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救救我的妈妈”

中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 订阅

  “医生,我后悔结婚了,我感觉我的丈夫就像换了个人,有没有后悔药吃啊……”

  “医生,我连我自己的孩子都不想管,就觉得他好烦,有时都很想把他丢掉,我是不是太狠心了,我是不是有病啊……”

  “医生,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好讨厌自己啊,有时甚至想要伤害自己……和宝宝……”

  这些都是

  经常出现在心理咨询门诊中

  患者与医生的对话

  而让常人难以想象的是

  这些患者几乎都是

  新上任的母亲们

  对于母亲,人们给予了各种各样最伟大的赞美,“哺育”“养育”被认为是母亲的天职,为家庭、孩子“牺牲”“奉献”更是母亲应有的代名词。都说生育是夫妻双方的事,大自然却唯独给了母亲“孕”与“育”(哺乳)下一代的能力,然而这种所谓的自然馈赠同时也给母亲们带来了一个需要引起极大重视的“瑕疵”——产后抑郁。

  中国精神科研究协会调查显示:

  80%以上的妈妈都曾有产后抑郁的倾向。产后抑郁和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疾病,很多妈妈根本无力抗拒。

  然而大部分人对于「产后抑郁」

  的认知仍然是不足的

  最近一个很火的节目叫《幸福三重奏》,奚梦瑶在播出后发了长文谈产后抑郁,她直言自己患上了产后抑郁,但却不自知,因为自己是初婚不久,婚姻生活尚在摩擦期。

  奚梦瑶倾诉,初为人母那段时间:

  「我非常地迷茫,在家里哭。」

  「他(儿子)不喜欢我,怎么办?」

  「你看他不见我,都不记得我了……」

  长文的最后,她跟新手妈妈说,产后抑郁“没有错”,应该被接纳与包容,也提醒新手爸爸,妻子产后“闹情绪”不是矫情,极有可能是向家人发出的“求救”信号。

  为什么说产后抑郁是一种疾病呢?

  由于产后孕激素和雌性激素的急剧下跌,加上产后的睡眠不足,身体劳累,再加上夫妻在产后的角色改变,以及婆媳关系,与家人的关系的磨合等心理社会因素,导致新手妈妈们在身体与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负荷。

  而大部分的家人,包括丈夫,都认为产后的“抑郁”是无病呻吟,甚至是无理取闹,是矫情,是无事生非,导致这种求助常常得不到回应,也得不到帮助。母亲处于这种情绪中,孩子也无法得到应有的关爱与抚养,从而也让婚姻家庭蒙上一层厚重的阴霾。

  产后抑郁的表现是什么,应该如何识别?

  疲劳、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整天愁眉不展,哭泣……这些症状,40-80%的妇女在产后2-3天出现,然而正常情况下,以上状况会在2周内慢慢消失。

  但是如果以上状况不仅没有随着时间消失反而加重,还慢慢出现了负罪感,记忆力下降,思维变慢、钻牛角尖等症状,对于照顾孩子产生了回避与痛苦,甚至想要伤害自己与孩子,就需要警惕及时就医了。

  我们需要怎样做

  才能预防产后抑郁

  以及帮助产后抑郁患者呢?

  01

  未雨绸缪,夫妻共同参与

  育儿规划与养育

  很多新手妈妈焦虑抑郁的原因是由于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照顾好孩子,而爸爸认为这是妈妈的事情,对于妊娠、分娩以及育儿并无太多的关注,让母亲非常孤立,无助,因此,在备孕以及怀孕的过程中,夫妻双方共同接受分娩、产后抑郁、共同育儿等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父亲能做到与母亲一同规划产后的计划,切实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那么对于新手妈妈而言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支持。

  02

  丈夫应多关注妻子情绪

  都说产后抑郁是一种病,那么丈夫应该多陪伴妻子,让妻子有被需要的感觉,尤其需要多关注妻子的情绪,家中有了新成员,必然是喜事,全家人的眼光都被新成员夺走。一位妈妈哭诉着说觉得自己的价值就是“孩子的奶妈”,起早摸黑,睡不够,吃不好的情况下还要被家人怪责。其实,丈夫应该把重心放在妻子上,发现妻子情绪不对时应该给予情感安慰与支持。

  03

  新手母亲学会宣泄情绪

  产后新手妈妈要适当调整自我,尽可能多休息放松,“完美主义”要不得,不要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放在宝宝身上,应该有自己时间与空间,可以给自己放放假,约约朋友,逛逛街,适时“吐槽”一下,避免过度压抑,压力过大。

  04

  及时就医非常重要

  如果新手妈妈的情绪在支持、温暖以及宣泄后还是不能缓解,那么此时需要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了,专业的心理治疗可以疏导母亲的不良认知,修通夫妻之间的矛盾,重建夫妻以及家庭关系,打开新手妈妈的心结,而必要的时候,也能停止哺乳,使用专业抗抑郁药物,帮助母亲度过难关。

  最后,希望作为产后抑郁患者的丈夫或者家人,能为她们点亮一盏明灯,关爱,包容她们,带她们穿过迷雾,走过黑暗,帮助她们适应新的角色,迎来新生,同时也是托举起孩子与家庭新的希望!

  供稿:中山市健康科普专家 黄圆媛

  专家简介

  黄圆媛

  中山市中医院心理治疗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特殊教育(应用行为分析方向)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心理系,擅长情感咨询、抑郁、焦虑强迫症的心理康复,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性问题,亲子教育问题以及情感危机,人际关系处理,中老年心理健康咨询治疗。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编辑部

  编辑:刘姝晗

  二审:李永昌

  三审:陈伟铭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