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珠海如何布局创新链产业链?

南方日报

珠海经济特区,从建立之初,便深深镌刻着高质量发展的基因。

上世纪末,当“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席卷南粤大地之时,珠海没有走一条拼环境、拼资源、拼速度的传统发展道路,而是选择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这为珠海培育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土壤。

不久前,珠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永航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珠海经济特区要“特”下去,要紧扣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

历经40年,如今的珠海,已成为珠三角地区发展空间最广、发展环境最好、发展政策最优的城市之一。然而,与周边兄弟城市相比,经济体量的差距是珠海构造产业大厦的一块明显短板。

站在“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的交汇点上,在新发展理念之下,珠海的后发优势是否到了收获红利的时候?要如何通过补齐创新链、产业链为城市发展赋能?这是属于珠海的高质量发展之问。

探路人

后发优势是否已到收获期

作为隔海相望的两个经济特区,珠海与深圳经常被拿来比较。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三天一层楼”……深圳速度,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而珠海则拒绝了“三来一补”产值低、污染大的企业进驻,转而将目光投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的新兴产业。

在今天回望,深圳的成功,无疑是优秀的、卓越的,而珠海的选择也是大胆的、超前的。生态优先的立市理念,使得珠海的自然生态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重视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围在这里生根发芽,日渐浓厚。

2019年,珠海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86%,在全省仅次于深圳;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45%,科技创新发展指数进入全国十强。

观察人士认为,几十年前,珠海首开全国先河重奖科技人才、创建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园区等,这些当时被认为超前的创举,在如今看来正是珠海追求高质量发展所做的探索,与如今的新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高质量发展追求的不仅仅是经济数据,而是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看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珠海选择的这条绿色发展之路,逐渐展示出它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其后发优势也逐渐展现。

“十四五”发展窗口即将开启。在新的发展时期,珠海如何继续发挥探路人的角色,释放沉淀多年的高质量发展红利,走出一条值得借鉴的城市发展道路?

从产业发展现状看,尽管在规模效应上有所欠缺,但珠海整体实力仍不容小觑。近日,第八届先进制造业大会发布了“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榜单,珠海市位列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第22位,展现出“小个子”的“大能量”。

当前,珠海正式提出要加快培育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打印设备为重点的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家电电气、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精密机械制造和生物医药等“六大工业支柱”产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一个五年,留住了绿水青山的珠海,需要从中发掘出“金山银山”。

攻坚期

警惕产业空心化陷阱

“珠海在珠三角城市群中的经济总量偏小,地区生产总值基数小、排名靠后,这是珠海发展中的短板。”在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章喜看来,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珠海经济数据表现不错,但其后也遭遇较长的低潮期,这说明当中存在需要调整的地方。

“包括改革创新的开拓精神不断衰减、经济总量及人口规模偏小、要素集聚及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支柱产业的发展不突出、创新型高端人才短缺等。”陈章喜分析称。

客观上看,早期发展路径的选择使珠海留住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同时也在当时错过了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节奏和将工业规模做大做强的机会。

“工业经济时代规模性很重要,体量大小是衡量地区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邓江年表示,从这一角度看,珠海确实难以匹配周边地区,不过,当今进入到数字经济时代,更重质量、科技、品牌。他认为,珠海应该努力发展数字经济,在数字时代彰显珠海“高而优”的产业特色。

此外,也有专家提到,对珠海可能存在的产业空心化应提高警惕。

邓江年认为,目前珠海产业发展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止虚拟经济过快发展,变成一个“富贵城市”。“这有可能会阻挡理工类人才,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的进入,降低城市活力和创造力。”

毛艳华也提出了类似的担忧。“尽管经过多年来的积淀,珠海高校队伍不断扩大,但其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还不够,与产业相关联研究型大学的特点还不够明显,需要通过创新资源的投入来更好地引导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他建议,未来的关键就是要结合产业的发展趋势,向数字化转型创新等方向进行产业链升级,比如高端装备设备的研究开发,就涉及到创新能力的问题。

警惕产业空心化,珠海应走向何方,多位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珠海要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就要坚持高端起步、未来导向,要做强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推动高端服务业发展,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暨南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顾乃华表示。

陈章喜提出,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下,珠海需要形成符合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趋势的新型结构,推动产业更加先进、环境治理成本降低,促使城市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新突围

