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简介
书名:《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译者:郁飞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20世纪30年代末,林语堂在旅居巴黎时用英文写就这部长篇小说,原书名为Moment in Peking,并题献给“英勇的中国士兵”,后由郁达夫之子郁飞翻译成中文出版。小说讲述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全书结构宏伟,线索交错,其中安插有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全景式展现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的急剧而深刻的变化,被誉为现代版的《红楼梦》。
《京华烟云》剧照本书是林语堂久负盛名的作品,文中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对传统中国的文化和生活细节的真挚热爱,以及一种极富生命力的老庄哲学境界,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推荐理由
这本风雨录诞生于二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各族儿女奋力抗战之际,深度融合了北平文化及庄子之道。
“全书写罢泪涔涔,献予歼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热血,神州谁是自由民。”开篇献词中的这首诗表明了作者挥笔结尾时的心情,点明小说末尾刻画的重点为中国抗日英雄,并时刻透露着对他们的敬仰与膜拜。
小说其中一条主线叙述了姚家为躲避战乱选择南下,姚家女儿木兰途中失散被曾家所救,长大后与他人相恋又与曾家儿子成婚等男欢女爱之事,最后又奋力抗战的故事。木兰从富家女,后变为村妇过上幽雅山居的生活,最后变为普通农民,变得勇敢伟大。林语堂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可见作者对木兰的人物形象刻画甚多。事实上,木兰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一切美德,聪慧过人、宽容善良、活泼开朗,她可以应付大宅中的关系,在妯娌中周旋巧妙而得体。她也远远背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儒家规矩,喜欢和曾荪亚吃小馆子,也喜欢牵着他的手逛公园……诚然在三大家族的纠葛之间,木兰的故事只是其中一个分支。
试问纠葛有多深?恰似现代版红楼梦。在《京华烟云》中,总能找到《红楼梦》的影子。如姚木兰对应史湘云,曼娘对应李纨,红玉对应黛玉,姚莫愁对应薛宝钗,桂姐对应王熙凤,暗香对应香菱,姚思安对应贾政……各章节的标题“后花园富翁埋珠宝 北京城百姓避兵灾”“母溺爱长子成顽劣 父贤达淑女富才情”等都延续了《红楼梦》的风格。
本书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貌,正如“几个家族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里的命运,始于一场繁华又终于乱世”象征的那样,北平的一场繁华瞬息间便化作日军侵华战争的硝烟。
繁华如过眼云烟,萧瑟后百废待兴,本书是一曲挽歌,也是一曲新时代的前奏。小说前半部分给人以一场大梦的印象,尾声的战火纷飞让人如梦初醒,尤其是士兵们齐声高唱军歌“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乡”时,曼娘惨死、素云转变性情到牺牲、以及姚氏姐妹的儿子们相继从军时,可见真正的中国人都是扎根在中国土壤中的,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整个民族才能生生不息。
延伸阅读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转译为中文后的书名,也有译本将这本书译为《瞬息京华》。他原本打算将《红楼梦》译作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因故未能译成,此后决定仿照《红楼梦》的结构写一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因此诞生,他也曾凭借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云浮融媒中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音频:秦小青
剪辑:潘伟
责编:陆致彤
值班主任:赵军鳗
值班总编:卢利文
投稿邮箱:yunffb@qq.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