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最美的风景,一起守护圣洁的天堂顶

广州从化发布
+ 订阅

站在1210米的南昆山主峰天堂顶,一览众山小。

这座横跨广州从化、增城和惠州龙门三地的高峰,因其风景秀美如画,山林资源丰富,虽然不是旅游景区,常年着吸引着登山徒步爱好者慕名而来。

攀登天堂顶共有三条线路,其中从化区良口镇良平村的步道最受登山爱好者的喜爱,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多数市民会选择城市周边较近的地方游玩。相比往年,今年登山人数递增,除了一些专业登山机构日常组织的登山活动,公司团建团队和散客也明显增多。在登山步道两侧,偶尔会见到一些零星垃圾,这便是不文明登山者留下的痕迹。

欢迎广大市民来放松

但不欢迎来放纵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令人精神紧张,不定期的来周边登山徒步,是不错的解压方式。呼吸着优质的空气,观远山,赏百花,天堂顶有着一批忠实的登山铁粉。然而,并不是每个登山者都会随手把自己登山期间产生的垃圾带下来,甚至有一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把垃圾扔到悬崖边、丛林间,造成了清理的难度。

保洁员邱姨说:“上天堂顶的山路真的很陡,有些地方只能容一个人通过,我们要沿路步行三个多小时才到山顶,下山时还要背着垃圾,来回六个多小时真的很累很辛苦,希望登山者能体会到保洁人员的辛苦,自觉把垃圾带下山。”

属地政府、机关单位、学校师生、青年志愿者,都会定期上山清理垃圾,一些热心的市民,也会在登山期间把垃圾带下山,同时会劝阻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他们不理解的是,有的人在城市生活时,在自己家中,有着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什么一到郊外或山野间放松自我,就“原形毕露”放纵起来?况且,背着沉重的食物、饮用水上山似乎不觉得累,空的瓶子、食物包装却以减轻负担的名义留在上山,令人匪夷所思。建议不文明游客看一看保洁人员和志愿者被汗水湿透的背影,他们一直在为你们的随手之举付出艰辛的劳作。

有时不经意的行为

存在着触犯法律的风险

这些不文明游客可能觉得,不就是扔个矿泉水瓶吗?景区自己不设置垃圾桶,不能怨大家啊。这些,并不是可以乱扔垃圾的理由,或许,你们的一些不经意行为,已经触犯了相关的法律条款。除了破坏生态环境外,天堂顶还有着大量的珍稀物种、树种,人类过度的活动痕迹,会对整体环境产生影响。随身携带的火种,有着引发山火的危险。有些游客喜欢在休息时用酒精炉、瓦斯炉烧水泡茶、煮饭,享受了惬意,却埋下了火灾隐患。还有一些散客因为没有专业人士陪同,在山野间走失后手机信号不通,增加了救援的成本和难度,近几年发生多起走失事件,属地、公安、消防等部门和救援机构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实施救援。一些参加公司团建的游客,没有任何登山经验,对天堂顶步道的难度完全没有了解,极易出现人身安全事件。因此,我们呼吁,非专业登山机构和人员请量力而为,可以选择周边有完善管理的景区或特色小镇游玩。

保护生态环境

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人们来资源禀赋的天堂顶感受自然生态之美,也要记得减少留下自己来过的痕迹。当大家在天堂顶享受自然山水之乐时,想一想自己的一举一动,会不会对地球生态整体平衡产生影响,子孙后代还能不能像自己一样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天堂顶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是“垃圾山”,因为常年有着一群热爱登山徒步、热衷保护环境的志愿者,与属地政府一起维护着环境的整洁。接下来,各部门会依法依规开展清理整治工作,设立合理的垃圾收集点,增设宣传岗和温馨提示牌,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最后想说的是,保护自己的眼睛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却不是靠刻意摆拍来吸引眼球。“天堂”,不是法外之地。


文图:邝锦雯 部分为资料图片

视频:刘骏杰、黎锐鹏(实习)

编辑:谢艺诗

初审:陈治

编审:梁伟东

审核:邬影红

(本文由“广州从化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