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非遗技艺 | 墨脱石锅:天赐的礼物

广东文旅投融
+ 订阅

石锅加工是门巴民族广为流传的传统手工工艺之一,是门巴民族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中智慧。石锅所选用石材——皂石,它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元素,质软,耐高温。因石锅为手工制作而成,石锅加工出的食品,味美汁浓,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东红系墨脱石锅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首批市级传承人,中共党员,1985年小学毕业之后,就开始和父亲学习石锅制作。

石锅制造工序

一、选料石锅的制作需要的原料属世界上稀有的天然皂石,产于雅鲁藏布江两岸陡壁的悬崖上,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成分。先用铁斧在悬崖上挖出一块皂石,皂石的大小要适当。

皂石开采细节
原石堆放于一隅

二、加工成形。选好材料后,砍去皂石四楞,呈圆形,砍去多余部分,留足所需尺寸,然后用铁钻从中间处造地挖空,在细心地用小铁钻凿去锅壁上多余的部分,铲平锅壁和底部,使其平滑,这就是制造石锅的全过程了。造一个直径60厘米的石锅,需要12个工日。凡是圆锅,锅的两端中间部位都留有两个端手,便于端锅。

传统的石锅匠人,往往会用凿子将石锅的内壁凿出一条条平衡的刻痕。在他们的观念里,这些刻痕是一种祝福,可以让食物更加美味。而“祝福”的确存在,刻痕增加了汤汁与锅体的接触面积,更多的微量元素析出到汤里,使得食物营养丰富,异香无比。

石锅特点

石锅上下一样粗,壁薄底厚,一般锅底厚1.5厘米。烧菜的小石锅,小巧玲珑,长圆形,直径30厘米左右,高约25厘米,有20厘米的长把。供婴儿煮粥的石锅呈圆形,直径10厘米左右,留有长手柄。烙饼也使用皂石板,直径35厘米,板厚2厘米等等。门巴人利用皂石制出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石锅。

石锅功能

制成的石锅以灰褐色、灰白色为主色调,质地绵软,耐2000C高温,具有传热快不粘锅、泡子少、不变色等优点,汤汁香浓可口、后味醇厚、持久。经医学临床实验表明,墨脱石锅炖煮的食物对高血压、心脏病、心脑管疾病患者有明显的食疗保健作用。在过去和藏族以物易物的墨脱石锅一直深受区内外广大消费者青睐。

尽管随着铁锅、铜锅和铝锅的相继传入和普及,但它仍然是墨脱县门巴民族生产生活的主要灶具,做饭烧菜用石锅,蒸馏黄酒、白酒用石锅。虽然墨脱石锅传热慢,但石锅炖出的饭菜味美可口,可做为煲汤锅、火锅首选佳品。因此,颇受林芝人民的喜爱,墨脱石锅由此还成为上乘的馈赠品。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