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践行五育并举,南海华附“学农”实践引全国关注

佛山大课堂
+ 订阅

近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暨广东佛山南海教育改革发展现场会在佛山南海召开。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前往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海实验高级中学(下称“南海华附”)参访交流。南海华附校长梁建伟以“学农”实践活动为例展示了学校劳动教育成果,向参会人员详细讲解了“学农”实践活动的活动目的、筹备工作、具体任务、考核制度等内容。

“好的教育,不仅仅有分数和升学率,更要有完整的灵魂和坚定的价值追求;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堆叠的厚度,更关注体质意志品质和涵养的高度。”梁建伟表示,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为办学宗旨,学校将继续落实五育并举,促进五育融合,坚持把“育人”作为首要目标,以活动育人引领德育教育,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以劳树德

“学农”活动开农村综合实践先河

今年11月,南海华附高二年级1400多名师生奔赴距离学校200多公里的“学农”基地——肇庆怀集县诗洞镇,进行为期五天的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身着蓝白校服的学生们在金黄色的稻田里割禾、读书、写生,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劳动教育至关重要。自2004年起,南海华附就已经吹响开展劳动教育的号角,在佛山地区率先开创农村综合实践活动先河,至今,“学农”实践活动已连续开展17载,共计1.1万多人次参与其中,成为南海华附德育教育工作一大特色和品牌。

“‘劳动教育’的重点在于‘教育’,所以我们时刻把育人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且这个目标贯穿了‘学农’的整个过程,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五育融合’。”梁建伟介绍,南海华附举办任何活动都会将其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工作部署,每年9月份开学后、“学农”前,学校会为高二级学生开展培训,通过课堂、讲座等形式科普“三农”相关知识。

“学农”期间,学生们除了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还要到当地的学校支教、慰问孤寡老人,把学术课堂开到田间,如在田野上行“飞花令”,现场赏析田园诗,切身体会乡情野趣与农耕的艰辛。此外,他们还组队开展研究性学习,针对农作物收成情况、农民的文化生活、当地的文化历史等选题进行实地调研和撰写报告。

南海华附将育人课堂开到田间。校方供图

南海华附将育人课堂开到田间。校方供图

“‘学农’结束后,每位学生要提交一篇学农总结,在班会课上分享‘学农’过程获得的体验;年级内也会召开级会,表彰‘学农’积极分子和‘学农’标兵,发挥榜样激励作用。”梁建伟说,在学农实践中实现各环节全过程育人,就是希望以此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懂得发现美、创造美,增强体魄的同时知行合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几天‘学农’下来我的收获很大,让我更懂得了适应农村环境,学会与人相处。特别是站上讲台支教的时候,感觉自己在传播正能量,也更清晰自己未来的方向。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把整个世界当作教科书,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很有意义。”南海华附高二(24)班学生施婉清说。

自觉美育

19载连办体艺节唱响青春旋律

“学农”过后,南海华附迎来“向善、向上、奋斗、拼搏”第十九届青春旋律体育艺术节。田径竞赛、文艺演出、艺术插花、书画摄影展和青春原创诗歌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全体师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

“体艺节要突出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引领,我校构建了集课堂教学、群体性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为一体的体育文化体系。”南海华附副校长张兴前介绍,学校在举办体艺节前,会对参赛选手进行统一技能培训,并对全员开展艺术品鉴课堂学习。本届体艺节与往年相比,紧密结合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新时代特点。在新冠疫情和抗美援朝70周年的历史背景下,各类文艺作品展现出南海华附学子深厚的爱国情怀。

学生通过参加体艺节展示自我。校方供图

学生通过参加体艺节展示自我。校方供图

为健全学生的体质及人格,南海华附努力扩大各项活动的受众面和参与度,给每个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据了解,本届体艺节共2062名运动员参与田径竞赛;超过700名志愿者提供热情服务;数名学生裁判恪尽职守,公正判决;各班啦啦队成员热情应援,提供坚实的后盾力量……在遍布校园各处的“舞台”上,每个学生都成为了主角。

