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30万+,工匠精神与佛山制造擦出怎样的火花?

城市方法论
+ 订阅

12月8日,全球最大无纺布生产商贝里集团子公司建设的高端医卫用无纺布项目在佛山奠基,计划投资6700万美元。就在此前不久,佛山刚迎来大族机器人、徐工集团等重磅项目。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近日公布的《全国地级市营商环境热力指数报告》显示,佛山营商环境热力指数在261个地级市中排行第二。

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崇尚,以及一大批心怀工匠精神的人才,让佛山对投资者、创业者充满吸引力。至今年11月,佛山技能人才已达11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0.8万人。

在此背后,“十三五”期间,佛山高规格评选、表彰了90名大城工匠。以大城工匠队伍为榜样,佛山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加快转变。

弘扬工匠精神

高规格礼遇大城工匠

今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佛山的李金波、苏荣欢等7名优秀劳动者接受表彰。他们当中有5人,都是佛山大城工匠。

时间回转到2016年,这是“十三五”的第一年,全国各地掀起了对工匠精神的高度关注。佛山迅速反应,在全城范围发起了对优秀工匠代表的寻找和评选。

此时的佛山,正在谋划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新方向。工匠精神,以及其背后蕴含的精神力量,与佛山的人文气质、产业基础和转型追求高度契合。

同年6月,佛山在市政府举行首届“佛山·大城工匠”命名大会,发布《佛山市大城工匠人才激励政策》,并向首批30名“大城工匠”颁发证书。

溢达纺织的何小东带队艰苦攻关200天,找到了纯棉纱线的细度极限。为开发微波炉产品,格兰仕的黄醒民两年里烤了6000多只鸡。美的集团的黄斌带领团队消耗2吨多大米和7000多个电饭煲内胆,只为研究如何煮出柴火饭香……大城工匠的故事,由此首次走出企业,成为广为市民热议的故事。很多佛山人第一次发现,在一件件“佛山制造”背后,原来有着这样动人的坚持。

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说,佛山尊崇工匠精神,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渴望和呼唤工匠精神;佛山要张开双臂拥抱全国、全世界的能工巧匠到佛山创造创业、安居乐业。

参照“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标准,佛山对大城工匠发放工资外津贴、支持创办技能大师工作室、享受人才入户、子女入学优惠政策等激励政策。

佛山大城工匠、瑞洲科技董事长郭华忠。受访者供图

佛山大城工匠、瑞洲科技董事长郭华忠。受访者供图

以第一批大城工匠的表彰为起点,佛山也成为全省第一个建立评选制度推动“工匠精神”落实的城市,引起全省、全国广泛关注。

一张蓝图绘到底。2018年,佛山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新起点,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宜居宜业宜创新的国际化现代化大城市,佛山更加需要持续倡导和大力弘扬“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这一年,佛山市委、市政府举行第二届大城工匠命名大会,万鹏、李金波、陈红军、熊智康、苏荣欢等30位大城工匠走上领奖台。次年,佛山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元大关。

今年6月,佛山又一次召开大会,表彰大城工匠。佛山市四套班子相关领导、前两届大城工匠代表以及广东瑞洲科技董事长郭华忠、一方制药副总经理魏梅等30位新一届大城工匠齐聚一堂。与此同时,佛山各区也设立分会场收看盛况,以最高规格礼遇大城工匠。

至此,五年来,佛山已经评选出共90名大城工匠,贯穿整个“十三五”期间,成为佛山人共同的财富。

佛山大城工匠、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梅。受访者供图

佛山大城工匠、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梅。受访者供图

接力工匠火种

全市技能人才超过115万

岁末,佛山大大小小的工业园人气高涨,企业车间加班加点,工厂门口的货车来往不绝。

在格兰仕集团顺德总部厂区,前11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同时其自主品牌家电在北美保持100%以上增长。在格兰仕微波炉、烤箱等品类产能较往年大幅增长的情况下,订单仍要排到明年一季度。

这是佛山制造业的缩影。11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佛山五区全部进入百强区榜单前40名,并且是全国极少数全部市辖区都上榜且排名前列的城市。

一座优秀的城市,必有优秀的文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佛山制造业能够保持优势,不断前进,与工匠精神密不可分。

5年前,佛山以敏锐的触角,精心捧出以专注、专业为精髓的“工匠精神”火种,并将其定位为照亮佛山现代工业文明的“灯塔”。经过5年努力,尊崇工匠精神、追赶工匠步伐在佛山蔚然成风,改变着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

时至今日,谁也无法将工匠精神与佛山制造割裂开来,工匠精神与佛山制造联袂并行,遍撒五洲四海,共同书写“有家就有佛山造”的城市传奇。

格兰仕集团顺德总部厂区前11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图为企业生产车间。戴嘉信 摄

格兰仕集团顺德总部厂区前11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图为企业生产车间。戴嘉信 摄