在区域协调大局中结网发展

从更大的格局来看,珠海践行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任务并不局限于一城一地,更是要融入到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中。加快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构筑珠江西岸创新高地,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支点,这在珠海对未来发展的部署中都占有重要篇章。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跃升,以产业创新牵引科技发展,以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以开放创新提升珠海的能级量级。”在顾乃华看来,在这个过程中的关键一点是要利用好珠澳合作优势,提升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

顾乃华说,珠海要进一步对接好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必须深化大湾区内区域间创新合作,通过打造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达到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目的。

站在区域发展的大局上,珠海要如何准确定位自身的角色?毛艳华认为,珠海本身不必要、也不可能做到“大而全”。更高效的做法是协调分工合作,聚焦优势特长。他一再提到,物流领域将有望让珠海在这场区域“突围战”中找准方向。

“依托粤澳深度合作区的优势,若能尝试在制度创新上取得突破,尤其是横琴如果能够适用澳门自由港的相关政策,将大大提升整个区域的吸引力,在物流合作方面抢占先机。”毛艳华说,这也将有利于带动在跨境电商、物流、会展、商务服务等业态的发展。

独特的地理区位,一向是珠海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在近日,作为港珠澳大桥西向延伸的又一重要通道——洪鹤大桥计划本月通车,将有效连接珠海东西部地区,进一步提升交通通达度。多位专家一致提到,珠海应想方设法让这些优势条件“活起来”“动起来”。

“珠海的发展须有区位自信,它是唯一陆路同时连接港澳的城市,未来也会陆路直接联通深圳,是毫无疑问的珠江西岸中心城市。”邓江年表示,在未来珠海要更加注重结网发展,与港澳结网、与广深结网、与中江结网,不断提升珠海作为西岸中心城市的资源配置能力。

抓住了区位优势,还要抢抓平台资源。“对珠海而言,首先应抓住构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的机遇,建立一批区域技术创新合作平台,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在特定区域集聚并融合,共享创新资源。”陈章喜认为,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珠海可加快建设协同创新服务体系和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平台。

他还建议,珠海应发挥在珠三角城市产业创新中的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创新资源优化配置,联合打造分工合作的创新体系,推动形成珠海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专家声音

珠海在高质量发展和“两区驱动”下,关键是要激发珠海的后发优势。一是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为珠海所用;二是利用土地空间优势,推动珠海的“西部大开发”,再造一个珠海;三是利用历史包袱小的优势,更好先行先试,“二次创业”释放改革红利。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邓江年

珠海在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避免产业的同质化。因此,必须坚持产业错位发展,充分利用港澳各地的优势资源,优化珠海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间的产业链、贸易链和价值链,完善珠海的产业协同发展体系,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优化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成功突破。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章喜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珠海要营造浓郁创新氛围,必须依靠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并为其提供真正高水平、完善贴心的公共服务。引来人才的同时一定留住人才,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弥补科技创新短板,形成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创新的一体化创新体系。

——暨南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顾乃华

珠海应加强创新生态的建设,包括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风险投资等领域,打造更加灵活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让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聚焦科学前沿的创新当中。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


■记者观察

接续特区精神

推动建设高质量发展典范

珠海明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站在特区建立40周年的新起点上,珠海将如何接续特区精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成为典范?

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上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持续性的工作方向。按照部署,珠海将大力降低实体经济土地、用能、物流等生产成本以及制度性交易成本,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研资金跨境使用、科技成果跨境转移转化、高层次人才跨境流动等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

在加快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横琴无疑是最主要的阵地。珠海提出,将深化横琴自贸片区改革,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对澳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标准互认政策互通,借鉴延伸澳门自由港部分制度和政策,实现更大程度的投资、贸易和人员往来便利化。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珠海提出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具有珠海特色、国际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从产业类型来看,一方面是要毫不动摇坚持实体经济导向,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打印设备为重点加快培育五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以智能制造、精密制造、先进装备制造为重点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发展格力等龙头企业和骨干配套企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高标准推动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建设,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龙头。

另一方面,则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十字门中央商务区、保税区为主阵地打造超级总部经济区,进一步推动会展商贸、旅游休闲、现代物流发展提速升级,培育免税购物、夜间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发挥好金融支撑引领作用,积极发展融资租赁、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离岸金融等特色金融,努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董谦君

【摄影】关铭荣、钱文攀

【海报】蔡如意

【统筹】吴志远、梁涵

【策划】陈捷生、吴志远

编辑 蔡如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