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远市区多处人行横道被封闭,市民有赞有弹。对此,相关部门表示,此举主要是为提高道路通行率,减少交通拥堵,保护出行安全。
随着城市发展,人口集聚,交通拥堵已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为此,相关部门对全市易拥堵和隐患点位进行治理,出发点是为了方便群众出行安全,理解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措施的苦衷。确实,将人行横道封闭起来,能够直接减少路面行人通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但是,直接封闭人行横道带来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一是市民往日走习惯了的人行道突然被封闭(事前并没征求意见或发布预告),绕道而行需要更多时间。尤其是上学期间,对于老人和小孩而言更加不便;二是有的市民为了不绕行,选择“跨栏”过马路,险象丛生;三是“一刀切”将行人“赶”往某个十字路口,一到出行高峰期,浩浩荡荡十几米长队直接排到马路边。有的行人为了赶时间甚至闯红(黄)灯,存在安全隐患。
城市治理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其目的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无可否认,近年来,清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全市交通环境进行改善,取得一定成效。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多听听群众的意见表达,将合理意见吸收到决策中,将会收获更好的成效与更大的助力。一言蔽之,要做好城市治理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配合和支持。
其次,会“封”也要会“疏”。在打算封闭某个人流、车流量大的人行横道时,是否可以提前做好预案,未雨绸缪规划过街设施,设置新的更安全便捷的出口?比如在经过缜密的实地调查后,在合适的地方修建人行天桥?在这过程中,可充分汇聚民意,完善意见收集机制,让群众畅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完善过街设施,使穿越道路的行人和道路上的车辆实现分离,既解决行人出行方便的问题,也缓解交通拥堵难题。
城市道路堵塞是普遍城市的通病,要解决该问题,很多城市都在想办法。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还是“以人为本”,谋划在前,会“封”也会“疏”,治堵莫“添堵”。一句话,效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记者】魏金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