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广东省博物馆“民国海淘生活——广东二十世纪初的洋货风潮”展正式开展,展览通过300多件展品,从衣食住行向观众细细解说那个传奇年代。
二十世纪初,广东出现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商业转型,追求洋货成为了人们的消费主流。于是,“来佬货”(舶来品)以及中外的观念、娱乐方式、生活形态在民国时期开始了各种交汇和融合。
百年前的海淘,如何改变当时人们的生活?戳视频看展览现场↓
一秒穿越到民国,来粤博感受老广东的“洋货风潮”
民国的服饰时尚是中西交融的经典,当时男士穿着的长袍马褂和西装,女士的文明新装和各式改良旗袍,在当今的视角下仍具有其独特的年代审美。摩登男女的服饰行头在如今仍是复古经典。
在当时,女子发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短发和西式卷发成为了最为摩登的发型。看看这个火钳,就是当时的烫发工具。
民国时期的广东餐饮业有着中西餐兼容并包,互有发展的特点。作为餐饮文化深厚的沿海大省,“番菜馆”早在十九世纪中后期便在广州出现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餐在广州进入大发展时期,与此同时,粤菜也逐渐吸收各地菜谱,创新的菜式和新颖的管理,开启了粤菜馆的繁荣发展,并开始驰名海外。
看看这些电话、钟表、煤油灯,可以看到民国的居住文化在建筑、居住空间、家具和生活用品上体现出高度的中西交融,优美又科学的生活引领人们逐步进入现代生活,由此产生了更多样的生活生产需求。
民国中后期,进口商品对市场的长期垄断和日本侵华战争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发展民族工业的强烈呼声。国货厂商不断学习和提升生产水平。随着国货运动的开展,越来越多人愿意选择购买质优价廉的国货产品,支持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广东省博物馆策展人刘莉表示,这个展览从2016年就开始筹备,有200多件都是从馆藏精品中挑选出来的。馆方也正在围绕这一展览设计、推出文创产品,提取了虎头牌手电筒等民国风情元素,值得期待。
【看展TIPS】
时间:2020年12月12日至2021年3月14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记者】黄堃媛
【通讯员】黄苏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