更令佛山人骄傲的是,大城工匠人才辈出,工匠火种有了越来越多传人。在今年6月获得表彰的30位大城工匠中,既有1939年出生的“耄耋老将”刘炳,也有1997年出生的“初生牛犊”陈奇亮,年龄跨度近60年。

人才培养,是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行动。近年来,佛山把工匠人才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佛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近年来,佛山积极依托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突出企业、行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取得了积极成效。

截至2020年11月,佛山全市技能人才总数为11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0.8万人,占比为26.7%。同时,佛山全市共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04家,技工院校9所;建立了1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依托6家企业、协会建立10个职业(工种)的省级技师工作站。

“我们要吸引更多的技能人才汇聚佛山,推动佛山形成创新产业集聚和技能人才集聚的良性循环,为佛山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鲁毅说。

产业加速升级

以工匠精神迎接智造时代

大力学习和弘扬工匠精神,佛山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推动制造业升级,建设制造业强市。当前,佛山正在步入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引领的新阶段,这也与工匠精神紧密相连。

“预计今年,佛山机器人以及智能装备产业总产值将突破900亿元。”近日,在佛山国际机器人展上,佛山市副市长乔羽透露,佛山将力争到2025年,培育形成产值超3000亿元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引领带动佛山从制造大市加快向制造强市的转变。

智能制造产业崛起背后,是佛山推动产业升级的步伐。今年9月召开的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也强调,要夯实产业根基,以智能制造引领产业高端化发展。

迎接智能制造时代,佛山大力培育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凝心聚力为广大企业创新发展和广大工匠施展才华,提供更加优良的平台载体。

佛山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快向制造强市转变。图为一家佛山企业的智能生产线。戴嘉信 摄

佛山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快向制造强市转变。图为一家佛山企业的智能生产线。戴嘉信 摄

佛山的工匠精神,与创新驱动的时代主旨不谋而合。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工匠,一定是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典型和标杆。在博智林机器人,大城工匠董忠带头组建研发小组,针对国内外优质控制器硬件及实际建筑环境需求,攻坚克难,最终为所有建筑机器人解决了控制器的问题。目前,博智林在关键领域已拥有一批自主核心技术。

在一个个实验室里,一条条生产线上,佛山正在发挥大城工匠在技术方面的攻坚作用,用工匠精神攻克核心技术壁垒。

“高科技是要不来的、买不来的,需要靠我们研发,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行。”全国劳模、佛山大城工匠苏荣欢说,“作为科研人员,我会把更多精力放在技术的研发上面,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创造性的技术,才能在国家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道路上做出贡献。”

“我是一个企业的科研工作者,未来要更加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扎扎实实做技术,认认真真搞科研,争取能够做出更多的成绩回报企业,回报社会。对得起这份光荣的称号。”全国劳模、佛山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彭方昭说。

紧扣创新第一动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和转化能力,佛山的创新生态不断完善。在这个活力昂扬的城市里,佛山正在涌现更多出新出彩的大城工匠,破解制造业发展“卡脖子”问题,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专家视点

广东省委党校社会文化教研部教授张承良:

佛山评选大城工匠,是有标志性意义的城市文化品牌

“从城市文化品牌的视角看,佛山评选大城工匠,富有独特性,同时将佛山作为工业大市的历史传统勾连起来,非常有时代价值。”广东省委党校社会文化教研部教授张承良认为,接下来佛山要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围绕“评选”这个兴奋点,形成一个“发现、培养、评选、宣传和激励”的良性循环机制。

在张承良看来,一个制造业集群有三个核心组成要素,分别是资本、市场和人才,这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关系。资本是流动的,市场则来自全球需求的共振。资本总是追求稳定的赢利,如果这种预期无法得到满足,那么它就有可能另觅他处,如此一来,市场也将“花落”别处。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培养一个庞大的人才群体,非一日之功。”他认为,对于人才,一方面要有物质激励,另一方面要有精神激励。

张承良说,大城工匠的评选主要是一种对人才的精神激励方式。从当下来看,政府要打破各种创新制约,形成让想干事的人能够干成事的制度氛围。但从长远来看,还是要从文化层面去经营,其中核心是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传承下去,将会在“能干成事”的这片土壤上,生长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他说,一个人想干成事,主观的意念和追求非常重要。工匠精神的力量内化于心,是最稳固可靠的内在驱动力。

零零星星地冒出一个两个“工匠”“大师”,可能只是偶然;但如果能够成批量持续地诞生,那么必定是文化的涵养所致。张承良认为,佛山近年来评选出了不少大城工匠,涵盖了各行各业。不论哪个行业,工匠们虽然技能各异,但精神却是相通的。这说明,在佛山这个有着全球知名度的制造业基地,制造文化、工业文化、工匠精神正在茁壮生长。形成这样一种氛围很不容易,需要佛山有关部门继续共同发力,持之以恒地呵护、培育,做好人才这篇大文章。

