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指引》《广州市旧城镇更新实施办法》中“综合改造”模式政策要求,充分利用荔湾“南北片区”开发时序的差异。在“一盘棋”原则上灵活规划,将“北片”老城区划分为多个综合改造片区,与“南片”新开发地块挂钩,利用“南片”土地开发资金开展“北片”老旧城区综合改造。

“南片”的老旧小区,则结合相邻地块或城中村改造进行综合改造,用好用全有关城市更新政策,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确保荔湾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面有序推进,彻底改善老旧小区环境质量,焕发“老城市新活力”。

在具体实践上,目前,广船地块出让已经与广船鹤园小区微改造相结合,可以说是此类改造模式的一次探索尝试。广船鹤园小区的改造成本从广船旧厂收储地块公开出让收益中解决,并由公开出让地块的竞得者承担微改造实施责任。此外,荔湾在旧村改造中也正开展相关探索。目前,全区旧村改造项目的招商文件中,均提出合作企业须投资并实施区内不少于一所公办学校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南方日报 、南方+:珠江钢琴厂、广钢、广船等旧厂搬走了,荔湾“退二进三”完成的进展如何?未来,荔湾怎样以用地规划促进产业转型?

游志红:荔湾区将继续按照政府收储为主,结合自主改造的方式有序推进旧厂改造,并积极探索实施聚龙湾、塞坝口等旧厂的连片成片改造。通过旧厂改造地块的收储和出让,实现腾笼换鸟,产业升级。如聚龙湾片区约1.5平方公里连片改造,将加快打造千亿级产业基地;白鹅潭核心区AF0202、羊城食品厂、广摩、金桥等地块的出让,将布局一批总部企业或研发、设计等企业,吸引国内外500强企业进驻,大力提升区域经济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数读

2020年荔湾区城市更新进度一览:

城市更新领域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125.26亿元,同比增长252%。

城中村改造:

共有20条村正在全面改造,用地面积合计约1370公顷。

8条村处于批后实施阶段(五眼桥村于2020年9月获批)。

12条村正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其中,海北等5条村的基础数据已经区审定公布,正公开招商;山村等7条村正进行基础数据调查或核查。

截至2020年11月,荔湾区已批旧村改造项目全年完成拆卸19.89万平方米,项目开展以来累计完成拆卸106.47万平方米;全年新增签约1840户,累计完成约4000户;新开工建设5个地块,在建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已建成建筑面积82.43万平方米。

旧城镇改造:

63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共涉及建筑面积约987万平方米,改造户数约17万户。

目前,已完成51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建筑面积约808万平方米,改造户数12万户;正在施工8个,其余4个将于近期开工。

旧厂房改造:

今年共推进18个项目,其中自主改造项目有7个,政府收储项目11个,涉及用地面积约138.96公顷。2020年自主改造的珠江钢琴厂广州文化产业创业创新孵化园项目、广钢岭南V谷智能科技园项目、广船地块央企总部项目等继续有序推进;新批复了东洛围码头全面改造项目,有效促进了黄沙水产新市场施工建设,为黄沙水产市场的搬迁和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收储项目中,广船一期地块、金桥地块顺利出让。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郎慧

编辑 万映雪
校对 蓝淑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