除了举办校内运动会,南海华附还通过将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大力开展体育教育工作,在校外竞赛中屡获佳绩。

该校女子排球队获得2019年佛山市中学生排球锦标赛高中女子组冠军;2019年、2020年参加南海区中小学生运动会获团体总分高中组一等奖;男子足球队在2017年—2020年南海区高中生足球联赛中夺得四连冠;男子排球队、女子排球队参加2019年、2020年佛山市南海区中学生排球锦标赛获得高中组双冠军。

南海华附的学生不仅通过参加体艺节展示自我,还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在社团中充实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和规划奠定基础。如传媒社社员、2009届毕业生潘楚源现已成为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科研社陈柏翰、曾梓涛和罗靖艺三位同学发明“防吃人”电梯,获得了第31届广东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专利申请奖和天才教室创新英才奖;林泰安同学在2017年荣获第六届中国赛车金香槟新人奖。

“办学以来,我们坚持以德立校,注重活动引领,在校园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和文体活动。”据南海华附德育处副主任朱娜介绍,直至今年,该校登记在册的社团共41个,包括模拟联合国社、天文社、科研社、心理社、汉服社、茶艺社等,加入社团的人数超过1300人,约占全体学生的1/3。

五育并举

以完整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现代人

时至今日,南海华附已形成序列化、制度化、多元化的育人活动开展体系。除“学农”实践活动、体育艺术节外,该校通过抓住各大重要假日节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渗透教育内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

自办学以来,南海华附坚持在“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在每年五月开展科技文化节,渗透尊师重教、爱国主义、青春担当等内涵,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力营造自觉育人的氛围,让学生从中得到情感升华和学习自觉。

此外,为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南海华附每年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到英国研学,交流期间,入住英国家庭,体验英式生活;进行八大主题课程学习,接受纯正英式教育;皇家参观、礼仪学习,培养绅士淑女气质;与德国、俄罗斯、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学生一起学习交流,结交世界各国朋友,建立国际友谊。每年的游学活动精彩纷呈,学生收获满满。

“研学活动能够使学生们在体验他乡习俗和文化的同时反观自我,在陌生的环境下学会主动调整自己的状态和适应接待方的安排,利用所学知识、克服心理障碍去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观点,这些都体现了中学生关键的核心素养。”带队老师沈联东说。

坚持“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办学宗旨,南海华附借助本部优质资源与南海教育本土资源“双剑合璧”,走出了一条适合学校发展实际又与时俱进的新路子。2020年高考,该校上高优线人数大幅飙升,首次突破500大关,达506人;上本科线人数创历史新高,达1136人,连续实现“四连增”跨越式发展。

“当未来教育从‘教书’到更强调‘育人’,学校通过立德树人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通过五育并举、相互融合打造完整现代教育,才能更多地培育高素质的时代新人。从这个角度讲,开展各项活动并将育人环节贯穿其中,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成长只有促进作用没有反作用。”梁建伟说。

以“学农”为例,虽然活动开展短暂,但带给学生的影响正面且深远。2007级毕业生阮珊珊在2013年获得第28届法国耶尔国际时装大赛公众奖时表示:“母校短短的‘学农’,让我懂得用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用心灵去创造美的梦想”。“如果我们没有吃过他们(农民)的苦,我们难以重视‘三农’问题。是‘学农’磨练了我的意志,让我在学习中坚持不懈地向着我理想的目标前行。”考取了北京大学的毕业生袁嘉炜说。

“育人是活动开展的目的,而自觉育人是全体南海华附教师共识,并主动从思想上、行动上设计和打造各环节、全过程的育人课程体系。”梁建伟表示,下一步,学校始终把育人目标放到首位,不断拓宽育人途径,丰富形式内涵,开发更多课程资源,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让学生在自觉育人的环境氛围中向上、向善,得到体验和情感升华,实现在校学习自觉自律,走出高中自信自强,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来源】南方日报

【撰文】王雅铄 唐欣汇 马琚生

编辑 李嘉欣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