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饮酒不仅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酒精依赖”就是种很常见的精神疾病,你的身边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的人:戒酒天天挂嘴边,却明日复明日。今天,我们就扒一扒“酒瘾”的那些事……
不喝酒就手抖……
34岁男子竟有18年酒瘾
“别人小时候喝水喝饮料,我是从小学就喝酒。”34岁,已半头白发的阿新,已有18年酒瘾,目前在广州仁泰医院(白云自愿戒毒医院)物质成瘾科进行戒酒治疗。入院前,阿新几乎每天都要喝近3斤的高度白酒。酒精依赖让阿新无心工作,只要闲时无聊,他就会觉得空虚,然后开始灌酒。这次入院,阿新称是被家人“骗”进来的,起初,他觉得这个嗜好并没怎么影响生活,认为自己“千杯不醉”,可是后来,家里人发现他越喝越多,并时常出现一些比较奇怪的反应:性格变得喜怒无常,行为冲动,每天只能睡2、3个小时,不喝的时候手抖。
花园活动时间,阿新(右一)都会与病友们散步聊天
阿新说,家里做酒水生意,从小学就背着父母偷偷喝酒,一喝喝半斤。大概从3年前开始,他有点离不开酒了,“几乎每天都要喝3斤多白酒,”如果喝不着,就会感到失眠、心慌不适。2019年家人曾带阿新在当地医院进行戒酒治疗,出院后,由于家人监管严格,经常把阿新关在家里一个星期不让其喝酒,有一次阿新更威胁家人吞服了大量的戒酒药物,所幸及时发现抢救后脱险。由于长期酗酒,让阿新越来越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尝试多种方法戒酒可都无济于事。家人只得将他带往广州仁泰医院进行强制戒除。
其实像阿新这样有“酒精依赖”的人,在生活中有很多,他们大多数都有长期饮酒史,并且对酒精颇有种“离不开”的感觉。
男子喝酒10余年,查出患有酒精肝
来自潮汕的王先生今年35岁,酒龄已有10多年,由于工作原因,二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喝酒,最开始酒量很小,但最近三四年却几近“疯狂”:每天要喝1斤以上白酒,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找酒喝,中餐晚餐也必须要喝点酒,饭菜吃得很少,人日渐消瘦。这些年因为喝酒的事,王先生两口子没少吵架,2017年他在体检中查出患有酒精肝,见怎么也说不通,家人索性来“硬”的:把家里所有的酒全都扔了,断了他的酒路。但戒酒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酒瘾上来控制不住就想喝,到固定时间不喝就会手抖、冒汗、心慌,状态越来越差,最后发展到几乎离不开酒,每天醉醺醺的,工作、生活都受影响。王先生也知道喝酒不好,多次尝试戒酒,还去了医院。这次是王先生第三次住进广州仁泰医院治疗,他说:“每次出院时信心满满,但面对工作压力时又忍不住再喝,越喝越多。”但这一次,王先生表示,为了女儿,一定要彻底戒掉。
上午10点,王先生积极参加医院开展的体能康复训练活动
两大因素让酒依赖患者难以“自律”
“我也知道自己这么喝肯定不行,但就是戒不掉”。患者阿新和王先生在谈及自己戒酒失败的经历时言语都充满了无奈。
该院副主任医师李建平介绍,很多人认为罹患酒依赖可以通过意志力控制,但事实并非如此。他说:“对于酒依赖患者来说,戒断反应引起的身体、精神心理不适是难以耐受的,这种戒酒早期出现的戒断反应是很多酒依赖患者无法自律的主要原因。”李建平医师进一步解释称:“酒精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当患者尝试戒酒时,早期会出现恶心、手抖、心慌、出汗、不睡觉、浑身难受等躯体反应,严重的还会出现震颤谵妄,会导致神志不清、行为紊乱、幻听幻视等危险症状,往往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不建议患者自行在家戒酒,应尽早到专业的戒瘾医疗机构求诊。”
酒瘾患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
据广州仁泰医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接诊了约350位酒精成瘾患者,其中男性占绝大多数,约有8%为女性。按年龄段分析,酒瘾患者集中在中年,最多是40来岁。不过发病年龄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20-30岁之间的患者逐渐增多。李建平医师表示,目前,酒精依赖已经成为我国排第二位的精神疾病,发病仅次于抑郁症,并且酒精依赖患者越来越年轻。
广州仁泰医院为酒依赖患者提供精准治疗
拥有10多年戒酒经验的副主任医师李建平介绍:酒依赖患者需接受包括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两个阶段的规范化住院治疗。在急性期治疗阶段,医疗团队首先会对病人的饮酒程度、身体情况、精神心理状态做综合评估。通过一周左右的药物替代递减疗法减轻患者急性期的戒断反应,应对心慌、手抖、失眠、出汗、震颤谵妄等情况。急性期过后,需要进行两到三周的巩固治疗,这个治疗医院采用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工娱治疗、物理治疗(脑反射治疗、针灸、中医定向透药)、康复治疗(运动、作业疗法)等促进患者躯体恢复、心理调整以及出院后预防复饮。此外,医生还会对家属做一些心理辅导,教导他们如何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酒依赖患者取得了进步,哪怕只有一点,我们也建议给予正面的评价,而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指责或者冷嘲热讽。”李建平医师如是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