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12月10日,东莞举行“与星同行计划”终期评估会议暨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康复专题讲座。据悉,2020年东莞市政府出台“一号文”,聚焦民生福祉,提出“加大残疾人帮扶力度,着力保障残疾人生活,兜牢残疾人民生保障网”,CST项目(即“与星同行计划”)已纳入东莞市2020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东莞力争2年覆盖东莞市240个自闭症儿童家庭,提升家长养育与干预技能,提高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程度。
授课1100人次,家庭满意度达97.8%
终期评估会议上,东莞市康复医院支部书记苏健榆总结“与星同行计划”一年开展情况。他介绍,截至11月,康复医院完成市政府一号文2020年行动计划提出“为120个左右自闭症儿童家庭手把手提供规范化的核心养育技能指导服务”的工作目标。引导师深入全市32个镇街进行家访服务410人次,共进行了184场小组会面课,授课1100人次,服务获得家长大量好评,家庭满意度达97.8%。康复医院以“与星同行计划”项目为契机推动医院儿童康复科业务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出16名引导师,快速提升康复医院自闭症等儿童发育迟缓病症诊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东莞市康复医院支部书记苏健榆。
“从项目的实施过程来看,‘与星同行计划’具有良好的过程管理,相关材料记录完整,符合项目设计,相关计划能够得到落实。”评估小组代表居正博士介绍2020年终期评估报告时表示,项目中的绝大部分过程目标能够实现。在专家评估过程中,查阅了记录并听取汇报,结果表明痕迹材料丰富详实、记录规范。他表示,从家长的反馈来看,绝大部分家长都认可“与星同行计划”,无论是孩子的表现还是家长对服务过程的评价都比较积极。可以认为家长接纳“与星同行计划”,而且参与计划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能力提升。
评估小组代表居正博士。
为星星家庭点灯,提升家长的养育与干预技能
“与星同行计划”通过对家长的支持,提升家长能力,改善家长及其儿童认知能力。通过掌握干预技术,家长不仅可以科学应对自闭症儿童的诸多变化,及早、细心地调整干预细节,还能检视并调整自身可能存在的类自闭特质及对儿童产生间接影响。同时,培训场合建立家长与家长、家长与专业人员之间的互助网络可以提供积极支持和建议,缓解面对自闭症这一病因未明障碍时的负面心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认为“与星同行计划”项目与康复机构并非竞争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了让孤独症儿童得到康复和成长,既要借助康复机构的力量,更要依赖于家长在家庭中的作用,而“与星同行计划”项目正是在提升家长的养育与干预技能。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
明年为120户自闭症儿童家庭提供服务
今年“与星同行计划”向民生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东莞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陈伟贤表示,明年,东莞将进一步铺开“与星同行计划”,为另外120户自闭症儿童家庭手把手传授规范化的核心养育技能指导服务,召开“与星同行计划终期总结—中国CST项目国际研讨会”,邀请世卫组织、中国CST项目负责人、国内外CST项目专家、实践者齐聚东莞,总结CST实践成果,探讨新的出路,逐步发展出符合东莞实际的可持续性CST干预模式;计划在2-3年内将东莞市建设成为国内CST实施和推广的示范典型城市,成为后续向全国各地进一步推广的良好示范以及人员储备,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广为自闭症和发育落后儿童实施CST干预的重要一站,为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研究打开新的局面。
东莞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陈伟贤。
据了解,明年东莞计划分三期开展工作,每期招募48个家庭共计招募144个家庭,考虑有少部分家庭中途存在脱组的情况,保底完成120个家庭技能指导服务。同时还将筛选符合资质的引导师培训并考核培养东莞地区主培训师。
【图文/视频】薛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