“我们的社会需要有容忍度。除了热爱天才,还要支持各类偏才的成长。这些人通常在某一领域有着特殊的爱好和能力,给他们时间、空间让他们去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让他们有信心、有条件钻研某项技术,而不是只在乎短期效益。”张承良称这群人为“笨人”,他们不追求快钱,只追求兴趣、技术,终其一生将一件事做好,这才是真正的工匠。

他表示,培育工匠精神,从系统性的角度来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是两个重要抓手。家庭也好,学校也好,都应该更加理解、宽容孩子的选择,要因材施教,不能像培养工厂流水线产品一样培养年轻人,充分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从小培养他们不同的技能和兴趣,也是培养工匠不可或缺的一大环节。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徐言生:

让大城工匠成为佛山城市品牌

“佛山根据自身产业需要,特别是产业转型的需求评选出各行各业的大城工匠,这不仅是产业发展的特点,也是佛山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工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徐言生说。

他说,佛山评选了90位大城工匠,无论是一线产业巧匠,还是实验室技术人员或是教授级高工,都是佛山未来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中坚力量。一批又一批的大城工匠,都将对全社会起到较大的示范作用。

徐言生说,制造业是佛山的产业主体,如何让全社会都知道佛山有一批大城工匠,他们在技术提升和创新上有着杰出成就,需要佛山进一步扩大大城工匠的影响力。

“就如同谈及制造的精密功能,人们会联想到德国。如果某一天,佛山将大城工匠的先进技术及其代表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形成一个城市品牌,让所有人一想到产品质量高,就联想到佛山,那么佛山就形成了一个大城工匠的城市文化。”徐言生直言。

他认为,每一位大城工匠产生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都是非比寻常的,佛山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更多的工匠型人才。

实际上,具体到每个行业,因产品属性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其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培养有其各自特点,同时解决产品制造问题,是整个产品制造链的人才培养体系问题,其不同制造链上,各层次人才其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培养也不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不仅要学习大城工匠的技术,更要学习他们背后的成长路径。”徐言生说,大城工匠可以通过带徒弟的方式,将这种工匠的技艺和精神传承下去,进行有规律、有标准的教育。

徐言生说,工匠精神对振兴制造业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从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出发,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工匠精神,并将行业需要的工匠精神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岗位能力、发展能力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一大批企业工匠、行业工匠,满足行业发展要求。

■聚焦

全国劳模、佛山大城工匠苏荣欢:

以“钉钉子精神”做好产品研发

一周七天,苏荣欢几乎每天都排得满满当当。

“周一至周日既要从事研发工作,还要专注甲醛治理、科技项目申报、环保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运营等工作,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苏荣欢说,这段时间,公司建立了新的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他也兼职广东职业技术学校的客座教授。

高明明城的佛山柯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主营光源材料、特种照明、抗菌环保材料及空气消毒净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36岁的苏荣欢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兼环保工程师。

2008年大学毕业后,肇庆小伙子苏荣欢选择了柯维光电。在过去的12年里,苏荣欢历任特灯研发工程师、环保主管、材料研发工程师主任、材料车间主任兼研发主任,为公司突破了多个技术难题。

2016年,苏荣欢被评为首届“高明工匠”;201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2019年,他又获得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今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大城工匠这个称号,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激励、一份责任。这是过去成绩的终点,是现在进步的起点,是将来奋斗的动力。”苏荣欢获评“佛山·大城工匠”已经2年,谈起作为“大城工匠”,心中仍无限感慨。

在苏荣欢看来,工匠精神是自我修炼的过程,是不为眼前利益所苦恼,精益求精,用平凡材质展现极致之能制造精品。

2018年以来,苏荣欢从灯用发光材料、紫线外灯技术开发转到紫外高级氧化COD和VOC技术深入研究,拓展应用技术,始终坚持着“钉钉子精神”。工匠精神不是傻傻的坚持,是追求有价值、有创新性的坚守。苏荣欢和团队着力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把重心放在开发具有市场价值的科技创新项目。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势汹汹,苏荣欢所在公司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全体成员一起努力,连续多日沉浸在技术研究中,对疫情防控紫外线空气消毒设备进行改进,通过静电吸附过滤及高强紫外辐射将流经消毒通道的冠状病毒等病原体杀灭,杀灭率达99.9%。

与传统技术相比,苏荣欢改造后的设备消毒速度快,没有二次污染。产品调试成功后,立即配送到抗疫前线湖北,用消毒高效、质量可靠的产品为医护人员提供多一层保障。

正是这种钉钉子的工匠精神,让苏荣欢不断突破,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一名愈发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大城工匠。

“工匠们应保持讲究品质、追求极致的精神,以大国工匠的标准激励自己,争先成为大国工匠;同时把工匠精神和技艺传承下去,让工匠精神在佛山大地遍地开花。”苏荣欢说。

【来源】南方日报

【撰文】赵越 王蓓蓓 吴金云

编辑 杨晖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