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警察公共关系案例评选投票环节进入第四天,大家对于各个案例的关注程度有增无减。快速上涨的票数,不仅是群众对于公安工作的认可,更是警民关系根植的肥沃土壤,毕竟只有群众满意、认可的,才是好的警民公共关系建设工作。
本期案例巡展,将为您介绍梅州市“少警工程”,当地公安机关树立“和谐警民关系从娃娃抓起”理念,聚焦青少年群体,构建、提升警察公共关系建设,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双向互动交流方式,在公安民警和千千万万个家庭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沟通的桥梁。
和谐警民关系“从娃娃抓起”
炎炎盛夏,梅州市公安局如期迎来了一批热情赛骄阳的小客人,身着小警服、头戴小警帽的他们即将开启一场丰富特别的警营体验之旅。这已经是梅州市公安局连续第八年举办夏(冬)令营活动。
近年来,梅州市公安局树立“和谐警民关系从娃娃抓起”理念,聚焦青少年群体,构建提升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形成独具亮点的警察公共关系工作新平台。
警营体验教育:
警民关系从1到N聚变
“特别特别有意思,我非常喜欢参加这样的夏令营活动,两次收获的知识都不一样,这个活动不仅让我学会如何保护自己,还学会了如何正确救助他人。”梅江区龙坪小学的杨沁桥已经是第二次前来体验参加“我是小特警”夏令营活动。第一次体验当“小特警”后,杨沁桥就跟同学分享参与的乐趣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我的同学听后都很想尝试,我就让爸爸把活动链接发到班级群里,最后我们班有14个人一起报名。”
自2013年成功举办首届夏令营活动以来,梅州市公安局“我是小特警”夏令营成为梅州青少年夏令营的首选之一,累计2000多名青少年通过参加夏令营近距离了解和体验公安工作,接受警营精心准备的法制安全和品格教育。
夏令营面向6-16周岁学生开放,进行为期一周的封闭式训练,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公安工作,提升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安全意识。“参加夏令营活动让我学会了防校园欺凌、防踩踏、防诈骗等事故发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梅江区龙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江雨雯觉得自己选择体验“小特警”的经历实在太值了。“我现在看到身边的警察叔叔和阿姨就很亲切,他们一直守护着我们,以后我要先当兵,然后成为一名女警察。”
今年第8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教师李杏玲也对“我是小特警”夏令营关注有加,“很多家长都说,虽然时间不长,但小朋友们却收获满满,不仅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也让他们更加了解警察工作和警营文化,这种经历,能让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多一份责任,多一点担当,对警察更多理解,对父辈肩上所担负的责任有更多的理解。”
一张小报:
青春路上的向善引力
2012年9月,梅州市公安局在《梅州公安》内刊的基础上,通过全方位改版在全国首创《梅州公安·青少年警讯》周报,一期四版,向全市中小学生免费赠阅。每逢寒暑假,就整合成一本杂志的形式。八年多来,《梅州公安·青少年警讯》日益成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著名作家、学者余秋雨曾为《梅州公安·青少年警讯》题词:“正义的力量,青春的阳光。”
如今就读于广东警官学院治安学的小林是伴随着《青少年警讯》一同成长的第一批读者。2012年,正在梅州市学艺中学读初一的小林第一次在学校班级接触到这份报纸。“这份报纸不像其他刊物,登载的都是警察故事、案件说法、警营活动等,第一次让我感觉到威严的警察与我们的距离,原来可以这么近。”随着不断地深入阅读,小林心中渐渐种下了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的梦想。
为此,他努力学习,努力锻炼身体,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最终考上警校,敲开了自己理想职业的大门。“现在的《青少年警讯》越来越好,内容越来越充实,而我的生活也越来越充实,一步一步地越来越近我的目标。”
一份报纸,分量极轻,承载的意义却极重。《青少年警讯》不仅得到了广大在校学生的喜爱,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先后获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全国警察公关优秀案例”金奖、粤警创新大赛银牌等。
数据显示,梅州市未成年青少年涉罪率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保持在13.1%至13.8%之间,自开展《青少年警讯》、“我是小特警”夏令营等新方式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以来,2012年至今下降并保持在3.1%至5.6%。
小手拉大手:
为平安建设凝聚社会力量
热浪灼人的夏日,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万川路一座三层木棚瓦房大门上方,灰雕的人民公安第一代警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是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也是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梅州市党史教育基地、梅州市公安民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不久之后,这里还将和交通安全宣教基地一起,成为梅州市少年警校分校区。
今年以来,梅州市公安局以梅州公安“亮点工程”打造为契机,立足梅州青少年公关建设先行优势,整合梳理梅州公安青少年公关领域亮点特色,以梅州市少年警校实践基地落地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少年警校实体化、常态化、规范化运作,打造少年警校“亮点工程”。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大青少年学生一度开启“停课不停学”的“云课堂”模式。梅州公安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率先启动网上少年警校项目,重点打造网上法制安全教育课,先后推出“开学第一课”云课堂直播以及“少年警校·公益课堂”系列网课活动,获得学生、家长一致好评和社会各界高度肯定。
为保证更多的青少年可以到少年警校接受体验式、互动式教育,梅州市公安局联合市教育局建立合作机制、责任机制、教学机制、保障机制,通过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家长参与警民互动活动课题,进一步筑牢警民关系。
“梅州少年警校的成立和持续升温,能使参与其中的青少年更好地接受爱国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这不仅能为祖国培育栋梁,还有利于和谐警民关系构建,通过小手拉大手,为平安建设凝聚社会力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孙娟说道。
广东警察公共关系案例评选活动由广东省公安厅联合南方日报开展,旨在全面总结新时代广东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实践,大力提升广东公安参与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的能力水平。
全省各地市、县公安机关和基层所队积极参与,共推荐和报送了相关案例76篇,按照优中选优原则和既定活动流程,从中精选出25篇案例进入网络展播、投票环节。
【策划】谢思佳 刘博
【统筹】洪奕宜 曾祥龙 李志刚
【运营】汪棹桴 张军 肖镇鹏
【文字/海报】汪棹桴
【素材来源】梅州市公安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